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成為卓越外科學家的七大要素(上)

作者: Vauthey Jean-Nicolas 楊田(譯者) 胡倫陽(譯者) 王正(譯者) 余炯傑(譯者)

編者按

"路漫漫其修遠兮, 吾將上下而求索", 外科醫師成功之路艱辛、漫長。 "天下難事, 必做于易;天下大事, 必做於細"——大處著眼, 小處著手, 夯實基礎, 精于點滴是優秀外科醫師養成的開始;"不拒眾流, 方成江湖"——和諧的師生關係、良好的多學科合作助力外科醫師事半功倍;"不失匠心, 方成神器"——實踐、專注、審慎是外科醫師修道必備之匠人精神;"苟日新, 日日新, 又日新"——研究與創新是外科醫師一生的思考。

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安德森癌症中心Jean-Nicolas Vauthey教授于2017年在第8期《British Journal of Surgery》發表《Seven keys to success in academic surgery》。

第二軍醫大學東方肝膽外科醫院楊田教授獲相關版權部門許可, 傳承吳孟超院士"不失匠心, 方成神器;不拒眾流, 方成江湖;不忘初心, 方得始終"的學術思想, 翻譯此文, 與國內同道共勉。

筆者著重討論成為一名優秀外科學家需具備的七大要素。 此"要素"更多指特質, 而非品德。 這些特質能幫助研究型外科醫師在學術之路上做出正確抉擇。 本文討論的是形而上學的抽象概念, 若外科醫師應用于實踐, 則需隨機應變、靈活運用。

一、夯實解剖學基礎

想在外科學領域嶄露頭角、獲得成功, 深刻理解解剖學知識十分重要。 外科學與胚胎學、大體解剖學、顯微解剖學關係密切。 其中胚胎學發揮重要作用, 因其能幫助外科醫師理解器官對稱性及其胚胎來源。

但令人痛心的是, 縱使如此, 這些與外科學密切相關的課程在臨床醫學生課程中所占比重仍在逐年下降, 授課老師也極少由外科醫師擔任, 課本上的模擬情景也與臨床真實案例大相徑庭。 如此一來, 改變傳統模式, 調整課程框架, 貼近臨床成為目前改革的首要目標。

二、正確看待"雜事"

許多外科醫師在學術研究生涯初期, 都會被賦予很多額外的"雜事", 例如:收集臨床患者資料、建立資料庫, 撰寫關於某領域研究進展的綜述, 為團隊其他成員修改、潤色文章等, 諸如此類。 一名真正有意於臨床科研事業的研究型外科醫師, 即使只是要發一篇低影響因數文章, 也會盡可能收集相關資料並認真分析。

如果有高年資醫師亦要求你這樣做, 那麼你應當欣然接受, 因為這個決定可能讓你收穫一位好導師, 甚至是一生的摯友。 無私奉獻精神是一名優秀外科醫師必須具備的品質:上至科室領導需無私地考慮整個科室利益, 帶領團隊前進;下至每一名積極實踐、用心科研的外科醫師也需無私——因為在外科學術這條大道上, 只有拋卻小我者, 方能成就大我。

三、和諧師生關係

良好的師生關係是貫穿整個外科生涯的關鍵。 通過言傳身教, 一位在臨床科研方面經驗豐富的導師能夠使學生受益匪淺。 即使學生羽翼豐滿, 甚至將來有了自己的學生, 仍可繼續向導師請教。 建立一段牢固的師生關係固然重要, 然而, 在適當的時候結束這段關係也十分要緊。

因為導師應授人以漁, 而非授人以魚。 一位真正的好導師應更多地給予學生精神上的鼓勵、支持, 同時也需對其家庭、個人生活給予適當關注。 因此, 真正的導師不應只是一名良師, 更是一位摯友。

四、多學科合作

在外科醫師生涯初期就建立起與兄弟科室間的合作聯繫十分關鍵。 在脫離導師真正獨立後, 如何從各大平臺最大限度地獲取資源可能是很多醫師都會面臨的問題。 此時, 嘗試去拓寬人際圈子是成功的關鍵。 但需要注意的是, 僅僅局限於自己的外科領域是遠遠不夠的, 更應跨領域交流, 如加強與腫瘤科、病理科、放療科等的聯繫。

多學科合作有助於外科醫師驗證研究結果的準確性,

更可與其他科室醫師合作、聯名發表文章。 的確, 若研究僅局限於外科科室, 研究者能迅速便捷地完成實驗, 得到結果。 但多學科合作可大幅提升研究品質, 從而幫助研究者更好地結題、發表高影響因數文章。

五、實踐和專注

外科離不開實踐、專注和積極的心態。 由於目前大勢所趨, 年輕醫師若要出人頭地, 必須全面發展臨床、科研、教學、管理。 然而, 外科理論發展的基石在於臨床實踐及相關研究。

在外科醫師漫長的職業生涯中, 繁重工作帶來的職業病如影隨形。 近期一項調查結果顯示:28%的外科醫師報告自身承受著傷病的困擾, 其中2/3不得不接受治療, 約50%的傷病與脊柱相關。 單純按摩或注射類固醇藥物並不能改善這些傷病。

因此,外科醫師更需從源頭考慮如何適當優化手術操作,以緩解職業病,或適當降低工作強度,適當休假,以維持身心愉悅,從而改善甚至避免職業病的發生。

(【待續】內容詳見下文)

參考文獻【略】

【徵文啦】中國普外科焦點問題學術論壇徵文進行中,5月1日徵文截止,如您的稿件被錄用,將被邀請參加大會競賽,發言和壁報交流等,並免註冊費參加本次會議。會議期間將舉辦“FIS2018中青年醫師優秀論文評選活動”,優秀的你請不要錯過!點擊閱讀原文,即可進行投稿~

因此,外科醫師更需從源頭考慮如何適當優化手術操作,以緩解職業病,或適當降低工作強度,適當休假,以維持身心愉悅,從而改善甚至避免職業病的發生。

(【待續】內容詳見下文)

參考文獻【略】

【徵文啦】中國普外科焦點問題學術論壇徵文進行中,5月1日徵文截止,如您的稿件被錄用,將被邀請參加大會競賽,發言和壁報交流等,並免註冊費參加本次會議。會議期間將舉辦“FIS2018中青年醫師優秀論文評選活動”,優秀的你請不要錯過!點擊閱讀原文,即可進行投稿~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