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小腿不直的寶寶,長大後會成為羅圈腿?這7點媽媽有必要知道!

寶寶的今天能決定他的明天嗎?“出生時個頭大, 以後也長得高”“翻、坐、爬學得早, 以後運動能力強”——坊間流傳的這些說法, 到底靠不靠譜呢?

新手爸媽們總熱衷於按照寶寶最初的特徵和行為來推測他以後的表現, 那麼事實正如他們所料還是並非如此呢?

預測1:出生時塊頭大的寶寶, 成年後也是大個子。

不准

出生時的體重和身高, 更多的是代表胎兒時期的健康狀況。 不過, 根據父母的身高情況, 通過簡單的計算, 也可以對孩子未來的身高做一個簡單的估算。 其中有一種估算方法是:

兒子身高=(父親身高+母親身高+13)/2

女兒身高=(父親身高+母親身高-13)/2

這個方法的原理是孩子獲得了來自爸爸媽媽各一半的遺傳基因, 給男孩加13 是因為男性比女性平均高13cm 左右。 但這種演算法是純粹基於遺傳因素計算的, 所以有-10~+10的誤差。 而且, 父母的遺傳因素在成長中起到的作用只有20% ~30%,

其餘則由營養、運動、生活環境等因素決定, 因此我們更應該重視後天可控的因素。

預測2:出生時多毛的孩子, 長大後體毛也會比較多。

不准

在媽媽的子宮裡時, 所有的胎寶寶皮膚上都會覆蓋有一層細細的絨毛, 這層絨毛會陪伴寶寶8個月之久, 而出生之前會逐漸脫落。 有些早產兒或膚色較深的新生兒出生時會帶著這層絨毛。 不過不用擔心, 這層絨毛一般會在數天或幾周後消失。

預測3:嬰兒時期肥胖的孩子, 長大後也會比較胖。

有點不准

一般來說, 寶寶胖乎乎是健康的標誌。 營養不良和缺乏鍛煉是青少年和成年人肥胖的主要原因, 對小寶寶的影響則不是太大。 因此, 醫生強調父母們無須恐慌, 除非孩子在4歲之前體重的增加速度大大超過身高的增長速度。 如果體重已經嚴重影響了孩子的正常生長發育, 比如妨礙了走路, 父母就該對此引起足夠的重視。 當然, 在改變寶寶的飲食之前最好諮詢一下兒科醫生。

預測4:小腿不直的寶寶, 長大後會成為羅圈腿。

不准

胎寶寶在子宮裡是四肢蜷縮蹲著的, 下肢是類似於盤腿的姿勢。 為了適應這個姿勢, TA的雙腳會盡可能地向內彎曲, 導致膝關節輕微變形, 小腿也隨之有較小的變形。 所以剛出生的寶寶, 兩個膝蓋不能完全併攏, 小腿會出現內翻的情況。 但這種生理性的羅圈腿是暫時的, 一般到2歲左右, 會自行慢慢糾正過來, 這和將來寶寶出現羅圈腿沒有直接關係。

預測5:最早長出的牙, 也會最早換掉。

大部分的寶寶6~7個月開始長牙, 牙齒通常是一對一對長出, 最早出現的是下面的門牙(前牙), 之後是上門牙, 然後是兩側門牙, 再後是前磨牙和犬齒, 最後是後磨牙。 大多數孩子在五六歲時開始換牙, 牙齒的脫落通常從下邊的兩顆門牙開始,

繼而是上面的兩顆門牙。

預測6:經常吮手指的孩子, 長大了牙齒就不整齊。

有點不准

吮手指是小寶寶常見的行為。 2個月左右時, 寶寶“發現”了自己的手, 偶爾把手、手指碰到嘴邊、伸到嘴裡, 因為他能從吮吸中獲得快樂, 故而慢慢就形成了習慣。 到了四五歲, 也就是遠在恒齒長出來之前,大部分寶寶會自動放棄吮手指的行為。有專家認為,如果孩子快出恒牙了,還在吮手指,才會對牙列的整齊與否有影響,否則就不會帶來什麼害處,大可放心。

預測7:較早學會翻身、爬的寶寶,今後的運動能力也會強。

不准

民間“三翻、六坐、八爬”的說法,代表了寶寶大動作發育的一般規律,但每個孩子的發育速度及成長節奏是不同的。大部分孩子在整個發育過程中,都處於平均水準;也有的最初是平均水準,以後增快;或者最初是平均或較快水準,以後落後;或原來發育落後,以後轉為平均或較快水準。也就是說,發育是個動態變化的過程,暫時的發育情況不能準確預測寶寶的智力水準或運動能力。幼年時期大動作發育得好,並不代表成年後的運動能力強;反之,幼年時期大動作發育相對落後,也不能說明寶寶在身體發育方面就一定有問題,關鍵是父母要有意地訓練和寶寶各方面的能力。

擴展閱讀:

寶寶1歲前需要做哪些檢查?如何讓體檢更有效?這16點媽媽要瞭解

也就是遠在恒齒長出來之前,大部分寶寶會自動放棄吮手指的行為。有專家認為,如果孩子快出恒牙了,還在吮手指,才會對牙列的整齊與否有影響,否則就不會帶來什麼害處,大可放心。

預測7:較早學會翻身、爬的寶寶,今後的運動能力也會強。

不准

民間“三翻、六坐、八爬”的說法,代表了寶寶大動作發育的一般規律,但每個孩子的發育速度及成長節奏是不同的。大部分孩子在整個發育過程中,都處於平均水準;也有的最初是平均水準,以後增快;或者最初是平均或較快水準,以後落後;或原來發育落後,以後轉為平均或較快水準。也就是說,發育是個動態變化的過程,暫時的發育情況不能準確預測寶寶的智力水準或運動能力。幼年時期大動作發育得好,並不代表成年後的運動能力強;反之,幼年時期大動作發育相對落後,也不能說明寶寶在身體發育方面就一定有問題,關鍵是父母要有意地訓練和寶寶各方面的能力。

擴展閱讀:

寶寶1歲前需要做哪些檢查?如何讓體檢更有效?這16點媽媽要瞭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