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治國理政天天學」《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卷 做好周邊外交工作之五十七

共同建設二十一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2013年10月3日)

中國和東盟國家山水相連、血脈相親。 今年是中國和東盟建立戰略夥伴關係10周年, 中國和東盟關係正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

中方高度重視印尼在東盟的地位和影響, 願同印尼和其他東盟國家共同努力, 使雙方成為興衰相伴、安危與共、同舟共濟的好鄰居、好朋友、好夥伴, 攜手建設更為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 為雙方和本地區人民帶來更多福祉。

為此, 我們要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作出努力。

第一, 堅持講信修睦。 人與人交往在於言而有信, 國與國相處講究誠信為本。 中國願同東盟國家真誠相待、友好相處, 不斷鞏固政治和戰略互信。

世界上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發展模式, 也沒有一成不變的發展道路。 中國和東盟國家人民勇於變革創新, 不斷開拓進取, 探索和開闢順應時代潮流、符合自身實際的發展道路, 為經濟社會發展打開了廣闊前景。

我們應該尊重彼此自主選擇社會制度和發展道路的權利, 尊重各自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改善人民生活的探索和實踐, 堅定對對方戰略走向的信心, 在對方重大關切問題上相互支援, 牢牢把握中國—東盟戰略合作的大方向。

中國願同東盟國家商談締結睦鄰友好合作條約, 共同繪就睦鄰友好的美好藍圖。 中國將一如既往支援東盟發展壯大, 支援東盟共同體建設, 支援東盟在區域合作中發揮主導作用。

第二, 堅持合作共贏。 “計利當計天下利。 ”中國願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 擴大對東盟國家開放, 使自身發展更好惠及東盟國家。 中國願提高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水準, 爭取使2020年雙方貿易額達到1萬億美元。

中國致力於加強同東盟國家的互聯互通建設。 中國倡議籌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 願支持本地區發展中國家包括東盟國家開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建設。

東南亞地區自古以來就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樞紐,

中國願同東盟國家加強海上合作, 使用好中國政府設立的中國—東盟海上合作基金, 發展好海洋合作夥伴關係, 共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中國願通過擴大同東盟國家各領域務實合作, 互通有無、優勢互補, 同東盟國家共用機遇、共迎挑戰, 實現共同發展、共同繁榮。

第三, 堅持守望相助。 中國和東盟國家唇齒相依, 肩負著共同維護地區和平穩定的責任。 歷史上, 中國和東盟國家人民在掌握民族命運的鬥爭中曾經並肩戰鬥、風雨同舟。 近年來, 從應對亞洲金融危機到應對國際金融危機, 從抗擊印度洋海嘯到抗擊中國汶川特大地震災害, 我們各國人民肩並著肩、手挽著手, 形成了強大合力。

我們應該摒棄冷戰思維, 積極宣導綜合安全、共同安全、合作安全的新理念,

共同維護本地區和平穩定。 我們應該深化在防災救災、網路安全、打擊跨國犯罪、聯合執法等方面的合作, 為本地區人民營造更加和平、更加安寧、更加溫馨的地區家園。

中國願同東盟國家進一步完善中國—東盟防長會議機制, 就地區安全問題定期舉行對話。

對中國和一些東南亞國家在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方面存在的分歧和爭議, 雙方要始終堅持以和平方式, 通過平等對話和友好協商妥善處理, 維護雙方關係和地區穩定大局。

第四, 堅持心心相印。 “合抱之木, 生於毫末;九層之台, 起於累土”。 保持中國—東盟友誼之樹長青, 必須夯實雙方關係的社會土壤。 去年, 中國和東盟國家人員往來達1500萬人次, 每週有1000多個航班往返於中國和東盟國家之間。交往多了,感情深了,心與心才能貼得更近。

我們要促進青年、智庫、議會、非政府組織、社會團體等的友好交流,為中國—東盟關係發展提供更多智力支撐,增進人民瞭解和友誼。中國願向東盟派出更多志願者,支持東盟國家文化、教育、衛生、醫療等領域事業發展。中國倡議將2014年確定為中國—東盟文化交流年。今後3到5年,中國將向東盟國家提供1.5萬個政府獎學金名額。

第五,堅持開放包容。“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在漫長歷史進程中,中國和東盟國家人民創造了豐富多彩、享譽世界的輝煌文明。這裡是充滿多樣性的區域,各種文明在相互影響中融合演進,為中國和東盟國家人民相互學習、相互借鑒、相互促進提供了重要文化基礎。

我們要積極借鑒其他地區發展經驗,歡迎域外國家為本地區發展穩定發揮建設性作用。同時,域外國家也應該尊重本地區的多樣性,多做有利於本地區發展穩定的事情。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和東盟共同體、東亞共同體息息相關,應發揮各自優勢,實現多元共生、包容共進,共同造福于本地區人民和世界各國人民。

一個更加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符合求和平、謀發展、促合作、圖共贏的時代潮流,符合亞洲和世界各國人民共同利益,具有廣闊發展空間和巨大發展潛力。

——習近平在印尼國會演講的一部分

每週有1000多個航班往返於中國和東盟國家之間。交往多了,感情深了,心與心才能貼得更近。

我們要促進青年、智庫、議會、非政府組織、社會團體等的友好交流,為中國—東盟關係發展提供更多智力支撐,增進人民瞭解和友誼。中國願向東盟派出更多志願者,支持東盟國家文化、教育、衛生、醫療等領域事業發展。中國倡議將2014年確定為中國—東盟文化交流年。今後3到5年,中國將向東盟國家提供1.5萬個政府獎學金名額。

第五,堅持開放包容。“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在漫長歷史進程中,中國和東盟國家人民創造了豐富多彩、享譽世界的輝煌文明。這裡是充滿多樣性的區域,各種文明在相互影響中融合演進,為中國和東盟國家人民相互學習、相互借鑒、相互促進提供了重要文化基礎。

我們要積極借鑒其他地區發展經驗,歡迎域外國家為本地區發展穩定發揮建設性作用。同時,域外國家也應該尊重本地區的多樣性,多做有利於本地區發展穩定的事情。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和東盟共同體、東亞共同體息息相關,應發揮各自優勢,實現多元共生、包容共進,共同造福于本地區人民和世界各國人民。

一個更加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符合求和平、謀發展、促合作、圖共贏的時代潮流,符合亞洲和世界各國人民共同利益,具有廣闊發展空間和巨大發展潛力。

——習近平在印尼國會演講的一部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