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炒房不如炒紙?河南造紙業大多虧損,為啥有人兩年能賣掉2.6億包?

今年以來, 大牌衛生紙集體漲價, 最高漲幅達30%。 有段子說, 這是炒房不如炒衛生紙的時代。 在一片漲潮裡, 河南很多造紙企業卻高興不起來, 業內人士稱, 因為各種原因, 不少本地企業連年虧損, 舉步維艱。 這種困難真的無法克服嗎?

電商拼多多上兩款名不見經傳的紙巾, 兩年賣出2.6億包, 它是怎麼做到的?它的模式或許能給河南造紙企業提供一些參考價值。

初白丨文

最近逛過超市的人大多會發現一件令人沮喪的事情:衛生紙漲價了。 電商也是如此, 從價格曲線上明顯看出這款抽紙在3月底4月初的時候猛漲了幾塊錢。

隨意感受一下漲幅

雖然幾塊錢對大多數人的生活成本並不構成威脅, 但是在海峽那邊, 衛生紙的漲價直接導致了臺灣盆友的瘋狂囤貨。

短短43秒鐘的視頻裡, 目力所及之處全是搶購衛生紙的民眾, 購物車裡的衛生紙摞起來比人還高, 搶不到購物車的, 盡可能手提肩扛多提一些。

超市的工作人透露, 這幾天根本不需要補貨上架, 因為顧客看到沒拆箱的衛生紙, 都整箱整箱直接抬走。

甚至連夾娃娃機也夾起衛生紙, 還標榜“沒看錯, 保證取物20元”!

很多買不到衛生紙的網友崩潰大喊:“世界末日到了嗎?”

海峽這邊, 有媒體專程走訪大潤發超市, 被告知多家主要家用衛生紙大廠已經確定, 最快 3 月中旬、最晚也要在 4 月對現有的品牌衛生紙進行調價, 漲幅達 10% 至 30%。

緊接著, 國內諸多大型造紙企業也相繼發出了漲價通知, 原紙價格將每噸上漲 200 至 300 元。 這就意味著, 不只衛生紙價格要漲, 文化用紙甚至紙箱, 可能也要跟著漲價。

除了原材料的增長外, 環保部門針對造紙行業實行了更為嚴格的控制政策, 尤其是春節過後的一段時間, 各大紙企將進入日常的停產檢修季, 產能可能會進一步收縮。 這將進一步加劇市場上的供需緊張狀況。

而根據業內分析, 目前市場上的紙價可能還只是反映出了原材料價格上漲狀況的一半左右。

也就是說, 按照現在的價格走勢, 到 5、6 月的時候, 紙製品的價格可能還會出現繼續上漲的趨勢。 甚至有段子說, 炒房不如炒紙。

這個時候, 還真有點羡慕那些已經在去年雙 11 囤好紙的小夥伴們了。

河南本地其實有很多造紙廠, 然而只能負重前行

衛生紙雖然集體漲價, 但大多數河南本土的造紙企業卻一點也開心不起來, 因為他們可能面臨著更嚴峻的考驗。

2017年, 河南省造紙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李尚武在《行業》雜誌上總結了2016年河南造紙業的現狀以及面臨的問題, 簡單粗暴點說, 就一句話, 河南造紙業在困難中前行。

根據河南省造紙學會的調查, 2016年全省機制紙及紙板生產企業約160家, 機制紙及紙板總產量739.4萬噸, 同比增長2%;主營業務收入625.74億元, 同比增長5.7%;利潤總額37.75億元, 同比減少6.2%。

這說明一個問題, 生產規模擴大了, 能力提高了, 但產品死活賣不出去。 先看一個資料:

大眼一看,能在超市里見到的,也就是漯河的銀鴿了,再擴大一點,姑娘們可能對“護理佳”比較熟。但這些品牌仍然無法和維達、清風、心相印等一線大牌相提並論。

你去超市買紙,肯定不會去留意一個沒有聽說的小廠品牌,因為品質根本無法保證,畢竟每年衛生部都會曝光一些不合格的衛生紙。

而且在廣大農村,人們沒有挑選衛生紙的意識,大牌的衛生紙對他們來說太貴,只要價格合適,沒人在乎買到的廉價紙掉紙屑、飛粉,更別說螢光劑和菌群了。

再回到那篇總結裡,作者也說得很明白,河南造紙業缺乏優質原料,2016年河南紙漿消費總量約591萬噸,其中木漿200萬噸,非木漿25萬噸,廢紙漿366萬噸,分別占紙漿消費總量的33.8%、4.2%和61.9%。

所以,消費者買不到物美價廉的衛生紙與河南造紙發展面對困境是一個很大的矛盾。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解決呢?

原料運輸成本由300元/噸降到8元/噸

一塊錢的紙巾是怎樣造出來的?

可心柔、植護這兩個品牌可以說是衛生紙界的“小輩”了,在拼多多平臺上,每包售價1元左右。

客觀地說,對於這樣的價位和知名度,很多人會持懷疑態度。然而,這兩款抽紙卻成了爆款,兩年時間賣出2.6億包。

3月30日,拼多多搞了一個“工廠開放日”活動,可心柔和植護主動開放了原料、工藝、成本等全部環節,為消費者拆解了他們 “便宜有好貨”的商業秘密。

兩家工廠位於江西瑞昌的理文工業園區。他們使用的原料,就來自隔壁的造紙業巨頭,香港上市公司理文集團,占地面積160萬平方米,配有自屬碼頭,年產能11萬噸衛生紙。

在全自動化流水線上,原料紙漿完成打漿、烘乾、出紙、質檢等工序後,成為一張張 “大號紙巾”。 5分鐘後,這樣的紙巾卷就被運送到工業園區裡的植護、可心柔兩家工廠,進行細加工,這讓原料運輸成本由300元/噸直接降到了8元/噸,原料成本降低將近1000元/噸。

寬敞明亮的車間裡,幾十條生產線忙個不停,紙巾被切割、排列,推送入全自動塑封機,包裝和封口,全程只需10秒。

可心柔出身傳統企業,2001年在浙江建立了第一家工廠,為大潤發、歐尚等商超做貼牌代工。一直到2014年,可心柔才建立電商部門,但傳統企業轉型電商並沒有那麼簡單,到了2016年,公司甚至考慮解散電商部門。

2016年的時候,他們接觸了拼多多。拼多多家居類目負責人冬棗建議可心柔重新設計適合網上銷售的產品規格,省下來的管道費用可以直接讓利給消費者,去打造一款爆款產品。

雙方發現,不少消費者對性價比敏感,覺得大張紙巾浪費。於是,可心柔便改造出180mmX122mm的小規格紙巾。

28包裝的抽紙巾,只賣29.9元,每包均價1元多,折合下來每抽只要1分錢。品質與一線品牌沒有太大差異,畢竟原料都是來自香港上市公司,同樣用自動化生產線加工。

這個小小的改變,立即給可心柔帶來了巨大的流量,可心柔電商負責人吳立營記得很清楚,兩天時間拼出了十幾萬單。

拼多多的模式是否能給大河南的造紙業提供一些借鑒?

獲得如此轉機並不是運氣好,很大程度上要靠拼多多的大資料支撐。

拼多多內部人士透露,工廠會根據拼多多的資料,主動選款、測款。比如拼多多根據電商大資料,分析市場空缺產品,並將相應商品模型提供給廠家。廠家在少部分生產後,在拼多多上測試銷量、消費者回饋等。

與此同時,拼多多運營團隊,還會對爆款商品進行“重點關照”。除了嚴查工廠資質、平臺神秘抽檢外,運營專員還會“人肉試紙”,親身體驗並與同類產品仔細對比。

因為頻繁開箱驗紙,拼多多家居類目負責人冬棗,也被稱為“紙博士”,光經他手對比體驗的紙巾,就有300多款。

可心柔只是拼多多培育的品牌之一,在過去兩年多裡,有近千工廠品牌與拼多多共同崛起。

拼多多的理念是這樣的:將廠商的貨源和消費者直接聯繫起來,廠商不需要花大價錢去買流量,而只要專心優化供應鏈和生產工藝。

簡言之:將成本降下來,用好產品去跟3億使用者對話。

就拿拼品牌可心柔和植護來說,它們的SKU(庫存量單位)非常少,這一點很值得利潤同比下降的河南造紙行業借鑒。

廣撒網做10種商品,和只做1種商品,對於產能和成本的開銷,有著非常大的差別。

因此,品牌可以將大量產能傾斜到2-3款核心產品,一方面縮減產品線、壓縮中間環節、提升規模以降低成本,另一方面也穩定了供應鏈,讓工廠面對原料、人工成本波動風險時,有了更強的抵抗能力。

“只要符合便宜有好貨的要求,拼多多願意拼盡流量去推這樣的商品,讓消費者滿意。”拼多多聯合創始人達達說,希望像植護、可心柔這樣的品牌越來越多,能夠通過優質的商品,實惠的價格,服務于中國最廣大人群的消費升級需求。

我也有類似的期待,期待河南造紙業能夠早日擺脫困境,這樣一來,作為消費者的我們,能在家門口用上質優價廉的衛生紙。而拼工廠模式,或許可以給河南造紙企業提供一個借鑒。

豫記,全球河南人的精神食糧!

大眼一看,能在超市里見到的,也就是漯河的銀鴿了,再擴大一點,姑娘們可能對“護理佳”比較熟。但這些品牌仍然無法和維達、清風、心相印等一線大牌相提並論。

你去超市買紙,肯定不會去留意一個沒有聽說的小廠品牌,因為品質根本無法保證,畢竟每年衛生部都會曝光一些不合格的衛生紙。

而且在廣大農村,人們沒有挑選衛生紙的意識,大牌的衛生紙對他們來說太貴,只要價格合適,沒人在乎買到的廉價紙掉紙屑、飛粉,更別說螢光劑和菌群了。

再回到那篇總結裡,作者也說得很明白,河南造紙業缺乏優質原料,2016年河南紙漿消費總量約591萬噸,其中木漿200萬噸,非木漿25萬噸,廢紙漿366萬噸,分別占紙漿消費總量的33.8%、4.2%和61.9%。

所以,消費者買不到物美價廉的衛生紙與河南造紙發展面對困境是一個很大的矛盾。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解決呢?

原料運輸成本由300元/噸降到8元/噸

一塊錢的紙巾是怎樣造出來的?

可心柔、植護這兩個品牌可以說是衛生紙界的“小輩”了,在拼多多平臺上,每包售價1元左右。

客觀地說,對於這樣的價位和知名度,很多人會持懷疑態度。然而,這兩款抽紙卻成了爆款,兩年時間賣出2.6億包。

3月30日,拼多多搞了一個“工廠開放日”活動,可心柔和植護主動開放了原料、工藝、成本等全部環節,為消費者拆解了他們 “便宜有好貨”的商業秘密。

兩家工廠位於江西瑞昌的理文工業園區。他們使用的原料,就來自隔壁的造紙業巨頭,香港上市公司理文集團,占地面積160萬平方米,配有自屬碼頭,年產能11萬噸衛生紙。

在全自動化流水線上,原料紙漿完成打漿、烘乾、出紙、質檢等工序後,成為一張張 “大號紙巾”。 5分鐘後,這樣的紙巾卷就被運送到工業園區裡的植護、可心柔兩家工廠,進行細加工,這讓原料運輸成本由300元/噸直接降到了8元/噸,原料成本降低將近1000元/噸。

寬敞明亮的車間裡,幾十條生產線忙個不停,紙巾被切割、排列,推送入全自動塑封機,包裝和封口,全程只需10秒。

可心柔出身傳統企業,2001年在浙江建立了第一家工廠,為大潤發、歐尚等商超做貼牌代工。一直到2014年,可心柔才建立電商部門,但傳統企業轉型電商並沒有那麼簡單,到了2016年,公司甚至考慮解散電商部門。

2016年的時候,他們接觸了拼多多。拼多多家居類目負責人冬棗建議可心柔重新設計適合網上銷售的產品規格,省下來的管道費用可以直接讓利給消費者,去打造一款爆款產品。

雙方發現,不少消費者對性價比敏感,覺得大張紙巾浪費。於是,可心柔便改造出180mmX122mm的小規格紙巾。

28包裝的抽紙巾,只賣29.9元,每包均價1元多,折合下來每抽只要1分錢。品質與一線品牌沒有太大差異,畢竟原料都是來自香港上市公司,同樣用自動化生產線加工。

這個小小的改變,立即給可心柔帶來了巨大的流量,可心柔電商負責人吳立營記得很清楚,兩天時間拼出了十幾萬單。

拼多多的模式是否能給大河南的造紙業提供一些借鑒?

獲得如此轉機並不是運氣好,很大程度上要靠拼多多的大資料支撐。

拼多多內部人士透露,工廠會根據拼多多的資料,主動選款、測款。比如拼多多根據電商大資料,分析市場空缺產品,並將相應商品模型提供給廠家。廠家在少部分生產後,在拼多多上測試銷量、消費者回饋等。

與此同時,拼多多運營團隊,還會對爆款商品進行“重點關照”。除了嚴查工廠資質、平臺神秘抽檢外,運營專員還會“人肉試紙”,親身體驗並與同類產品仔細對比。

因為頻繁開箱驗紙,拼多多家居類目負責人冬棗,也被稱為“紙博士”,光經他手對比體驗的紙巾,就有300多款。

可心柔只是拼多多培育的品牌之一,在過去兩年多裡,有近千工廠品牌與拼多多共同崛起。

拼多多的理念是這樣的:將廠商的貨源和消費者直接聯繫起來,廠商不需要花大價錢去買流量,而只要專心優化供應鏈和生產工藝。

簡言之:將成本降下來,用好產品去跟3億使用者對話。

就拿拼品牌可心柔和植護來說,它們的SKU(庫存量單位)非常少,這一點很值得利潤同比下降的河南造紙行業借鑒。

廣撒網做10種商品,和只做1種商品,對於產能和成本的開銷,有著非常大的差別。

因此,品牌可以將大量產能傾斜到2-3款核心產品,一方面縮減產品線、壓縮中間環節、提升規模以降低成本,另一方面也穩定了供應鏈,讓工廠面對原料、人工成本波動風險時,有了更強的抵抗能力。

“只要符合便宜有好貨的要求,拼多多願意拼盡流量去推這樣的商品,讓消費者滿意。”拼多多聯合創始人達達說,希望像植護、可心柔這樣的品牌越來越多,能夠通過優質的商品,實惠的價格,服務于中國最廣大人群的消費升級需求。

我也有類似的期待,期待河南造紙業能夠早日擺脫困境,這樣一來,作為消費者的我們,能在家門口用上質優價廉的衛生紙。而拼工廠模式,或許可以給河南造紙企業提供一個借鑒。

豫記,全球河南人的精神食糧!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