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非遺書之漢武帝與不可描述的牛郎織女

元狩三年(西元前120年)漢武帝“發謫吏穿昆明池”, 挖出了方圓四十裡的一片大澤。

雄才大略的漢武帝認為昆明池就是地上的銀河,

所以“立牽牛織女于池東西, 以象天河”。 這就是中國現存最早的牛郎織女。

中國最早的牛郎、織女

鑒於這裡有最早的牛郎織女像, 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與山西省和順縣、山東省沂源縣並列為牛郎織女傳說的國家級傳承地。

也是因為兩座雕像的存在, 當地傳說牛郎織女就是斗門鎮本地人。 當地人平時更習慣以“石爺石婆”稱呼兩座石像。 每逢農曆初一、十五、七月七, 大家都會去石婆廟裡求福,

乞求平安和財富。 但與歷史記載不同的是, 如今廟裡的“石婆”其實是牛郎, “石爺”其實是織女………………

大家好, 我是牛郎不過後人把我當做了石婆

大家好, 我是織女不過後人把我當做了石爺

事實上在漢武帝的時代, 牛郎織女傳說與現代不同。 比如稍早的“睡虎地秦簡”中記載“丁醜, 己醜取妻, 不吉。 戌申, 己酉牽牛以取織女, 不果, 三棄。 ”這是最早的牛郎織女故事, 一個渣男拋妻棄子的悲劇。 牛郎藏衣服的愛情橋段要出現在二百多年後的晉代。

幹寶《搜神記》中記載“豫章新喻縣男子, 見田中有六七女, 皆衣毛衣,不知是鳥。匍匐往,得一女所解毛衣,取藏之。即往就諸鳥,諸鳥飛走,一鳥獨不得去。男子娶以為婦,生三女。其母后使女問父,知衣在積稻下,得之,衣而飛去。後複以迎三女,女亦得飛去。”這裡,男主第一次通過藏起女主的衣服(雖然還是“鳥女”的“毛衣”),第一次將天仙留在了人界。至於現代流行的愛情喜劇版牛郎織女傳說,更要晚到明清時期才出現在市井文化中了。

因此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中明確指出:“非物質文化遺產世代相傳,在各社區和群體適應周圍環境以及與自然和歷史的互動中,被不斷地再創造,為這些社區和群體提供認同感和持續感,從而增強對文化多樣性和人類創造力的尊重。”

同學們還等什麼,加緊創作,以創新設計賦予非遺新的時代生命力吧!

皆衣毛衣,不知是鳥。匍匐往,得一女所解毛衣,取藏之。即往就諸鳥,諸鳥飛走,一鳥獨不得去。男子娶以為婦,生三女。其母后使女問父,知衣在積稻下,得之,衣而飛去。後複以迎三女,女亦得飛去。”這裡,男主第一次通過藏起女主的衣服(雖然還是“鳥女”的“毛衣”),第一次將天仙留在了人界。至於現代流行的愛情喜劇版牛郎織女傳說,更要晚到明清時期才出現在市井文化中了。

因此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中明確指出:“非物質文化遺產世代相傳,在各社區和群體適應周圍環境以及與自然和歷史的互動中,被不斷地再創造,為這些社區和群體提供認同感和持續感,從而增強對文化多樣性和人類創造力的尊重。”

同學們還等什麼,加緊創作,以創新設計賦予非遺新的時代生命力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