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延續時間最長的家族,1400多年從未中斷,國人稱其為“神”的後裔

中國古代的皇帝都妄想千秋萬代, 不曾料到, 朝代更迭變幻無常, 卻沒有哪個氏族最終能夠萬古長青的。 而日本的天皇卻從古代歷史的開端走向了近代國家的建立, 幾千年的歷史畫卷中, 天皇家族始終興盛不衰。 在日本歷史中, 社會曾經迎來了一次重大的變化, 即:明治維新。

明治維新從各方面改變了日本的狀態, 使當時的日本社會有了很大的發展, 同時, 在這場改革中也有關於朝代的律法, 便是日本的皇室是唯一的。 在社會各領域都有了變革的情況下, 還確認這個制度, 由此說明天皇血統的純正和維持的確是日本不可更改的金科玉律。

無論是戰爭還是和平, 是分裂還是合併, 天皇一脈, 已經延續了一千四百多年之久, 實在是令人驚歎。

可以說, 這在世界的眾多國家中, 萬世一系只此一國。

唐代以後, 中國人按照日本人的自稱, 逐漸以日本一詞取代倭作為對日本國的官方稱呼。

中國一直以日本國王來稱呼和冊封日本的執政者。 一直到宋朝之時, 太宗對日本頗有好意, 以至北宋歐陽修《新唐書》、元托克托《宋史》等文獻, 正式將“天皇”一辭寫入正史。 明朝、清朝又再次使用日本國王來稱呼和冊封日本執政者。

直到近現代, 中國才正式的使用“天皇”一詞。

天皇作為“神”的這個理念, 相信不僅在日本是深入人心, 其他國家的人民也有所耳聞。 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 天皇並不曾擁有實權, 又或是近代史上天皇在戰爭中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在日本投降後, 天皇僅僅是一種象徵性的存在, 而不再擁有政治權利, 並且, 在戰敗後他還發《人間宣言》否認了天皇的最高地位。

但是, 即便是這樣天皇在人民心中的地位卻是水漲船高, 遙遠而不可及。

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神話, 日本自然也不例外。 據傳說, 很久以前日本所在的這片島嶼並不存在, 四海之上, 只有茫茫水波。 “高天原”是個神秘的詞語, 在日本傳說中, 那是神明居住的地方。

如同女媧造人一般, 日本的諸神也在天上生活著, 俯視著下方的碧海。 此時, 他覺得世界十分空蕩枯燥, 這麼美麗的海洋中就要該有生命啊。

於是, 她召喚了伊耶那岐、伊耶那美這一對兄妹。 他們接受了女神的指令, 開始治理海洋。 創造女神還贈與了兄長伊耶那岐一把長矛,

這是一把不同尋常的神矛, 通體潔白無瑕, 叫做“天沼矛”。 兄妹兩人來到了連接高天原和大海的地方, 伊耶那岐用力地將天沼矛投入碧海中, 奮力攪動, 直到一直平靜無波的大海開始波浪滔天。 然後, 他拔出了長矛, 拂去矛尖上的細鹽, 這些鹽落入水中, 一層一層的疊起了一個小島。

接著, 他們順著天梯來到了島嶼之上, 在島上插入了一個巨大的柱子, 又在柱子的後面構建了一座恢弘壯麗的宮殿, 取名為“八尋殿”。 兄妹兩個圍著柱子繞圈, 迎面相遇, 一個說“真是一個美嬌娘!”一個說“真是一個美男子!”。 然後, 二人行男女之事, 妹妹因此生下了八個孩子, 即九州、大阪、北海道等島嶼, 被稱為“八大洲國”。 伊耶那美生完了這八個孩子, 後面又誕下六個島嶼。

後來,他們覺得島國太過空曠,又創造出了山川河流,草木生靈。有了日本列島,這個天下卻還缺一個主人。因此,這對兄妹又生下了“天照大神”,也就是傳說中的“日神”。天照大神出生時就天降異兆,兄妹兩個人十分高興,於是,他們把天照大神送上了高天原。又過了許久,天照大神的孫子瓊瓊杵尊帶著三件厲害的兵器回到了人間,這三件可令風雲變換的神器依次是:一柄勾玉、一面神鏡、一把神劍。

並且,在瓊瓊杵尊離開人世後,他的後人帶著人類東征,使日本走向了統一。

這名後人便是是日本的首位天皇,他于西元前六百六十年上位,被稱為“神武天皇”,而他所持有三件神器也成為了日本正統的“三大神器”。但是,神武天皇距今已經十分遙遠,史料較少,僅存在於日本皇室所編纂的兩本古書中,真實性有待考究。

其實,這個故事與中國的天授皇權十分相似,都是通過神話傳說將天皇血脈的正統性和高貴性所神化。

在中國的史書中,魏晉時期,日本先後有數位大王來華冊封,但是,都只是稱大王,並不曾稱天皇。在七世紀早期,“天皇”一詞才在可靠的史書《飛鳥淨禦原令》中有所記錄。而令人驚訝的是,提出這一稱號的是一名女子——推古天皇。

自第一代神武天皇起直至第三十三代推古天皇,這33位天皇在日本《古事記》中出現過。這位女皇,西元592年登基,西元628年去世,學術界認為這是日本可查的最早的天皇。

推古天皇在位期間,正是中國結束分裂,走向大統一的隋朝年代,而朝鮮半島上的新羅也逐漸擁有了不可小覷的實力,之後,將漢江、洛東江收入囊中。形勢的迅速變換引起了推古天皇和攝政王聖德太子的關注,他們學習中國的佛教和儒家思想,吸收了“王權神授”、“王權至上”等思想,企圖建立一個中央集權制度。

之後,他們給民眾灌輸天皇是國家最高統領者的思想,限制大貴族的權力,扶持小貴族,並且,加強和中國的友好交流。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推古天皇等人也不再是中國的臣服者。在西元608年,二人給隋朝的國書中,出現了“東天皇”一詞,這是日本在歷史上第一次使用“天皇稱號”,也充滿了挑釁意味。

那麼,為什麼一個皇族能夠延續一千四百多年呢?後人不斷地在歷史中尋找原因,歸結了以下幾點:

其一,皇國史觀已經在日本根深蒂固,難以消除。

從最開始講天皇神化,把天皇推到一個至高無上的地位,讓日本民族都對“天皇是上天的繼承者”這個觀點烙印在了心裡,這個觀點便是皇族延續的重要思想基礎。日本的宗教文化,信奉日神,天照大神作為神明,受人民的敬仰和朝拜,而天皇作為天照大神的後代,自然地位也是與眾不同的。他們是神明在人界的代表,對於天皇的命令,又有誰敢不從。

從一開始皇族便像民眾灌輸皇權主義思想,所以,即使政權博弈,其他勢力暫時淩駕於皇室。但是,天皇仍然是“神”,畢竟,信仰是不可磨滅的。所以,在現代社會,天皇雖然不是國家的最高統治者,但是,在日本人民心中,天皇依舊是流光溢彩的形象,站在普通人達不到的高度。

其二,日本的社會結構導致了這種結果。

在日本,上下階層界限分明,人人恪守秩序。大和國在西元五世紀統一日本後,等級觀念就已經深入人心,即使在現代社會,人們也會發現日本人格外的遵守規則,不願意破壞秩序。因此,沒有人會想著取而代之,不會出現中國歷史上一次又一次起義的局面。

其三,日本雖然不斷地分裂合併,但是,從來沒有被其他勢力侵略過。

在歷史的長河中,許多國家的更朝換代都是因為其他勢力的入侵。但是,日本由於它自身的地理優勢,並不曾面臨這個問題。身為島國的日本,四面都是汪洋大海,如果一個國家要想侵略它,必須渡過茫茫大海,這實在是困難之極。

在近代以前,日本幾乎沒有受到過外敵的侵佔,這也是“萬世一系”的重要基礎。走入近代,當西方列強的炮火開始襲向日本,日本也沒有相抗,而是選擇了接受,避免了在其他國家的侵略下失去國家的主權的結果。即使西方文明快速地侵入了日本,日本的本土文化依然旺盛地生長著,日本皇室依舊沒有失去他們的榮光。

之後,日本社會的各個方面都被西方文化滲透了,但是,日本的民族傳統、文化精神也依然活躍著。過去的舊思想還在沸騰,還在散發光輝,時時刻刻準備指引日本人民。而皇室也處於一種矛盾的狀態,他們一邊接受著西方的種種,卻還是覺得自己的國家是最優秀的,這些從日本社會現狀中是能反映出來的。

此外,日本對於自我的控制也是皇室得以保存的一個重要因素。

皇室所推崇的種種社交禮儀和優秀品質都是日本民族精神的重要部分。在日本社會,違背家族和組織意願的事是不被允許的,對於天皇的態度必須是恭敬的。日本皇室在1948年開放了二重橋,日本人民可以集體前往,每年都有成百上千的日本人從四面八方趕到這裡為天皇慶賀生日。

由此可見,天皇在現代仍舊被人民所信仰,皇室的行為日久經年地改變了民眾的思想,人民擁護自己的領導人是應該被理解的,但不應該成為一種博弈的手段。

在如今社會,天皇的存在是對日本這個民族的一種尊重,是對日本人民千百年精神信仰的一種尊重,但是,並不是現今部分日本激進分子歪曲事實的遮羞布。特別是在二戰後出生的人,沒有經歷過戰火,在他們的思想中天皇是神聖的、絕對的。

現今,依照《日本國憲法》,天皇如今主要職責為任命內閣總理大臣,批准法律、政令及條約,召集國會,批准國務大臣的任免,出席禮儀性外交事務活動和國家儀典等。在當今這個年代,和平依然是一個重要的事情,因此,皇室思想也應該病木逢春時時更新。

參考資料:

『《日本天皇》、《人間宣言》、《古事記》、《飛鳥淨禦原令》』

後面又誕下六個島嶼。

後來,他們覺得島國太過空曠,又創造出了山川河流,草木生靈。有了日本列島,這個天下卻還缺一個主人。因此,這對兄妹又生下了“天照大神”,也就是傳說中的“日神”。天照大神出生時就天降異兆,兄妹兩個人十分高興,於是,他們把天照大神送上了高天原。又過了許久,天照大神的孫子瓊瓊杵尊帶著三件厲害的兵器回到了人間,這三件可令風雲變換的神器依次是:一柄勾玉、一面神鏡、一把神劍。

並且,在瓊瓊杵尊離開人世後,他的後人帶著人類東征,使日本走向了統一。

這名後人便是是日本的首位天皇,他于西元前六百六十年上位,被稱為“神武天皇”,而他所持有三件神器也成為了日本正統的“三大神器”。但是,神武天皇距今已經十分遙遠,史料較少,僅存在於日本皇室所編纂的兩本古書中,真實性有待考究。

其實,這個故事與中國的天授皇權十分相似,都是通過神話傳說將天皇血脈的正統性和高貴性所神化。

在中國的史書中,魏晉時期,日本先後有數位大王來華冊封,但是,都只是稱大王,並不曾稱天皇。在七世紀早期,“天皇”一詞才在可靠的史書《飛鳥淨禦原令》中有所記錄。而令人驚訝的是,提出這一稱號的是一名女子——推古天皇。

自第一代神武天皇起直至第三十三代推古天皇,這33位天皇在日本《古事記》中出現過。這位女皇,西元592年登基,西元628年去世,學術界認為這是日本可查的最早的天皇。

推古天皇在位期間,正是中國結束分裂,走向大統一的隋朝年代,而朝鮮半島上的新羅也逐漸擁有了不可小覷的實力,之後,將漢江、洛東江收入囊中。形勢的迅速變換引起了推古天皇和攝政王聖德太子的關注,他們學習中國的佛教和儒家思想,吸收了“王權神授”、“王權至上”等思想,企圖建立一個中央集權制度。

之後,他們給民眾灌輸天皇是國家最高統領者的思想,限制大貴族的權力,扶持小貴族,並且,加強和中國的友好交流。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推古天皇等人也不再是中國的臣服者。在西元608年,二人給隋朝的國書中,出現了“東天皇”一詞,這是日本在歷史上第一次使用“天皇稱號”,也充滿了挑釁意味。

那麼,為什麼一個皇族能夠延續一千四百多年呢?後人不斷地在歷史中尋找原因,歸結了以下幾點:

其一,皇國史觀已經在日本根深蒂固,難以消除。

從最開始講天皇神化,把天皇推到一個至高無上的地位,讓日本民族都對“天皇是上天的繼承者”這個觀點烙印在了心裡,這個觀點便是皇族延續的重要思想基礎。日本的宗教文化,信奉日神,天照大神作為神明,受人民的敬仰和朝拜,而天皇作為天照大神的後代,自然地位也是與眾不同的。他們是神明在人界的代表,對於天皇的命令,又有誰敢不從。

從一開始皇族便像民眾灌輸皇權主義思想,所以,即使政權博弈,其他勢力暫時淩駕於皇室。但是,天皇仍然是“神”,畢竟,信仰是不可磨滅的。所以,在現代社會,天皇雖然不是國家的最高統治者,但是,在日本人民心中,天皇依舊是流光溢彩的形象,站在普通人達不到的高度。

其二,日本的社會結構導致了這種結果。

在日本,上下階層界限分明,人人恪守秩序。大和國在西元五世紀統一日本後,等級觀念就已經深入人心,即使在現代社會,人們也會發現日本人格外的遵守規則,不願意破壞秩序。因此,沒有人會想著取而代之,不會出現中國歷史上一次又一次起義的局面。

其三,日本雖然不斷地分裂合併,但是,從來沒有被其他勢力侵略過。

在歷史的長河中,許多國家的更朝換代都是因為其他勢力的入侵。但是,日本由於它自身的地理優勢,並不曾面臨這個問題。身為島國的日本,四面都是汪洋大海,如果一個國家要想侵略它,必須渡過茫茫大海,這實在是困難之極。

在近代以前,日本幾乎沒有受到過外敵的侵佔,這也是“萬世一系”的重要基礎。走入近代,當西方列強的炮火開始襲向日本,日本也沒有相抗,而是選擇了接受,避免了在其他國家的侵略下失去國家的主權的結果。即使西方文明快速地侵入了日本,日本的本土文化依然旺盛地生長著,日本皇室依舊沒有失去他們的榮光。

之後,日本社會的各個方面都被西方文化滲透了,但是,日本的民族傳統、文化精神也依然活躍著。過去的舊思想還在沸騰,還在散發光輝,時時刻刻準備指引日本人民。而皇室也處於一種矛盾的狀態,他們一邊接受著西方的種種,卻還是覺得自己的國家是最優秀的,這些從日本社會現狀中是能反映出來的。

此外,日本對於自我的控制也是皇室得以保存的一個重要因素。

皇室所推崇的種種社交禮儀和優秀品質都是日本民族精神的重要部分。在日本社會,違背家族和組織意願的事是不被允許的,對於天皇的態度必須是恭敬的。日本皇室在1948年開放了二重橋,日本人民可以集體前往,每年都有成百上千的日本人從四面八方趕到這裡為天皇慶賀生日。

由此可見,天皇在現代仍舊被人民所信仰,皇室的行為日久經年地改變了民眾的思想,人民擁護自己的領導人是應該被理解的,但不應該成為一種博弈的手段。

在如今社會,天皇的存在是對日本這個民族的一種尊重,是對日本人民千百年精神信仰的一種尊重,但是,並不是現今部分日本激進分子歪曲事實的遮羞布。特別是在二戰後出生的人,沒有經歷過戰火,在他們的思想中天皇是神聖的、絕對的。

現今,依照《日本國憲法》,天皇如今主要職責為任命內閣總理大臣,批准法律、政令及條約,召集國會,批准國務大臣的任免,出席禮儀性外交事務活動和國家儀典等。在當今這個年代,和平依然是一個重要的事情,因此,皇室思想也應該病木逢春時時更新。

參考資料:

『《日本天皇》、《人間宣言》、《古事記》、《飛鳥淨禦原令》』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