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中國超遠端“高空鷹眼”:在海岸線飛行 大陸縱深300公里一清二楚

近日, 日本航空自衛隊在其網站上發表聲明以及相關照片, 稱航空自衛隊的戰鬥機緊急起飛, 在日本的防空識別區裡拍攝到了進入該區域的高空偵查無人機。 而根據航空自衛隊的資訊和所放出的照片研判, 這架高空無人機應當是中國空軍的BZK-005型。

圖為航空自衛隊拍攝到的BZK-005無人機。

雖然BZK-005無人機的續航性的確出色, 航程達到了較高的4000公里, 但考慮到其發動機功率、機重、翼展都不太大, 其荷載能力也自然相當有限。 因此, 和美國第一代高空長航時無人機RQ-1一樣, BZK-005的任務載荷較為單一:在扣除了衛星通信設備所必要的空間和重量之外, 就只能裝載最普通的多光譜光學偵查設備了。

因此, 我們很容易就能推斷出BZK-005在東海海域執行的任務類型:光學領域偵查以及海洋監視。

圖為中國海軍最早的海洋監視平臺, 運-8巡邏機。

"海洋監視", 這個名詞對於大部分軍迷來說還是比較陌生的。 但如果換個說法——航母戰鬥群的發現與跟蹤, 那就顯得更加熟悉了。

如果不能發現目標, 那根本無從談論如何打擊目標, 摧毀目標, 尤其是在遼闊無垠的海洋上, 這條戰爭的鐵律就顯得更加重要, 而圍繞著發現目標以及對目標的監視,

這才有了海洋監視衛星、遠洋巡邏艦的開發以及裝備, 當然, 類似於BZK-005這樣的無人偵察機也是其中的重要一環。

圖為中國海監的運-12監視機, 同樣由日本海上保安廳攝於東海。

而在這之前, 中國國防力量中的海洋監視任務, 一直都是由海軍的運-8巡邏機和中國海監的運-12無武裝監視機實現的。

毋庸置疑的是, 二者的實際使用都沒有無人機來得方便:前者具備使用雷達搜索海區內潛艇的能力, 但出動成本極高, 不適合執行需要常常出動的海洋監視任務。 而後者, 則是一款標準的"民用通航飛機", 航程和載荷都相當貧弱。 在前出到釣魚島等海區執行監視任務時, 運-12甚至只能停留幾分鐘, 也就無從談起執行什麼長久存在的"監視"任務了。

圖為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的MQ-9, 被稱作"衛士"(Guardian)。

而除卻機體的因素之外, 機組成員的因素也相當重要。 由於"監視"不是看一眼就走, 而是在相關海區盤旋往復持續數小時的工作, 機組成員在這期間不免會積累疲勞。 因此, 各國海空力量很早就認識到一個事實:使用有人機型進行單調而必須集中注意力的海洋監視任務, 其效率根本無法與長航時無人機相比。 因此, 早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左右, 少數的幾個西方強國就已經開始著手將領海-專屬經濟區內的海洋監視系統無人機化。

圖為進駐高原的"翔龍"無人機。

而在換裝航程更長,續航高度更高的噴氣式大型無人機之後,這一系統還能"轉守為攻",以"翔龍"和RQ-4"全球鷹"這樣的無人機為例,它們只需在目標國家的領海線外持續飛行,就能拍攝該國200-300公里內縱深的持續情況,而這一行為是完全合乎國際法律法規的。

至於坊間津津樂道的,所謂"中國用無人機逼迫日本緊急起飛有人戰鬥機,以消耗對手戰鬥機摩托小時"的說法,那只是細枝末節而已——戰機的摩托小時比起獲取的資訊和情報,可以說完全是微不足道的。(利刃/TO)

尊重內容,從尊重作者開始,轉載、合作請私信聯繫我們。

圖為進駐高原的"翔龍"無人機。

而在換裝航程更長,續航高度更高的噴氣式大型無人機之後,這一系統還能"轉守為攻",以"翔龍"和RQ-4"全球鷹"這樣的無人機為例,它們只需在目標國家的領海線外持續飛行,就能拍攝該國200-300公里內縱深的持續情況,而這一行為是完全合乎國際法律法規的。

至於坊間津津樂道的,所謂"中國用無人機逼迫日本緊急起飛有人戰鬥機,以消耗對手戰鬥機摩托小時"的說法,那只是細枝末節而已——戰機的摩托小時比起獲取的資訊和情報,可以說完全是微不足道的。(利刃/TO)

尊重內容,從尊重作者開始,轉載、合作請私信聯繫我們。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