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優化課堂教學,提高學生關鍵能力

核心素養的內涵是指“學生應具備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品格是一個人的基本素質, 它決定了這個人為人處世的模式。 中學生除了擁有必備品格之外, 還需要提高關鍵能力, 即認知能力、合作能力、創新能力、職業能力。

那麼, 課堂上, 教師應該怎樣培養學生的關鍵能力呢?以筆者的理解, 我們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著重培養學生的學習力

學習力是把知識資源轉化為知識資本的能力, 它是學習動力、毅力和能力的綜合體現。 最新的課程改革提出要從文化基礎、學習方式和社會參與三個方面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學生除了學習文化之外, 還要改善學習方式和積極參與社會。 學習知識也不是過去那樣靠單純的記憶, 而是將知識用於解決實際問題, 形成自己的能力。

學習方式的改變要突出學習的“三個維度”——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 這是目前教學改革的方向。 在改變學習方式過程中, 學生要學會選擇不同的學習策略, 如認知策略和情感策略, 只有選擇了合適的策略, 學習效率才能提高, 才能真正學會學習。

我們還可以通過培養閱讀能力來提高學生學習力。 美國調查報告《成為閱讀大國》寫到:“學校的每一項課程都依賴於閱讀基礎, 閱讀能力是學習能力的核心。

”中學教學要非常重視閱讀, 中文閱讀也好, 外文也好, 一旦養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和能力, 學生的終身學習就有了基礎。

二、著重培養學生創新性的思維能力

近年來, 越來越多的老師認識到了思維培養的重要性, 課堂教學中設計了很多培養思維能力的環節, 筆者也見過很多這樣的課例。 但這些課堂普遍存在組織形式沒放開、思辨環節設計不到位等問題, 不能真正讓學生碰撞出思維的火花, 形成不了系統的開放性思維課堂。

《新課標》指出, 中學課堂應設計具有綜合性、關聯性和實踐性特點的活動, 使學生有效地表達個人觀點、情感和態度, 發展多元思維和批判性思維。 思維課堂的最大特點是把邏輯性、思維方法與生活中的材料有機結合,

以辯證思維為核心展開教學過程。 “道而弗牽, 強而弗抑”, 教師要善於引導和鼓勵學生學習, 不要壓抑學生的個性, 積極營造對話空間, 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培養學生良好的溝通和適應能力

當今社會, 人們空前地彼此接近, 種族、膚色、語言的差異被打破, 只要有能力, 大家都可以參與競爭。 因此, 今天的課堂要培養學生良好的適應能力以及口頭或書面的溝通能力。 教師應該將課堂交給學生, 鼓勵其大膽地表達自己, 克服膽怯心理, 合理運用交際策略, 培養臨場應變能力。

教師可以通過情感和事例引導學生正確處理與家人、老師、朋友和同學的關係;建立溫暖和諧的班集體, 鼓勵學生在集體中貢獻力量;讓學生參與社會,

學習一些溝通技巧。 四、培養學生的好奇心和進取意識

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人的內心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 總想感到自己是發現者、研究者、探尋者, 如果這種需求得不到滿足, 不讓積極接觸事實和現象, 缺乏認識的樂趣, 這種需求就會逐漸消失, 求知興趣也與之一道熄滅。

可見, 在課堂上重視保持學生的好奇心是多麼重要。 然而, 現在有種現象, 越是高年級的學生, 思維惰性越大, 探究問題的興趣越弱, 這與課堂教學方式不無關係。 充滿活力的課堂應以疑激趣、以情激趣、以才激趣, 讓學生參與課堂, 展示才華, 這樣他們的好奇心和進取心就能得到保護。 五、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和合作意識

如今, 很多學生成長于被溺愛的環境, 個人主義濃厚, 重視自己的利益甚於其他, 怎樣讓他們將來能夠承擔起愛護家庭、他人和社會的責任, 是當前學校教育必須重視的問題。

教師應該有意識地通過任務小組、結對幫教、課外活動等機會, 密切觀察學生的言行表現, 糾正其自私自利行為, 鼓勵他們協作共用, 為集體和他人服務, 努力培養出有愛心、有責任心、認識大局、服務大局的新時代社會主義接班人。

黃岡中學伍峰 秦鵬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