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清華大學尹稚:特色小鎮要融入城鄉架構體系和產業鏈條

4月21日, 由新華社瞭望智庫主機板, 工信部工業文化發展智慧更新聯合主辦的2018特色小鎮高峰論壇暨第二屆特色小鎮產業鏈資源合作開放大會在北京召開。

清華大學新型城鎮化研究院執行副院長尹稚在此次會上作了以“特色小鎮發展現狀及發展思路”為題目的演講。

尹稚指出, 建設特色小鎮, 要對中國目前城鎮化發展的階段應該有一個清醒地認識。 中國目前的社會經濟發展水準在城鎮化進程中, 處在城市時代的開創期, 這個時期大國大城仍然是主要的旋律, 所有的生產要素、資本要素毫無疑問會向中國經濟機會最好的主導城市群地區、大都會地區集中,

這是任何人為的行政干預很難改變的格局, 同時中國要參與更高強度的國際競爭也需要更多的崛起的大都會地區的支援。 所謂大國大城, 用少於20%的城市建成區面積, 支撐80%以上的高效率的生產要素的集聚。 這既是全球性的經濟活動的基本規律決定的, 同時對於中國這樣一個人多、可生存的國土面積有限的大國來講, 也是更現實的選擇。

尹稚認為, 活動的組織形態隨著技術的進步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中國到了一個可以既推動中心城市發展, 同時能夠兼顧中小城市, 乃至兼顧鄉村振興, 共同發展的時代。 以“區塊鏈”為代表的去中心化技術, 使得建立共治共用高度去中心化的管理體制成為可能。

這樣的一種模式給了小城鎮、農村全新的發展機會。

尹稚進一步指出, 如何在去中心化的網路化建制上進行建設, 是這些地區能不能發展得好的主要因素。 不要相信在特色小鎮和振興農村當中可以真得無中生有。 小鎮要不然進入一個城鄉體系架構, 起到某一個環節的作用, 要不然進入產業鏈條, 承擔鏈條上一個節點的作用。 這兩個都不存在的時候, 憑想像做特色小鎮這種很嚴謹的建設, 最後會付出很慘重的代價。

在尹稚看來, 特色小鎮其實是新型城鎮化中的特種兵。 這些小鎮在產業鏈條、資源鏈條和功能鏈上, 有著極為特別的職能, 才叫特色小鎮。 在特色小鎮的建設過程中,

應注意以下問題:

首先要防止土地資源城鄉的雙增長和雙重消耗。 人進城了, 但是農村的建設用地並沒有減少, 這是很多城市現在面對的局面。 新一輪的特色小鎮建設, 農村振興建設是否會加劇這種狀態的出現?會不會又重新回到當年低水準的土地佔用?村村點火, 處處冒煙, 是土地資源的雙重消耗, 從中國國土資源的管理來講是消耗不起的。 全國在直轄市只有重慶恩抑制住了雙消耗的態勢, 通過地票, 一系列的土地利用改革, 實現了城鄉之間正常的土地產權和土地權益的交流。 在城市增長的同時, 鄉村在做減量。

其次是少做所謂頂層設計, 多總結地方經驗。 有人講浙江經驗, 浙江經驗在浙江活得很好,

但這種級別的聚居點的發展規律和發展路徑一定是因地制宜, 無法完全複製的。 這種情況下更多的經驗是有適用區域的, 適用不太寬的產業範圍。 不能做一套頂層設計, 就包打天下, 放之四海而皆準。 那麼頂層幹什麼?從國家層面來講應該守底線, 守好土地底線、環境底線、空間資源的底線, 平衡、保護與發展的底線, 同時防控系統性的風險。

最後是城鄉建設, 城鄉社會發展要有耐心。 尹稚指出, 為了解決特大城市過度集中, 過度單核化的問題, 二戰以後歐洲的大城市都開始做新城建設。 二戰以前, 這個概念就提出來了, 被戰爭打斷, 二戰以後為了安置大量的複轉軍人, 開始進入新城建設的高峰時期, 然後風及全球。

新城建設在80年代飽受非議, 之後則逐漸為各界所接受。

尹稚表示, “這是社會經濟組織形態變化的基本規律在起作用, 早期的所謂人口疏解的設想, 其實是半市場半行政的, 甚至在某種意義上是用了強制性的土地邊界管制的強力的行政手段來實現的, 並沒有得到市場的認同。 沒有得到市場的認同, 意味著它並不符合時代的客觀發展規律。 其實是適當超前了。 無論當前的交通能力, 市政設施的遠距離供給能力, 不足以支撐在那樣一個點上做高強度的經濟活動。 但幾十年過去了, 這些新城真正變成了一朵鮮花, 所以不要指望一個特色小鎮, 一個特色村莊, 兩年一小變, 三年一大變, 這個理論對一個成熟的城鄉社會的養成, 甚至一個成熟的城鄉公共物品、准公共物品、城鄉商品的養成是不存在的。”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甚至一個成熟的城鄉公共物品、准公共物品、城鄉商品的養成是不存在的。”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