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北京紀曉嵐:守正規直 詩書傳家

紀曉嵐

紀昀(1724年—1805年), 字曉嵐, 又字春帆, 號觀奕道人, 清代直隸河間府獻縣(今河北滄縣崔爾莊)人, 卒諡“文達”。

乾隆十九年考取進士,

授翰林院編修, 歷任左庶子、兵部侍郎、左都禦史、禮部侍郎、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等職。 紀曉嵐有《閱微草堂筆記》、《紀文達公遺集》等著作傳世。

紀曉嵐一生最大的業績是總纂《四庫全書》, 乾隆三十八年任《四庫全書》總纂官,“始終其事, 十有餘年”。 這一曠世工程篇帙浩繁, 凡三千五百零三種, 七萬九千三百三十七卷, 分經、史、子、集四部, 廣泛而系統地評介了我國清代中葉以前的大量古籍, 是十分嚴密、完整的學術和文學評論專著。

紀曉嵐一生為官清廉, 先後多次擔任鄉試、會試主考官, 為國家選拔、舉薦大量人才, 但始終堅持以真才實學為標準、嚴禁考生行賄送禮。 紀曉嵐去世後嘉慶帝親筆題寫墓誌銘:“敏而好學可為文, 授之以政無不達。

紀曉嵐故居

閱微草堂(紀曉嵐故居), 位於北京市西城區珠市口西大街241號, 為北京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現存開放的紀曉嵐故居系清式磚木結構, 其佈局坐北朝南, 基本上屬於兩進四合院的建築格局, 占地面積1570平方米。 臨街大門為硬山頂吉祥如意式門樓,

位於整個住宅的東南角。 與大門洞相連接的西側南房為四間開門的“倒座”。 前院內有一架紫藤蘿, 相傳為當年紀曉嵐親手所植, 至今仍枝蔓盤繞、綠葉遮天。 後院正面即為“閱微草堂”, 堂內北面正中設屏風, 上懸啟功先生手書“閱微草堂舊址”橫匾。

紀曉嵐故居飽經兩百餘年的風雨滄桑, 具有眾多的歷史烙印和深厚的文化積澱。 紀曉嵐去世後, 其後人將宅子出售。 20世紀20年代北洋政府議員劉少白曾居住該處, 時稱“劉公館”。 1930年成為在上海的中共中央與河北省委的秘密聯絡站。 1931年梅蘭芳、余叔岩、李石曾、張伯駒等在該處成立北京國劇學會, 後又成為“富連成”京劇科班社址。 1949年後曾為民主建國會、宣武黨校所在地。 2003年故居重建後對外開放,

陳列有《景城紀氏家譜》、《評文心雕龍》、《傳世文集》、《閱微草堂筆記》及紀曉嵐六世孫女紀清漪捐出的明清瓷器。

紀曉嵐六世孫紀清遠作品 《微言終日閱》

故居紫藤蘿

閱微草堂

閱微草堂硯臺譜

紀曉嵐銅像

紀曉嵐使用的器物

四庫全書精編

紀氏家訓

為官治學,紀曉嵐在《四庫全書》總纂官的位置上力求嚴謹,恪盡職守;教育子女,他深諳“愛之不以其道,反足以害之焉”的道理,給紀氏後人留下了一份寶貴的精神財富。紀氏家訓代代相傳,是紀氏家族為人處世、安身立命的重要憑據。

紀氏家訓主要來源於紀曉嵐留下的文章警句以及器物銘文,他在隨身使用和收藏的器物上,鐫刻上一些有哲理的短句,既是警戒自己,也是教育後人。

“守正規直”是紀氏家訓中對修身最基本的要求,“四戒”“四宜”“四莫”凝聚著紀曉嵐的人生哲學,言雖質樸卻蘊藉深意。家訓包含修身、勤學、清廉、勸善、處世等多個方面,寄託著紀曉嵐對子孫後代的殷切期望,並以此教導紀氏後人遵從規矩做人、勤勉治學、清廉為官、淡泊自持的準則。

●紀氏家訓

修身篇

守①正規②直。

——摘自《尺銘》

【注釋】

① 守:遵守、恪守。

② 規:規矩、約束。

【釋義】

“正”和“直”是尺子的兩個標準,比喻做人做事既要像尺子一樣正直,又要恪守準則和規範。

【賞析】

尺在心中,量人也量己;尺在身內,量得又量失。只有自己正直,才能去丈量別人;只有自己首先遵守規矩,才能對別人提出要求。在銘文中,紀曉嵐將尺子作為立身範世的標杆,將剛正率直、嚴守規矩作為理想的人格追求,以此來告誡子孫後代。

其道維①何?約言之有四戒②四宜③:一戒晏起④,二戒懶惰,三戒奢華,四戒驕傲。既守四戒,又須規以四宜:一宜勤讀,二宜敬師,三宜愛眾,四宜慎食。

——摘自《紀曉嵐家書》

【注釋】

① 維:是。

② 戒:嚴禁、不准。

③ 宜:應當、必須。

④ 晏:遲、晚。晏起即起床較晚。

【釋義】

教育孩子應有哪些原則呢?簡單地說有四戒四宜:一不准貪睡;二不准懶惰;三不准奢華浪費;四不准驕傲。既要遵守四戒,又要規勸四宜:一要勤奮用功,多讀聖賢書;二要尊師重道,才能學有所成;三要博愛眾人,心胸寬厚;三要節儉、規律飲食,不貪嘴。”

【賞析】

“四戒四宜”雖然字數不多,聽起來也簡單質樸,實則含義深刻、內涵豐富,既有對不良行為的告誡,又有正確方向的引導。人生齊家、興業、平天下的前提,首先是正心修身。正心修身說起來很空泛很難,實則可從一點一滴入手。如果在小事瑣事上守住了原則道義,自然就能心正身修。

清廉篇

貧莫①斷書香②,貴③莫貪賄贓。

——紀曉嵐臨終遺訓

【注釋】

① 莫:不要、不能。

② 書香:讀書的風氣。

③ 貴:入仕為官。

【釋義】

即使家境貧困也不要讓後代失學,不能放棄讀書、放棄知識;即使富貴了也不能為所欲為、做損人利己之事,特別是不能貪污受賄,要保持自己高尚的人格。

【賞析】

紀曉嵐出生於書香世家,是當時統領文壇的大學者,同時一生為官廉潔、關心民間疾苦,是立身醇謹的清廉朝臣,“莫斷書香”“莫貪賄贓”的遺訓對後世也有很大影響。

勤學篇

過①如秋草芟②難盡,學似春冰積不高。

——摘自烏魯木齊閱微草堂堂聯

【注釋】

① 過:過錯。

② 芟:shān,割除。

【釋義】

人身上的過錯如同秋天繁茂的野草一樣,很難完全割除掉,所以人要不停地改正自己的錯過;知識和學問需長期積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否則就達不到高深程度,所以做學問一定要持之以恆。

【賞析】

紀曉嵐博學多才,睿智多謀,洞明世事,但仍不自以為是,謙虛學習,不驕不躁,確是勤勉治學的典範。

流水周圓①,中抱石田②,筆耕不輟③,其終有豐年。

——摘自紀曉嵐《水田硯銘》

【注釋】

① 周圓:水流迴圈,出自於《淮南子》“冰水移易於前後,若周圓而趨”。

② 石田:多石而不可耕用之地,在這裡指石硯。

③ 筆耕不輟:勤奮著書。宋洪適《盤洲文集》卷六十八“伏願上樑之後,筆耕不輟,書癖休醫”。

【釋義】

石硯像農田一樣水流迴圈,筆墨像農具一樣耕種不停,勤奮著書總會有所收穫。

【賞析】

古人視硯為田,硯是培養歷代文人墨客成名成才的沃土。在銘文中,紀曉嵐以水田之形的硯臺為憑,將硯臺描繪為農田,將筆描繪為農具,認為只要勤奮勞作,終有豐收之時,在引人遐思中披露了稼穡辛勞的付出與五穀豐登的收穫之間的必然聯繫。

處世篇

治人之道,忌察淵魚①;治己之道,則污垢必除。言各有當,君子念諸。

——摘自《刷銘》

【注釋】

① 淵魚:指深水中的魚,比喻別人隱秘之事。

【釋義】

對待別人不能太精明苛刻、求全責備,對待自己卻是要有過必改;各種主張意見等等均有其合理正確的一面,大家要記住這一點。

【賞析】

紀曉嵐在清代官場上馳騁近半個世紀,是乾嘉時期公認的文壇領袖。雖官居高位,但做人為官始終堅持“持此以平”原則,能夠公正包容、不拘一格地評價各類人才和作品,強調學術獨立,所以交友甚廣,其友朋知己、門生故吏不計其數,對乾嘉漢學風尚的形成起了重要推動作用。

文章敢道眼分明,遼海秋風①愧友生②。惟有囊中留片石③,敲來幸不帶銅聲④。

——《壬午順天鄉試分校硯》

【注釋】

① 遼海秋風:出自李賀《南園》詩“不見年年遼海上,文章何處哭秋風?”,意為科舉下第的落魄委屈。

② 友生:出自《詩經?棠棣》“我有兄弟,不如友生”,這裡指考生。

③ 片石:硯臺。

④ 銅:銅錢、錢財。

【釋義】

考生參加考試只需拿出真才實學即可,我作為主考官,能夠分辨出文章的品質。如果因為我(閱卷)水準不夠而導致考生落榜,我會感到心中有愧。我的口袋中只有一塊石頭(硯臺),即使敲擊(口袋)也沒有銅錢的聲音,所以大家也不要考慮賄賂我。

【賞析】

紀曉嵐一生多次擔任鄉試、會試主考官和殿試讀卷官,直到七十九歲還最後一次主持考試,深諳“筆端一瞬判雲泥”的重大意義,既關係到為國家選取人才,又操縱著天下無數士子命運。所以,他執掌文柄廉潔公允,從來都是不辭辛苦,親自閱卷,反復審核,力圖取捨得當,使品學兼優者都能脫穎而出,以免遺珠之憾,真謂是“赫赫科條,袖裡常存惟白簡”。

閱微草堂

閱微草堂硯臺譜

紀曉嵐銅像

紀曉嵐使用的器物

四庫全書精編

紀氏家訓

為官治學,紀曉嵐在《四庫全書》總纂官的位置上力求嚴謹,恪盡職守;教育子女,他深諳“愛之不以其道,反足以害之焉”的道理,給紀氏後人留下了一份寶貴的精神財富。紀氏家訓代代相傳,是紀氏家族為人處世、安身立命的重要憑據。

紀氏家訓主要來源於紀曉嵐留下的文章警句以及器物銘文,他在隨身使用和收藏的器物上,鐫刻上一些有哲理的短句,既是警戒自己,也是教育後人。

“守正規直”是紀氏家訓中對修身最基本的要求,“四戒”“四宜”“四莫”凝聚著紀曉嵐的人生哲學,言雖質樸卻蘊藉深意。家訓包含修身、勤學、清廉、勸善、處世等多個方面,寄託著紀曉嵐對子孫後代的殷切期望,並以此教導紀氏後人遵從規矩做人、勤勉治學、清廉為官、淡泊自持的準則。

●紀氏家訓

修身篇

守①正規②直。

——摘自《尺銘》

【注釋】

① 守:遵守、恪守。

② 規:規矩、約束。

【釋義】

“正”和“直”是尺子的兩個標準,比喻做人做事既要像尺子一樣正直,又要恪守準則和規範。

【賞析】

尺在心中,量人也量己;尺在身內,量得又量失。只有自己正直,才能去丈量別人;只有自己首先遵守規矩,才能對別人提出要求。在銘文中,紀曉嵐將尺子作為立身範世的標杆,將剛正率直、嚴守規矩作為理想的人格追求,以此來告誡子孫後代。

其道維①何?約言之有四戒②四宜③:一戒晏起④,二戒懶惰,三戒奢華,四戒驕傲。既守四戒,又須規以四宜:一宜勤讀,二宜敬師,三宜愛眾,四宜慎食。

——摘自《紀曉嵐家書》

【注釋】

① 維:是。

② 戒:嚴禁、不准。

③ 宜:應當、必須。

④ 晏:遲、晚。晏起即起床較晚。

【釋義】

教育孩子應有哪些原則呢?簡單地說有四戒四宜:一不准貪睡;二不准懶惰;三不准奢華浪費;四不准驕傲。既要遵守四戒,又要規勸四宜:一要勤奮用功,多讀聖賢書;二要尊師重道,才能學有所成;三要博愛眾人,心胸寬厚;三要節儉、規律飲食,不貪嘴。”

【賞析】

“四戒四宜”雖然字數不多,聽起來也簡單質樸,實則含義深刻、內涵豐富,既有對不良行為的告誡,又有正確方向的引導。人生齊家、興業、平天下的前提,首先是正心修身。正心修身說起來很空泛很難,實則可從一點一滴入手。如果在小事瑣事上守住了原則道義,自然就能心正身修。

清廉篇

貧莫①斷書香②,貴③莫貪賄贓。

——紀曉嵐臨終遺訓

【注釋】

① 莫:不要、不能。

② 書香:讀書的風氣。

③ 貴:入仕為官。

【釋義】

即使家境貧困也不要讓後代失學,不能放棄讀書、放棄知識;即使富貴了也不能為所欲為、做損人利己之事,特別是不能貪污受賄,要保持自己高尚的人格。

【賞析】

紀曉嵐出生於書香世家,是當時統領文壇的大學者,同時一生為官廉潔、關心民間疾苦,是立身醇謹的清廉朝臣,“莫斷書香”“莫貪賄贓”的遺訓對後世也有很大影響。

勤學篇

過①如秋草芟②難盡,學似春冰積不高。

——摘自烏魯木齊閱微草堂堂聯

【注釋】

① 過:過錯。

② 芟:shān,割除。

【釋義】

人身上的過錯如同秋天繁茂的野草一樣,很難完全割除掉,所以人要不停地改正自己的錯過;知識和學問需長期積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否則就達不到高深程度,所以做學問一定要持之以恆。

【賞析】

紀曉嵐博學多才,睿智多謀,洞明世事,但仍不自以為是,謙虛學習,不驕不躁,確是勤勉治學的典範。

流水周圓①,中抱石田②,筆耕不輟③,其終有豐年。

——摘自紀曉嵐《水田硯銘》

【注釋】

① 周圓:水流迴圈,出自於《淮南子》“冰水移易於前後,若周圓而趨”。

② 石田:多石而不可耕用之地,在這裡指石硯。

③ 筆耕不輟:勤奮著書。宋洪適《盤洲文集》卷六十八“伏願上樑之後,筆耕不輟,書癖休醫”。

【釋義】

石硯像農田一樣水流迴圈,筆墨像農具一樣耕種不停,勤奮著書總會有所收穫。

【賞析】

古人視硯為田,硯是培養歷代文人墨客成名成才的沃土。在銘文中,紀曉嵐以水田之形的硯臺為憑,將硯臺描繪為農田,將筆描繪為農具,認為只要勤奮勞作,終有豐收之時,在引人遐思中披露了稼穡辛勞的付出與五穀豐登的收穫之間的必然聯繫。

處世篇

治人之道,忌察淵魚①;治己之道,則污垢必除。言各有當,君子念諸。

——摘自《刷銘》

【注釋】

① 淵魚:指深水中的魚,比喻別人隱秘之事。

【釋義】

對待別人不能太精明苛刻、求全責備,對待自己卻是要有過必改;各種主張意見等等均有其合理正確的一面,大家要記住這一點。

【賞析】

紀曉嵐在清代官場上馳騁近半個世紀,是乾嘉時期公認的文壇領袖。雖官居高位,但做人為官始終堅持“持此以平”原則,能夠公正包容、不拘一格地評價各類人才和作品,強調學術獨立,所以交友甚廣,其友朋知己、門生故吏不計其數,對乾嘉漢學風尚的形成起了重要推動作用。

文章敢道眼分明,遼海秋風①愧友生②。惟有囊中留片石③,敲來幸不帶銅聲④。

——《壬午順天鄉試分校硯》

【注釋】

① 遼海秋風:出自李賀《南園》詩“不見年年遼海上,文章何處哭秋風?”,意為科舉下第的落魄委屈。

② 友生:出自《詩經?棠棣》“我有兄弟,不如友生”,這裡指考生。

③ 片石:硯臺。

④ 銅:銅錢、錢財。

【釋義】

考生參加考試只需拿出真才實學即可,我作為主考官,能夠分辨出文章的品質。如果因為我(閱卷)水準不夠而導致考生落榜,我會感到心中有愧。我的口袋中只有一塊石頭(硯臺),即使敲擊(口袋)也沒有銅錢的聲音,所以大家也不要考慮賄賂我。

【賞析】

紀曉嵐一生多次擔任鄉試、會試主考官和殿試讀卷官,直到七十九歲還最後一次主持考試,深諳“筆端一瞬判雲泥”的重大意義,既關係到為國家選取人才,又操縱著天下無數士子命運。所以,他執掌文柄廉潔公允,從來都是不辭辛苦,親自閱卷,反復審核,力圖取捨得當,使品學兼優者都能脫穎而出,以免遺珠之憾,真謂是“赫赫科條,袖裡常存惟白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