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小個子神器 Zipp SL

大部分主流彎把的Reach(前伸量)都在75-80mm這個區間, 相信不少小個子的公路車騎士礙于身材限制, 又或是想把立長上那麼1cm的高個子騎士, 都會去選擇Reach較短在70mm區間的彎把。 在曾經的“小Reach福音”Pro PLT更新變長後, 市場上比較容易買到70mm或以下的短Reach彎把就剩下Zipp SL-70以及Specialized Short Reach了。 今天小編就來與大家聊一聊Zipp這款彎把。

小編的Focus Izalco Max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是使用著這支上把扁平的SERVICE COURSE SL-70 Ergo鋁合金彎把, Ergo代表的正是Ergonomics, 是人體工學的簡寫, 而不帶Ergo的則是傳統圓管上把版本。 理由嘛, 自然就是人不高還不想把立短, 再加上大部分騎行環境都是路況良好的鋪裝路面, 使用鋁合金彎把搭配碳纖維的ZIPP SL SPEED把立還可以將車頭剛性最大化。

使用整體啞光噴砂, 外露部分兩個亮光環形的塗裝在彎把界也算是比較獵奇的了

SL-70提供黑標和銀標兩種款式, 銀標正面的兩個ZIPP LOGO非常顯眼, 但由於使用外露鋁本色, 使用一段時間後會產生一定的氧化, 中央則有彎把中心標記和尺規, 輔助安裝;型號字樣則在彎把背面, 同樣是鋁本色的, 也會有氧化的問題, 中央則標準了上把中對中的寬度以及使用雙釘或四釘把立時把立前蓋的鎖緊力矩。

手變安裝位有“玄學”尺規幫助安裝手變時定位, 根據小編多年裝車經驗, 這玩意沒幾個是100%準確的, 還是依靠個人感覺定位更靠譜一點……

上把使用幾乎與把橫中心等徑的小扁截面設計,

在包覆把帶後周長正好, 握感十分舒適, 當然這也是對於小編個人來說。

兩款鋁合金的SL-70彎把均使用“有點像小彎把的人體工學彎型”, 下把帶有一定變徑設計, 主要提供兩個握持位。 彎把末端後延部分較長, 在使用休息型下把握持姿態是可以獲得比較舒適的體位;中間的下把握持位十分符合人體工學, 在進攻型下把握持姿態以及衝刺時擁有優秀的握感,而且距離手變刹把的距離較近,下長坡時操控更加順手。

下把位使用常見的外撇4°設計,上把中對中40cm的彎把下把中對中為42cm,在衝刺與下坡時可以獲得一些額外的操控性加成。

剛開始使用這款彎把時,一直習慣使用壓縮彎型小彎把的小編確實不太習慣這個“有點像小彎把的人體工學彎型”,在習慣了一段時間後發現這個彎型還是非常好用的,在握中間的下把位時,兩個把位元的過渡部分能夠起到一定承托作用,長時間握持時可以緩解一定的手部疲勞;有時在兩個把位都找不到合適的姿態時,小編也會去握持一下中間的過度位置,就是手感沒其他兩個把位那麼舒適了……由於其使用AL-7050鋁合金,可以提供優秀的剛性重量比,發力非常直接,每個把位都能提供優秀的剛性。當然,在享受優秀剛性的同時,需要承受鋁把相對碳把來說比較顛的路感……

雖然SL-70在鋁合金彎把中並不算重,但是小編還是想這輛超輕車Izalco MAX獲得更輕的重量、更好的剛性以及路感,更換碳纖維車把勢在必行,下面就請出今天的主角、Zipp的新品——碳纖維版本的SL-70 ERGO。

碳纖維版的SL-70 ERGO包裝十分豪華,經典的黑紅配色有很強的性能感,比起同為頂級彎把的SL-70 AERO氣動彎把那簡單的塑膠吊牌可謂進步巨大,讓人有“這錢花得值”的感覺,雖然安裝彎把後這盒子限制放在家裡挺占地方的,但還是能很好地展示小編的信仰……

背面的產品資訊十分豐富,左邊交代了彎把產品資料,包括:31.8夾環口徑、73mm夾環寬度、人體工學上把、重量200克(誤差±5%)、單向碳纖維,彎把幾何:Reach 70mm、Drop 128mm、上把後掠角度3°、上把下沉角度10°、下把外撇角度4°、下把中對中40cm,等等,這不等於為三款尺寸製作了單獨的紙盒麼!其實這個車把幾何的標注有失誤的地方,小編選擇的40cm尺寸為上把中對中40cm、下把中對中42cm,而他中對中標注的位置卻是下把,算是一個小BUG吧。

右邊則交代了各型號彎把的對比,包括REACH長度和下把位的體態對比以及簡介,可見這款SL-70 ERGO是“十分短和LOW”的(手動滑稽)。目前只有鋁合金的SERVICE COURSE SL系列有對應的三種資料,難道這是在暗示未來SL-80和SL-88也會推出碳纖維版本?

紙盒的固定設計非常巧妙,只要把所有固定卡口打開,盒子就會自動散開了,然後你新買的彎把就掉到地上了,囧一個(手動滑稽)。在小編剛拿到彎把,把玩了一番後,想把彎把裝回盒子,結果裝了半天……

通體消光清漆+單向碳紋的SL-70 ERGR也提供白標和灰標兩種版本,白標的辨識度會更高一些,灰標的則看起來與無標碳把沒什麼區別……

無論你選擇哪種標,幾乎貫穿整個上把的超大ZIPP字樣都是黑色的,這就使這款彎把有兩種包把帶方式,一種是覆蓋黑標的“低調實用型”;另一種是不覆蓋黑標的“高調不實用型”,可以根據個人風格自行選擇。

小Logo比較簡潔,簡單粗暴地標明了品牌和型號。中間的夾環部位有磨砂面防滑處理,安裝時不用再塗抹碳纖維止滑劑,比較貼心,但我們這還是建議用上。

背面的資訊則與SERVICE COURSE SL-70相同,鎖緊力矩也相同

在手變安裝位有磨砂面防滑處理防止手變位移,以及相關的尺規幫助安裝手變,但磨砂區域的設定非常不合理,在小編搭配使用SRAM RED 22手變時,夾環安裝在磨砂面最上緣也僅僅能夠裝平手變,按照小編習慣的手變略微上翹角度安裝,夾環則要超出磨砂區域一部分……

SL-70 ERGO放棄了以往的“有點像小彎把的人體工學彎型”,改用傳統小彎把的壓縮彎型,以適應大部分用戶的需求。

上把使用截面較寬的人體工學造型,並帶有3°的後掠角,設計與Ritchey EVOCURVE系列彎把比較相似,增加握持上把時的舒適性,同時還帶有一定的操控性加成。

上把下方設有走線槽,使外觀更整潔的同時,還可以使走線後的上把截面造型握持更舒適。

下把位仍然是外撇4°的設計,實際測量寬度資料與SERVICE COURSE SL-70 Ergo相同。

SL-70 ERGO支持Shimano EW-RS910把塞式Di2 接線器外走線,下把下方預留了電線走線孔,電線從這個孔進入車把連接RS910。不過小編並不建議使用外走線的RS910,因為電變沿著下把外部走線會在抓握下把時非常硌手。

實稱重量比官方標注重量超標了一點,比+5%還多了1.4克,不過小編覺得不礙事,因為這200克起的重量就已經註定了它與“壕門上稱黨”無緣了……

SL-70 Ergo搭配SL SPEED把立、RED手變與RED把帶的安裝效果,似乎Zipp的Logo有些多?可以看出包覆把帶後上把位十分厚實。

SRAM RED把帶的花紋與RED手變膠套花紋相呼應,雖然小編很想向你們安利一下這款輕量舒適兼備的把帶,但無奈小編這麼多年過去了還不知道究竟哪裡可以買到這款把帶……

SL-70 ERGO的性能表現與某外媒測試中的碳把剛性之王Pro Vibe Carbon十分相似,在未安裝前通過不科學測試方式已經預想到它擁有優秀的剛性。實際騎行測試中,按照小編的弱雞水準,並未能感受到它與SERVICE COURSE SL-70 Ergo之間的差異,發力依然非常直接,衝刺時一點也不慫,所以在剛性方面可以給個滿分好評。

既然擁有優秀的剛性,自然舒適性方面就有所妥協。在遭遇大震動時對手掌的衝擊還是比較直接的,並不會像大部分碳纖維彎把那樣通過形變來吸收大部分衝擊。但由於碳纖維材質的特性,對路面的微小震動吸收則比鋁合金彎把好上許多,使用鋁合金彎把時感受到來自柏油路面的微小震動,更換了SL-70 Ergo之後有了明顯的減少。

雖說壓縮型彎型小彎把的下把並無明確的把位元區域劃分,屬於一切隨緣的“佛系”握持方式,但根據小編個人的使用習慣,主要使用以上三種下把握持方式。從左到右分別對應休息、衝刺和操控的騎行姿態。在右邊的下把位時,手指離刹把距離較近,操作刹車時的非常得心應手。加上外撇的設計可以加強抓握下把位時的操控性,使下坡時的操控更加有信心;在大集團衝刺是也可以讓肘子撐得更開,增加卡位時的優勢,好孩子們千萬別學,畢竟安全第一。

上面已經提到上把包覆把帶後形成的截面非常粗壯,有著充實的握感,但小編個人還是比較喜歡SERVICE COURSE SL-70 Ergo那個較小的截面造型。上把後掠3°的設計也使得在握持上把時上身和手變時更直立一點點,有效緩解肌群壓力。

超短的Reach在獲得相對更直立騎行姿勢的同時,也帶來了一定的小缺點。在上把位使用比較進擊的姿勢時,由於上把較短,對手腕的支撐比較差,所以需要手腕內翻利用把橫位置作為支撐。

最後要稍微吐槽一下的就是,相比提供四種尺寸的老前輩SL-70 Aero和小弟SERVICE COURSE SL-70 Ergo來說,SL-70 Ergo僅提供40cm、42cm、44cm三種尺寸,在38cm彎把需求劇烈上升的今天,顯然是不符合時代潮流的,小編希望在後續更新中能推出38cm尺寸。

全新的SL-70 Ergo在正常網路銷售管道裡與氣動取向的SL-70 Aero處於相同的價格區間,作為一款大牌頂級的碳纖維車把來說,性價比還是比較高,因此小編很樂意將這款性能優秀的碳纖維車把推薦給大家。如果您不太在意重量及舒適性,或有著極高的耐用性、剛性需求,那麼鋁合金的SERVICE COURSE SL-70 Ergo則為更具有性價比的選擇。

攝影:Kent

(美騎版權所有,請勿轉載。如有需要,請與我們聯繫。)

在進攻型下把握持姿態以及衝刺時擁有優秀的握感,而且距離手變刹把的距離較近,下長坡時操控更加順手。

下把位使用常見的外撇4°設計,上把中對中40cm的彎把下把中對中為42cm,在衝刺與下坡時可以獲得一些額外的操控性加成。

剛開始使用這款彎把時,一直習慣使用壓縮彎型小彎把的小編確實不太習慣這個“有點像小彎把的人體工學彎型”,在習慣了一段時間後發現這個彎型還是非常好用的,在握中間的下把位時,兩個把位元的過渡部分能夠起到一定承托作用,長時間握持時可以緩解一定的手部疲勞;有時在兩個把位都找不到合適的姿態時,小編也會去握持一下中間的過度位置,就是手感沒其他兩個把位那麼舒適了……由於其使用AL-7050鋁合金,可以提供優秀的剛性重量比,發力非常直接,每個把位都能提供優秀的剛性。當然,在享受優秀剛性的同時,需要承受鋁把相對碳把來說比較顛的路感……

雖然SL-70在鋁合金彎把中並不算重,但是小編還是想這輛超輕車Izalco MAX獲得更輕的重量、更好的剛性以及路感,更換碳纖維車把勢在必行,下面就請出今天的主角、Zipp的新品——碳纖維版本的SL-70 ERGO。

碳纖維版的SL-70 ERGO包裝十分豪華,經典的黑紅配色有很強的性能感,比起同為頂級彎把的SL-70 AERO氣動彎把那簡單的塑膠吊牌可謂進步巨大,讓人有“這錢花得值”的感覺,雖然安裝彎把後這盒子限制放在家裡挺占地方的,但還是能很好地展示小編的信仰……

背面的產品資訊十分豐富,左邊交代了彎把產品資料,包括:31.8夾環口徑、73mm夾環寬度、人體工學上把、重量200克(誤差±5%)、單向碳纖維,彎把幾何:Reach 70mm、Drop 128mm、上把後掠角度3°、上把下沉角度10°、下把外撇角度4°、下把中對中40cm,等等,這不等於為三款尺寸製作了單獨的紙盒麼!其實這個車把幾何的標注有失誤的地方,小編選擇的40cm尺寸為上把中對中40cm、下把中對中42cm,而他中對中標注的位置卻是下把,算是一個小BUG吧。

右邊則交代了各型號彎把的對比,包括REACH長度和下把位的體態對比以及簡介,可見這款SL-70 ERGO是“十分短和LOW”的(手動滑稽)。目前只有鋁合金的SERVICE COURSE SL系列有對應的三種資料,難道這是在暗示未來SL-80和SL-88也會推出碳纖維版本?

紙盒的固定設計非常巧妙,只要把所有固定卡口打開,盒子就會自動散開了,然後你新買的彎把就掉到地上了,囧一個(手動滑稽)。在小編剛拿到彎把,把玩了一番後,想把彎把裝回盒子,結果裝了半天……

通體消光清漆+單向碳紋的SL-70 ERGR也提供白標和灰標兩種版本,白標的辨識度會更高一些,灰標的則看起來與無標碳把沒什麼區別……

無論你選擇哪種標,幾乎貫穿整個上把的超大ZIPP字樣都是黑色的,這就使這款彎把有兩種包把帶方式,一種是覆蓋黑標的“低調實用型”;另一種是不覆蓋黑標的“高調不實用型”,可以根據個人風格自行選擇。

小Logo比較簡潔,簡單粗暴地標明了品牌和型號。中間的夾環部位有磨砂面防滑處理,安裝時不用再塗抹碳纖維止滑劑,比較貼心,但我們這還是建議用上。

背面的資訊則與SERVICE COURSE SL-70相同,鎖緊力矩也相同

在手變安裝位有磨砂面防滑處理防止手變位移,以及相關的尺規幫助安裝手變,但磨砂區域的設定非常不合理,在小編搭配使用SRAM RED 22手變時,夾環安裝在磨砂面最上緣也僅僅能夠裝平手變,按照小編習慣的手變略微上翹角度安裝,夾環則要超出磨砂區域一部分……

SL-70 ERGO放棄了以往的“有點像小彎把的人體工學彎型”,改用傳統小彎把的壓縮彎型,以適應大部分用戶的需求。

上把使用截面較寬的人體工學造型,並帶有3°的後掠角,設計與Ritchey EVOCURVE系列彎把比較相似,增加握持上把時的舒適性,同時還帶有一定的操控性加成。

上把下方設有走線槽,使外觀更整潔的同時,還可以使走線後的上把截面造型握持更舒適。

下把位仍然是外撇4°的設計,實際測量寬度資料與SERVICE COURSE SL-70 Ergo相同。

SL-70 ERGO支持Shimano EW-RS910把塞式Di2 接線器外走線,下把下方預留了電線走線孔,電線從這個孔進入車把連接RS910。不過小編並不建議使用外走線的RS910,因為電變沿著下把外部走線會在抓握下把時非常硌手。

實稱重量比官方標注重量超標了一點,比+5%還多了1.4克,不過小編覺得不礙事,因為這200克起的重量就已經註定了它與“壕門上稱黨”無緣了……

SL-70 Ergo搭配SL SPEED把立、RED手變與RED把帶的安裝效果,似乎Zipp的Logo有些多?可以看出包覆把帶後上把位十分厚實。

SRAM RED把帶的花紋與RED手變膠套花紋相呼應,雖然小編很想向你們安利一下這款輕量舒適兼備的把帶,但無奈小編這麼多年過去了還不知道究竟哪裡可以買到這款把帶……

SL-70 ERGO的性能表現與某外媒測試中的碳把剛性之王Pro Vibe Carbon十分相似,在未安裝前通過不科學測試方式已經預想到它擁有優秀的剛性。實際騎行測試中,按照小編的弱雞水準,並未能感受到它與SERVICE COURSE SL-70 Ergo之間的差異,發力依然非常直接,衝刺時一點也不慫,所以在剛性方面可以給個滿分好評。

既然擁有優秀的剛性,自然舒適性方面就有所妥協。在遭遇大震動時對手掌的衝擊還是比較直接的,並不會像大部分碳纖維彎把那樣通過形變來吸收大部分衝擊。但由於碳纖維材質的特性,對路面的微小震動吸收則比鋁合金彎把好上許多,使用鋁合金彎把時感受到來自柏油路面的微小震動,更換了SL-70 Ergo之後有了明顯的減少。

雖說壓縮型彎型小彎把的下把並無明確的把位元區域劃分,屬於一切隨緣的“佛系”握持方式,但根據小編個人的使用習慣,主要使用以上三種下把握持方式。從左到右分別對應休息、衝刺和操控的騎行姿態。在右邊的下把位時,手指離刹把距離較近,操作刹車時的非常得心應手。加上外撇的設計可以加強抓握下把位時的操控性,使下坡時的操控更加有信心;在大集團衝刺是也可以讓肘子撐得更開,增加卡位時的優勢,好孩子們千萬別學,畢竟安全第一。

上面已經提到上把包覆把帶後形成的截面非常粗壯,有著充實的握感,但小編個人還是比較喜歡SERVICE COURSE SL-70 Ergo那個較小的截面造型。上把後掠3°的設計也使得在握持上把時上身和手變時更直立一點點,有效緩解肌群壓力。

超短的Reach在獲得相對更直立騎行姿勢的同時,也帶來了一定的小缺點。在上把位使用比較進擊的姿勢時,由於上把較短,對手腕的支撐比較差,所以需要手腕內翻利用把橫位置作為支撐。

最後要稍微吐槽一下的就是,相比提供四種尺寸的老前輩SL-70 Aero和小弟SERVICE COURSE SL-70 Ergo來說,SL-70 Ergo僅提供40cm、42cm、44cm三種尺寸,在38cm彎把需求劇烈上升的今天,顯然是不符合時代潮流的,小編希望在後續更新中能推出38cm尺寸。

全新的SL-70 Ergo在正常網路銷售管道裡與氣動取向的SL-70 Aero處於相同的價格區間,作為一款大牌頂級的碳纖維車把來說,性價比還是比較高,因此小編很樂意將這款性能優秀的碳纖維車把推薦給大家。如果您不太在意重量及舒適性,或有著極高的耐用性、剛性需求,那麼鋁合金的SERVICE COURSE SL-70 Ergo則為更具有性價比的選擇。

攝影:Kent

(美騎版權所有,請勿轉載。如有需要,請與我們聯繫。)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