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小兒推拿:小兒濕熱瀉的處理原則是清腸解熱 化濕止瀉?

本周繼續開啟了小兒推拿必修課的第五節——小兒腹瀉症狀(中), 主要包括小兒腹瀉其中另外兩種類型, 以及其調理方法。

一、小兒腹瀉

本期課程主要講述外感入侵引起的腹瀉。 外感入侵的腹瀉即由於風、寒、暑、濕、熱進入寶寶的體內, 引起寶寶腸胃不適, 從而引發腹瀉。

這類的腹瀉分為兩種:一種是寒濕瀉;另外一種是濕熱瀉。

1.關於兒科的四診

大家都知道中醫的“四診”即“望、聞、問、切”,

那麼兒科的“四診”也是如此, 而在兒科診法裡, 是比較傾向於“望診”的。

“望診”, 顧名思義就是通過觀察兒童的身體形態, 來辨別兒童的身體狀況。 今天主要講的是“望診”中的“面診”。

面診一般是通過觀察面部的五部, 以及五色來判斷的。 比如:感冒或是腹瀉,

屬於面色發白, 很容易辨別是不是因為受涼或是貧血所引起的。

2.寒濕瀉

表現症狀

瀉下清稀 水樣或多沫 色淡黃不臭 腸鳴腹痛 食少口不渴 或兼惡寒發熱喜暖喜按 鼻塞頭痛 小便清長 面唇色淡 苔薄白膩

治療原理

散寒化濕 溫中止瀉

推拿穴位

止瀉四法 補大腸 補脾經 外勞宮

—窩風 上三關 天樞 足三裡(瘦的孩子加丹田、八髎;脫肛加百會)

3.濕熱瀉

表現症狀

瀉下稀薄或如蛋花樣 暴注下迫 量多次頻 穢臭色黃褐 可有黏液 肛門熾痛 溲短赤 腹痛時作 納差嘔惡 發熱口渴 舌紅苔黃膩

治療原理

清腸解熱 化濕止瀉

推拿穴位

清大腸 清小腸 清胃經 摩腹 下六腑 清天河

下七節骨 足三裡 天樞(不夠壯實的孩子下六腑後+上三關)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