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為什麼越來越多企業把KPI換成KSF薪酬全績效?雷軍:早不用KPI了

文:盧老師

(點擊右上角“+關注”【績效管理之道】頭條號, 有乾貨、有資訊、有態度!!!)

前言:

沒有績效管理, 企業就談不上管理。 因為一切管理活動都是為了產出更好的績效。

不過, 績效管理一定要選對適合自己、有效落地的方法和模式。

當前, 績效考核最常用的工具主要有KPI, 但近些年來, 越來越多的企業意識到KPI考核存在許多的局限性。

在百度內部的反省中, 李彥宏質問:“為什麼很多每天都在使用百度的用戶不再熱愛我們?為什麼我們不再為自己的產品感到驕傲了?問題到底出在了哪裡?”

反省的結果是:“因為從管理層到員工對短期KPI的追逐, 我們的價值觀被擠壓變形了, 業績增長淩駕於用戶體驗, 簡單經營替代了簡單可依賴, 我們與用戶漸行漸遠!”

李彥宏更進一步警告“如果失去了用戶的支持, 失去對價值觀的堅守, 百度離破產也真的只有30天”

再後來小米乾脆“拋棄KPI”, 讓小米的運營賺足了眼球, 也使KPI的形象在人們眼中差點反轉180度。 至今仍有很多企業一直傻盯著KPI發呆, 不知該做何舉措。

於是, 如今百度將一記板子就勢打在KPI身上, 也就順理成章了。

KPI到底是什麼, 為什麼讓那麼多人厭惡?

KPI主義就是企業將短期財務指標(如淨資產收益率、利潤、銷售收入)作為公司的關鍵績效指標, 來考核公司高管, 並層層向下分解, 戲稱“千斤重擔萬人挑, 人人頭上有指標”, 直至一線的運營維護、產品研發和市場開發人員。

指標完成的結果要排序甚至比例強制分佈, 排名和個人獎金(係數)緊密掛鉤,

並直接影響基本工資調整和職位晉升。 網上有個小段子說:看到KPI就噁心, 老闆不在公司就開心, 拿到自己的工資就傷心, 一年沒怎麼漲薪就寒心, 瞧見人家拿獎金就動心, 思前想後就煩心。

KPI存在以下四大天然硬傷:

1、關注結果遠多於過程。

但是, 沒有好的過程如何發生好的結果。

2、其本質為目標管控, 缺乏系統性激勵性的績效改進。

3、採用權重模式, 表明其更適合作為評價方式, 很難運用於利益分配。

4、對資料完整真實性、流程系統性有高要求, 否則無法發揮正常價值。

點評:當下盛行的KPI績效考核模式, 其實更適合作為評價性工具, 因此, 將KPI與局部薪酬掛鉤的傳統作法, 通過一些浮動、激勵, 雖然具有一定的正面價值, 但意義並不大, 持續向上的動力不足, 成功率非常有限, 多數流於形式或半途而廢。

所以出來的結果並不一定是企業想要的。對於KPI模式,小米的雷軍就說過。

雷軍:KPI已經不適用現代企業的發展

雷軍認為,KPI已經是無法適應互聯網的管理需求。

因為KPI會讓員工迷失自我,而小米的工作核心是,是做出讓使用者尖叫的產品,提高客戶的體驗。

中小企業不做KPI,怎麼做績效管理?

首先KPI不等於績效管理,KPI只是績效管理的其中一種方法。相比之下,KSF全績效模式更適合中小企業。

那麼KSF是什麼?

KSF又稱為“關鍵成功因數”(Key Successful Factors ),是指決定崗位價值的最有代表、影響力的關鍵性指標。

KSF,又稱薪酬全績效模式,也即員工價值管理工具。將員工要的薪酬與公司要的績效進行全面融合,尋找兩者關注的平衡點,從而形成利益的共同體,實現共創共贏。因此,KSF不僅著眼於績效優化,更致力於同步提升員工收入,激發員工士氣和創造力。

KSF與KPI的區別一:定義

KSF與KPI的區別二

對比KPI和KSF的指標管理:

KSF追求的首先不是目標,而是利益的平衡與共贏。

總結:相比壓力式的重考核輕激勵的KPI,KSF是在開啟員工源動力,激發員工的創造力,把薪酬和績效全面融合,充分挖掘員工潛能,讓員工共同參與經營,實現利益趨同的,讓員工更容易認同和接受的。

★《績效核能》KSF、PPV、積分式薪酬全績效模式(贈送視頻課程) ¥46 購買

1、朋友圈績效乾貨知識分享 ;

2、KSF和合夥人學習視頻;

3、線上輔導1小時。

4、免費解答績效困惑。

舉個案例,某生產經理薪酬模式:

在KSF模式下,他的薪酬分配:固定薪酬(20%)+寬頻薪酬(80%),寬頻薪酬的部分薪酬,被分配到6-8個指標當中,每一個指標設定一個平衡點(平衡點選在過去一年的資料平均值,或者是老闆和員工達成的共識點),只要達到了平衡點,員工就可以拿到這部分薪酬。

如果採用KSF薪酬模式,他會有6-8個加工資的管道,在原有平衡點上:

毛利潤每增加10000元,獎勵31元,每減少10000元,少發25元;

總產值每多3000元,獎勵5.3元,每少3000,少發4元;

報廢率,每降0.05%,獎勵2.5,每上升0.05%,少發2元;

及時交貨率,每上升0.05%,獎勵2元,每少0.05%,少發2元;

員工流失率,沒流失,獎勵50元,每流失1人,少發250;

KSF全績效模式,給員工提供了沒有上限的加薪模式,員工可以憑藉自己的努力,創造更好的結果,為自己加薪。

KSF不僅是老闆關注的績效改善方案,也是一份給員工的加薪方案。

總結:KSF以BSC為指標基礎、以KPI為價值導向、以OKR為落地計畫,同時將薪酬變革與設計融匯其中,實現從重要過程到關鍵結果的貫通,從員工價值、薪酬到企業績效、利潤的平衡共贏。

員工不喜歡考核,但喜歡激勵。老闆喜歡考核,但不想不斷增加經營成本。

這個矛盾必須要通過利益趨同來化解,否則,再好的考核模式也不能被員工接受

對此,你有什麼看法,歡迎分享你的見解!

文/盧松山

分享是一種美德,希望每篇文章對大家有所啟發和幫助;也期待你的轉發,謝謝!

如需瞭解更多薪酬、績效、股權、合夥人、預算管控方面的知識請關注本頭條號

所以出來的結果並不一定是企業想要的。對於KPI模式,小米的雷軍就說過。

雷軍:KPI已經不適用現代企業的發展

雷軍認為,KPI已經是無法適應互聯網的管理需求。

因為KPI會讓員工迷失自我,而小米的工作核心是,是做出讓使用者尖叫的產品,提高客戶的體驗。

中小企業不做KPI,怎麼做績效管理?

首先KPI不等於績效管理,KPI只是績效管理的其中一種方法。相比之下,KSF全績效模式更適合中小企業。

那麼KSF是什麼?

KSF又稱為“關鍵成功因數”(Key Successful Factors ),是指決定崗位價值的最有代表、影響力的關鍵性指標。

KSF,又稱薪酬全績效模式,也即員工價值管理工具。將員工要的薪酬與公司要的績效進行全面融合,尋找兩者關注的平衡點,從而形成利益的共同體,實現共創共贏。因此,KSF不僅著眼於績效優化,更致力於同步提升員工收入,激發員工士氣和創造力。

KSF與KPI的區別一:定義

KSF與KPI的區別二

對比KPI和KSF的指標管理:

KSF追求的首先不是目標,而是利益的平衡與共贏。

總結:相比壓力式的重考核輕激勵的KPI,KSF是在開啟員工源動力,激發員工的創造力,把薪酬和績效全面融合,充分挖掘員工潛能,讓員工共同參與經營,實現利益趨同的,讓員工更容易認同和接受的。

★《績效核能》KSF、PPV、積分式薪酬全績效模式(贈送視頻課程) ¥46 購買

1、朋友圈績效乾貨知識分享 ;

2、KSF和合夥人學習視頻;

3、線上輔導1小時。

4、免費解答績效困惑。

舉個案例,某生產經理薪酬模式:

在KSF模式下,他的薪酬分配:固定薪酬(20%)+寬頻薪酬(80%),寬頻薪酬的部分薪酬,被分配到6-8個指標當中,每一個指標設定一個平衡點(平衡點選在過去一年的資料平均值,或者是老闆和員工達成的共識點),只要達到了平衡點,員工就可以拿到這部分薪酬。

如果採用KSF薪酬模式,他會有6-8個加工資的管道,在原有平衡點上:

毛利潤每增加10000元,獎勵31元,每減少10000元,少發25元;

總產值每多3000元,獎勵5.3元,每少3000,少發4元;

報廢率,每降0.05%,獎勵2.5,每上升0.05%,少發2元;

及時交貨率,每上升0.05%,獎勵2元,每少0.05%,少發2元;

員工流失率,沒流失,獎勵50元,每流失1人,少發250;

KSF全績效模式,給員工提供了沒有上限的加薪模式,員工可以憑藉自己的努力,創造更好的結果,為自己加薪。

KSF不僅是老闆關注的績效改善方案,也是一份給員工的加薪方案。

總結:KSF以BSC為指標基礎、以KPI為價值導向、以OKR為落地計畫,同時將薪酬變革與設計融匯其中,實現從重要過程到關鍵結果的貫通,從員工價值、薪酬到企業績效、利潤的平衡共贏。

員工不喜歡考核,但喜歡激勵。老闆喜歡考核,但不想不斷增加經營成本。

這個矛盾必須要通過利益趨同來化解,否則,再好的考核模式也不能被員工接受

對此,你有什麼看法,歡迎分享你的見解!

文/盧松山

分享是一種美德,希望每篇文章對大家有所啟發和幫助;也期待你的轉發,謝謝!

如需瞭解更多薪酬、績效、股權、合夥人、預算管控方面的知識請關注本頭條號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