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新超評|看完這張設計圖,我瞬間有底氣了!

曾經我聽一位歐洲設計師談到中國的汽車設計時, 他表示很佩服中國人。 因為中國設計師的學習能力很高, 只要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

很快就能成為某方面的專家。 當時這句話對我觸動很大, 因為我總覺得他是在暗中諷刺些什麼......但當時我卻無力反駁。 不過近期我看到了一張設計圖。

共計 2216 字丨建議閱讀時間 6 分鐘

請恕我把設計師的名字P掉, 賣個關子。 這輛車是一位國內設計師的手筆。

貧窮限制了追求

想當年, 國人對汽車是沒有審美的。 那時的汽車就是純粹的“座駕”, 能坐又能駕就行了......

想要便宜買“面的”, 想要拉貨拉人買金杯, 有點兒閒錢買夏利, 大款老闆買普桑。 這幾乎已經成為了定律, 90年代初人們對於審美的需求根本不會在汽車上體現。

也正是因為人們對汽車美感的格外寬容, 使得捷達只需要無數次的“改燈”就能稱霸中國轎車市場。 有人笑稱:德國人, 為中國造了二十年車。

像同是90年代進口國內的雪佛蘭Lumina APV, 大宇超級沙龍(super salon), 8代日產藍鳥。 都是我個人覺得在設計上比較有新意的車型。 在當時國內這些進口車是權貴的象徵, 有誰會因為顏值為它們埋單呢?

同是進口車, 賓士W140“虎頭奔”的設計影響了國人對汽車的審美認知。 從此“大氣”一詞成為了人們衡量一輛車好不好看的標準。

那些年我們一起走過的彎路

“大氣”一詞在國外是沒有的,也是沒有什麼近義詞的。這可以說是中國消費者給國外設計師出的一道難題。我曾經聽一位國外設計師說“要想做出中國人喜歡的設計,就要弄清大氣一詞的含義”。

時間倒退至2000年,我國的汽車工業尤其是轎車工業技術進步的步伐大大加快。像長城,比亞迪,吉利,奇瑞等自主品牌開始崛起。讓我們來看看我們自己是如何詮釋“大氣”一詞的呢......

“大氣”一詞被衍生出“顯大,越級”等含義。大一號的車燈在當時非常流行。和近幾年流行的“犀利眯縫眼兒”相比,這種傻大的車燈放到現在看起來真是有些奇怪。

除了燈,大尺寸進氣格柵也幾乎是被玩兒壞了。形狀不求有創意,格柵也不求和車身線條有什麼聯繫。只要尺寸夠大,好像一下就大氣了。

這種對“大氣”一詞扭曲的理解甚至已經影響到了合資品牌。本田淩派就是將B級車的首尾,強行安在一個緊湊級車上的結果。前後看著既不像A級車也不像B級車,側面看著完全就是畸形。哎,瞧把人國外設計師逼的!

除此之外還有魔性的仿生學......

執著的三廂車情懷......

度過了那些充滿硬傷的時期,就又開始盲目跟風。總之國外流行什麼,咱們就照搬什麼!

國外流行雙腰線,咱也來一個。

國外流行上揚的腰線,咱也來一個。

國外性能車採用大“側腮”的設計,咱SUV也來一個!反正好不好看不重要,總之咱都得來一個!

其實,設計不怕跟風,總得有人引領潮流。但是絕對不能盲目的照葫蘆畫瓢。

近幾年汽車的側面已經不是幾條腰線,幾個折角那麼簡單。隨著材料和衝壓技術的提高,車身表面開始從線面的變化轉向形體的變化,從浮雕向雕塑的變化。

設計師需要考慮的不僅僅是這條線怎麼畫,這個面怎麼建立。而是更多的要考慮什麼樣的型面能夠造成什麼樣的光影,然後又如何讓光影在車身上流動,形成動勢。

在這方面,我認為馬自達做的就不錯。在馬自達概念車上就體現出了“光影變化設計”的優點。RX-vision的其中一項成功是做出了“性感”的光影,總的來說這種光影效果還是變化莫測的,是神秘的卻是有規律的,是三維的且虛實有韻的,是強烈的且是高貴的,總之是不容易看膩的。

而這種“想讓人去摸一下”的誘惑感主要是通過對三維曲面的飽滿度控制來影響的高光變化。既不要無規律的變化,也不要某些德系火柴盒般比較平的所謂的“骨感的理性”的型面處理。接下來見證奇跡的時刻到了(這也是我為何看了這張設計圖之後有很大感觸的原因)。

我們把馬自達概念車側面的光影提煉出來,很容易發現即使在你無法判斷這道光是從何來的情況下,也能感受到光影強烈的動勢。而下麵這道光的動勢相比上者絲毫不減。這道光便來自于我文章開頭所說的那個設計圖......

僅此一個側面的設計圖,看完之後我覺得我國目前的汽車設計已經完全脫離前幾年“跟屁蟲”的狀態,我們也可以站在潮流的風口浪尖,甚至引領潮流!至於這張設計圖出自誰之手?

那些年我們一起走過的彎路

“大氣”一詞在國外是沒有的,也是沒有什麼近義詞的。這可以說是中國消費者給國外設計師出的一道難題。我曾經聽一位國外設計師說“要想做出中國人喜歡的設計,就要弄清大氣一詞的含義”。

時間倒退至2000年,我國的汽車工業尤其是轎車工業技術進步的步伐大大加快。像長城,比亞迪,吉利,奇瑞等自主品牌開始崛起。讓我們來看看我們自己是如何詮釋“大氣”一詞的呢......

“大氣”一詞被衍生出“顯大,越級”等含義。大一號的車燈在當時非常流行。和近幾年流行的“犀利眯縫眼兒”相比,這種傻大的車燈放到現在看起來真是有些奇怪。

除了燈,大尺寸進氣格柵也幾乎是被玩兒壞了。形狀不求有創意,格柵也不求和車身線條有什麼聯繫。只要尺寸夠大,好像一下就大氣了。

這種對“大氣”一詞扭曲的理解甚至已經影響到了合資品牌。本田淩派就是將B級車的首尾,強行安在一個緊湊級車上的結果。前後看著既不像A級車也不像B級車,側面看著完全就是畸形。哎,瞧把人國外設計師逼的!

除此之外還有魔性的仿生學......

執著的三廂車情懷......

度過了那些充滿硬傷的時期,就又開始盲目跟風。總之國外流行什麼,咱們就照搬什麼!

國外流行雙腰線,咱也來一個。

國外流行上揚的腰線,咱也來一個。

國外性能車採用大“側腮”的設計,咱SUV也來一個!反正好不好看不重要,總之咱都得來一個!

其實,設計不怕跟風,總得有人引領潮流。但是絕對不能盲目的照葫蘆畫瓢。

近幾年汽車的側面已經不是幾條腰線,幾個折角那麼簡單。隨著材料和衝壓技術的提高,車身表面開始從線面的變化轉向形體的變化,從浮雕向雕塑的變化。

設計師需要考慮的不僅僅是這條線怎麼畫,這個面怎麼建立。而是更多的要考慮什麼樣的型面能夠造成什麼樣的光影,然後又如何讓光影在車身上流動,形成動勢。

在這方面,我認為馬自達做的就不錯。在馬自達概念車上就體現出了“光影變化設計”的優點。RX-vision的其中一項成功是做出了“性感”的光影,總的來說這種光影效果還是變化莫測的,是神秘的卻是有規律的,是三維的且虛實有韻的,是強烈的且是高貴的,總之是不容易看膩的。

而這種“想讓人去摸一下”的誘惑感主要是通過對三維曲面的飽滿度控制來影響的高光變化。既不要無規律的變化,也不要某些德系火柴盒般比較平的所謂的“骨感的理性”的型面處理。接下來見證奇跡的時刻到了(這也是我為何看了這張設計圖之後有很大感觸的原因)。

我們把馬自達概念車側面的光影提煉出來,很容易發現即使在你無法判斷這道光是從何來的情況下,也能感受到光影強烈的動勢。而下麵這道光的動勢相比上者絲毫不減。這道光便來自于我文章開頭所說的那個設計圖......

僅此一個側面的設計圖,看完之後我覺得我國目前的汽車設計已經完全脫離前幾年“跟屁蟲”的狀態,我們也可以站在潮流的風口浪尖,甚至引領潮流!至於這張設計圖出自誰之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