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南懷瑾老師:領導人容易犯的三大毛病,不可不慎戒也!

領導人容易犯的三大毛病, 不可不慎戒也!

本文摘錄自 《孟子與離婁》

清代康雍乾三朝的時候, 有一位大臣叫做孫嘉淦, 字錫公,

他有一篇有名的奏摺, 我曾在講孟子見梁惠王時詳細介紹過, 可能大家不清楚, 現在這一篇印給大家的講義是把它集攏來的, 不完全, 這一篇東西很長很有名, 叫《三習一弊疏》。 這個孫先生告訴乾隆, 做皇帝有三個大毛病很容易養成, 這三個毛病一旦養成, 如果出一個大紕漏, 就不可救藥。 諸位青年同學難得上這個課, 外面恐怕也少看到, 好好注意, 將來你們諸位出去, 做了公司的老闆, 工商界的領袖, 或做一個校長, 甚至做一個家長, 都容易犯這三個毛病, 不可不慎戒也。

第一個毛病是什麼呢?“主德清則臣心服而頌, 仁政多則民身受而感”, 他說做一個好皇帝, 當一個好領袖, 一個公司的好董事長或總經理, 因為你好, 部下心裡服你,

到處講你好。 如果當皇帝的行仁政, 老百姓受了你的好處, “出一言而盈廷稱聖, 發一令而四海謳歌”, 你上面隨便講一句話, 或下一個命令, 下面都叫好, 真誠地叫好。 “在臣民原非獻諛”, 老百姓部下的恭維, 不是拍馬屁, 是真誠的。 “然而人君之耳, 則熟於此矣”, 上面的人聽恭維話聽久了, 耳朵聽慣了, 有一天如果來一句不是恭維的話, 就會受不了了, 因為這個習氣已經養成了。 當校長啊, 當法師啊, 都會有這個毛病;出家人當法師, 這個一句了不起, 那個一句了不起, 法師慢慢就起不了了。 每個人都是如此, 皇帝也是如此。

“耳與譽化, 匪譽則逆, 故始而匡拂者拒, 繼而木訥者厭, 久而頌揚之不工者亦絀矣, 是謂耳習于所聞, 則喜諛而惡直。

”這一段就是說, 上面的是第一流的好人, 下面多恭維。 譬如大家見到我, 老師啊你講得好啊, 那恭維話多得很, 聽久了以後, 真覺得每一個毛孔都鑽出一個悚然來;久而久之, 會覺得自己偉大得很。 千萬不能受騙!將來你們做事業, 當了領導的人, 這樣一受騙, 你就完了。

“上愈智則下愈愚”, 注意哦, 當領袖的人, 不要太聰明, 上面越聰明, 下面的笨蛋越多。 那是真的, 這叫做“良冶之門多鈍鐵”, 好的鐵工廠裡頭廢鐵特別多, “良醫之門多病人”, 好的醫生那裡病人特別多, 那是沒有辦法的。 所以上面越智, 下面笨的越多, 因為本來不笨, 上面的人太能幹, 下面的人就抱一個觀念, 多做多錯, 不做不錯, 乾脆不做最好, 因為領導太能幹了嘛, 什麼都會。

“趨蹌諂脅, 顧盼而皆然”, 他說因為上面是能幹聰明的領袖, 下面跟著的, “顧盼而皆然”, 上面皇帝走在前面, 頭一回過來, 就看到敬禮, 到處都在拍馬屁。 “免冠叩首”, 清朝時候都是這樣, “喳”, 帽子脫了跪在那裡。 “應聲而即是”, 到處聽到都是好的, 都是應聲蟲。 “在臣工以為盡禮”, 做幹部的人這也沒有錯啊, 這是對長上敬禮嘛。 “然而人君之目, 則熟於此矣”, 當皇帝看久了之後, 看慣了, 有一個腰彎得不夠彎, 就討厭這個傢伙了, 所以這個毛病不能養成習慣。 “目與媚化, 匪媚則觸”, 眼睛看到的都是拍馬屁的人, 如果看到有一個面孔翹頭翹腦, 不大拍馬屁, 就刺到你了。

“故始而倨野者斥, 繼而嚴憚者疏”, 想做聖人的皇帝, 看到傲慢一點的, 開始是訓他幾句。

有些人不是傲慢哦, 他做官讀書志在聖賢, 很恭敬的, 但該說就說, 他是好心, 可是你就覺得討厭, 雖曉得他講得對, 就是不過癮嘛, 慢慢好人也離開了。 “久而便辟之不巧者亦忤矣”, 久而久之, 馬屁不到家的忠臣也離開了。 “是謂目習於所見, 則喜柔而惡剛”, 要注意哦, 當爸爸媽媽的也一樣。 我也做過爸爸, 我也做過人家的兒子, 這些經驗都同諸位一樣, 都經驗過的, 我才發現, 做爸爸的有時候對兒女也拍馬屁的, 回頭一想, 都是一樣, 所以齊家就可以治國。

你說父母對兒女絕對平等, 大家當過父母的仔細想想看, 有沒有平等?沒有的, 有偏心, 對兒女都有偏心。 你想帶領部下會沒有偏心嗎?所以孟子說做皇帝之難啊, 學問就在這裡開始了。 你們當法師的將來收徒弟,說一律平等沒有偏心,那是聖人。不過我們不是聖人哦,是聖人同音剩下來的剩,我們是剩人。所以人聽馬屁話久了,你就喜歡柔和的人,很乖、態度很好的人。開始覺得是要做聖人,對不好的態度還能夠忍受,慢慢的不能忍受了,這是第二個毛病。

“敬求天下之士,見之多而以為無奇也,則高己而卑人。慎辦天下之務,閱之久而以為無難也,則雄才而易事。”當領袖的人要特別注意,因為社會上很多一流的人到他面前來,他看多了一流的人才,認為沒有什麼了不起,就把人才當狗屎了。再看到科學家都是怪裡怪氣的,沒有什麼意思,然後看看都不如自己,搞久了覺得天下自己第一聰明,沒有人超過自己。

領袖要辦的事,是天下的事,都是大事情,處理慣了,久而久之認為天下沒有困難的事,到我手裡就解決了。他不曉得能夠解決並不是他比一般人能幹,而是因為他有一個無形的權力,是這個權力使他把事情解決的;如果他失了權力,也就解決不了困難了。因為他不懂這個理,在上面當久了,“則雄才而易事”,自己認為是天下第一英雄,把天下的事情看簡單了。

“質之人而不聞其所短,返之己而不見其所過,於是乎意之所欲,信以為不逾,令之所發,概期於必行矣,是謂心習於所是,則喜從而惡違。”中間的文字都不解釋了,大概都看懂了,他說這樣搞久了以後啊,認為自己反正都是對的,慢慢認為天下聰明都不如自己,心裡越想自己越對,越想自己越偉大,慢慢養成一個毛病“喜從而惡違”,喜歡順從自己的話,討厭相反的意見。

“三習既成,乃生一弊”,眼睛、耳朵、心理,有這三種毛病,一個大漏洞就出來了。何謂一弊?“喜小人而厭君子是也”,自然喜歡拍馬屁的,千穿萬穿馬屁不穿,喜歡人家戴高帽,老師好,老師早,老師是個寶,明知道是給你戴高帽,也是挺舒服的,戴久了就習慣了。

這是孫錫公對皇帝的教訓,是教訓乾隆哦!下面還長得很,一樣一樣說,所以這一篇東西,清朝後來的皇帝都要讀。這一篇疏文集中了孔孟思想,就是剛才說的“責難於君謂之恭”,讀書志在聖賢的一個榜樣。曾國藩曾說,他年輕時常聽到老輩子講,孫錫公這篇《三習一弊疏》是一個讀書人不能不讀的。曾國藩年輕時也很自負的,文章也很好。一般年輕人讀這一篇文章,看看沒有《滕王閣序》好嘛,更沒有《西廂記》那個“花落水流紅,閒愁萬種,無語怨東風”好嘛,所以認為沒有意思。曾國藩說,到了自己做事的時候一看,我啊,服服帖帖的,甚至把它印出來,給幾個兄弟和一般弟子、高級幹部們看,不但做皇帝的要讀,任何一個領導人都要讀。

全篇的奏議很長,這個叫做“責難於君謂之恭”,也是“陳善閉邪”,這才是真正的恭敬,但是你把全篇奏議看完了,孫錫公沒有一點火氣,他是平平實實,老老實實,所以皇帝看了非接受不可。當然碰到乾隆是個好皇帝,有這樣的雅量,很了不起,他就接受了,並且吩咐子孫都要讀。現在是為了說明“責難於君謂之恭,陳善閉邪謂之敬”這兩個問題,我們提出來這個資料。

你們當法師的將來收徒弟,說一律平等沒有偏心,那是聖人。不過我們不是聖人哦,是聖人同音剩下來的剩,我們是剩人。所以人聽馬屁話久了,你就喜歡柔和的人,很乖、態度很好的人。開始覺得是要做聖人,對不好的態度還能夠忍受,慢慢的不能忍受了,這是第二個毛病。

“敬求天下之士,見之多而以為無奇也,則高己而卑人。慎辦天下之務,閱之久而以為無難也,則雄才而易事。”當領袖的人要特別注意,因為社會上很多一流的人到他面前來,他看多了一流的人才,認為沒有什麼了不起,就把人才當狗屎了。再看到科學家都是怪裡怪氣的,沒有什麼意思,然後看看都不如自己,搞久了覺得天下自己第一聰明,沒有人超過自己。

領袖要辦的事,是天下的事,都是大事情,處理慣了,久而久之認為天下沒有困難的事,到我手裡就解決了。他不曉得能夠解決並不是他比一般人能幹,而是因為他有一個無形的權力,是這個權力使他把事情解決的;如果他失了權力,也就解決不了困難了。因為他不懂這個理,在上面當久了,“則雄才而易事”,自己認為是天下第一英雄,把天下的事情看簡單了。

“質之人而不聞其所短,返之己而不見其所過,於是乎意之所欲,信以為不逾,令之所發,概期於必行矣,是謂心習於所是,則喜從而惡違。”中間的文字都不解釋了,大概都看懂了,他說這樣搞久了以後啊,認為自己反正都是對的,慢慢認為天下聰明都不如自己,心裡越想自己越對,越想自己越偉大,慢慢養成一個毛病“喜從而惡違”,喜歡順從自己的話,討厭相反的意見。

“三習既成,乃生一弊”,眼睛、耳朵、心理,有這三種毛病,一個大漏洞就出來了。何謂一弊?“喜小人而厭君子是也”,自然喜歡拍馬屁的,千穿萬穿馬屁不穿,喜歡人家戴高帽,老師好,老師早,老師是個寶,明知道是給你戴高帽,也是挺舒服的,戴久了就習慣了。

這是孫錫公對皇帝的教訓,是教訓乾隆哦!下面還長得很,一樣一樣說,所以這一篇東西,清朝後來的皇帝都要讀。這一篇疏文集中了孔孟思想,就是剛才說的“責難於君謂之恭”,讀書志在聖賢的一個榜樣。曾國藩曾說,他年輕時常聽到老輩子講,孫錫公這篇《三習一弊疏》是一個讀書人不能不讀的。曾國藩年輕時也很自負的,文章也很好。一般年輕人讀這一篇文章,看看沒有《滕王閣序》好嘛,更沒有《西廂記》那個“花落水流紅,閒愁萬種,無語怨東風”好嘛,所以認為沒有意思。曾國藩說,到了自己做事的時候一看,我啊,服服帖帖的,甚至把它印出來,給幾個兄弟和一般弟子、高級幹部們看,不但做皇帝的要讀,任何一個領導人都要讀。

全篇的奏議很長,這個叫做“責難於君謂之恭”,也是“陳善閉邪”,這才是真正的恭敬,但是你把全篇奏議看完了,孫錫公沒有一點火氣,他是平平實實,老老實實,所以皇帝看了非接受不可。當然碰到乾隆是個好皇帝,有這樣的雅量,很了不起,他就接受了,並且吩咐子孫都要讀。現在是為了說明“責難於君謂之恭,陳善閉邪謂之敬”這兩個問題,我們提出來這個資料。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