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把班組打造成“班校家”的融合體

我公司是較早實施班組“班校家”三元功能建設的單位之一, 我們立足於打造導航班組建設、提升隊伍素質、培育班組文化的班組建設管理載體, 通過持續深化班組管理功能性、學習教育力和文化歸屬感, 將班組打造成建功成功的舞臺、育人育才的學校、團結和諧的家園, 引導班組自發形成一班組一特色一品牌的班組建設格局, 使之成為貫徹落實公司使命、宗旨、願景、企業精神和核心價值觀的第一線, 從而推動班組和員工實現共同發展、共同提升。

雖然我們在班組建設中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但是在實施過程遇到不少問題或難題。 現將我們對問題的分析和對策介紹如下。

班組建設存在問題分析

班組建設推進形式單一, 政策宣貫導向力和滲透力不足。 企業在班組建設工作中, 一定程度上存在照本宣科、機械執行現象, 對班組建設本質內涵、管理理念理解不深,

班組建設工作存在“一刀切”現象, 沒能充分發揮幹部員工的主觀能動性, 在班組建設過程中沒能體現出專業管理特色。 (圖為班組職工讀書討論會)

班組隊伍素質相對滯後, 隊伍建設保障力和創新力不足。 班組建設“重業務、輕管理”現象長期存在, 人財物等核心資源在業務領域的投入遠高於在班組人才培養領域的投入, 班組人才培養和成長環境還不成熟。

班組文化管理水準不高, 文化建設引領力和感召力不足。 在班組層面, 文化建設存在“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現象, 缺乏與中心工作緊密融合的切入點, 企業文化對員工的教育引導和感化激勵作用不突出, 對實際工作的推動力不明顯。

樹立融合“班校家”功能的班組建設理念

針對班組建設存在的實際問題, 企業應認真梳理每個班組的業務特點、人才特質、文化特色, 將班組打造成建功成功的舞臺、育人育才的學校、團結和諧的家園, 使班組成為具有“班”“校”“家”功能的融合體,

為班組建設提供座標式、路徑化引領, 形成班組統一的價值取向, 為推進班組建設奠定目標引領思想基礎。 (圖為臨朐公司開展職工讀書月活動)

主題引領, 強化感性認知。 發揮業務導向, 將班組“班校家”三元功能建設納入公司重點工作, 形成新的班組建設理念, 推進“班校家”三元功能建設“進部室、進車間、進班組、進崗位”, 通過網站、內部刊物、微信平臺、電梯電視等傳播媒介, 在潛移默化中形成全方位、立體化感性認知傳播體系。

教育引導, 深化理性共鳴。 組織開展“班校家”宣講, 建成覆蓋公司全體班組的講堂體系, 以“身邊人講身邊事, 身邊事教育身邊人”為思路, 讓員工充分把握工作生活與班組建設管理的契合點, 實現價值觀念共鳴。

圍繞班組建設管理要求, 組織員工進行多種形式的研究和探討, 使幹部員工產生思想碰撞, 達到統一思想認識、昇華價值觀念的目的。

先鋒引路, 催化實踐自覺。 立足公司、班組和個人三個層面組織主題活動, 催生幹部員工自覺建設和管理班組的積極性。 選樹宣傳一批事蹟突出、影響廣泛、具有強大感召力、示範性和代表性的班組員工, 以榜樣力量激勵職工見賢思齊、比學趕超, 在潛移默化中實現員工思想昇華、素質提升、業務發展。

打造具有“班校家”功能的班組建設載體

(一)搭建成就舞臺之班,提升班組業務開展能力

突出核心業務創新實踐,從優化配置、細化流程、深化管理三個方面入手提升班組業務管理水準,打造具有業務特點和鮮明特色的“成就舞臺”。(圖為六朵金花集體學習利用手持終端處理報修工單)

優化配置。在人員配置上,以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為方向,優化班組隊伍結構。在資金上,不斷加大班組基礎設施建設、科技創新研發、一線員工培訓等專項費用投入,為基層班組建設和一線員工培養提供可靠保障。在物資上,加大班組生產生活設施配置,配齊電腦、桌椅、書櫥、報刊架等用品,提升微機和桌椅配置率。

細化流程。組織公司職能部室從分級管理、專業協同、督導指導、考核激勵四個方面完善班組建設流程,推動各項班組建設任務分解落實。明確公司、部門、班組、員工在文化建設中的職責和定位,提升各層級對班組建設重視度,確保班組建設要求覆蓋全域。

深化管理。推行工作專案化、專案指標化管理,建立指標晾曬通報機制,實行末位指標“說清楚”制度,對優勢指標、弱勢指標和潛力指標實行分類管理,分別提出提升目標和改進措施,並依此組織各班組制定管理提升路徑圖,提高指標管控提升行動力。

(二)搭建成長搖籃之校,提升隊伍人才素質

借力班組結構的靈活性,打造天天學技能、人人能講課、個個成專家的班組培訓環境,以“班組大講堂”為基礎,以培育人才、促進成長為重點,為員工提供良好基層培訓環境。

推行標準化、達到規範化、力求多元化。統一“班組大講堂”建設模式和建設標準,科學配置大講堂基礎設施,合理規劃授課區、抽籤區、培訓區、理念區、設備區、展示區“六項必備功能區”,為“班組大講堂”提供良好的硬體支撐。同時,根據一線主要業務構成,突破班組界線,在班組集中區域重點打造集成式、多元化“班組大講堂”,使之成為一線員工學習、創新、實踐的培訓基地。

辦好大講堂、開闢小講堂、創新微講堂。突出“班組大講堂”學、研、踐主體功能與班組業務的有機結合,對培訓計畫、培訓程式、活動記錄、評價方法進行全面規範,確保培訓計畫完成率100%。本著即學即用、活學活用、互學互促的原則,設立更加靈活的“人人為師小講堂”,組織班組成員分小組開展輪流主講、共同研討、人人參與的小範圍學習研討活動,使“小講堂”成為班組日常工作的重要組成。利用微信平臺開設指尖班組“微講堂”,使職工可隨時隨地聽取授課內容,提高培訓靈活性和實用性。

打造精品課、突出主題課、共用公開課。開展“班組大講堂”精品課評選活動,從組織形式、課題設計、講師培養、互動方式、課件品質、培訓效果等六個方面,評選各個班組的“精品課”,並組織內部觀摩、相互促進。針對班組業務相對單一的特點,要求每一堂課都要辦成跟業務實際和當前工作密切相關的“主題課”,講深講透、學會學實,確保培訓品質。對於評選出的“精品課”,通過優秀班組長公開課、指尖“微講堂”公開課等形式,引導職工人人參與、全員共用公開課,擴大培訓覆蓋面,實現一人帶全班、一人傳全員。

(三)搭建精神家園之家,提升班組文化建設成效

深入結合基層文化營造與員工凝聚力提升,打造具有實體、實效、實用功能的員工精神家園,幫助員工形成意識自覺和行為自覺,使班組文化在凝聚力量、激勵創新、促進管理、推動發展上發揮積極作用,實現基層文化建設與企業管理同步發展。

塑造員工關愛之家。以關愛員工、共用成果為重點,突出“企業以員工為本,員工以企業為家”,打造“加油舒壓角”“學習智慧角”等靈活多樣的關愛角。以提升自身素質為目標,放置文化、技術、管理等書籍,引導員工充實自我,提高能力。以關心員工身心健康為目標,採取班組長與員工談心和員工建議箱的方式,增強班組與員工、員工與員工之間的交流。

塑造溫馨生活之家。全面推進“小菜園”“小餐廳”“小浴室”“小書屋”“小活動室”五小家園建設,不斷改善生產生活條件,融洽公司員工關係,配置電視機、洗衣機、空調、飲水機、熱水器等生活用品和乒乓球、啞鈴、拉力器等健身器材,訂閱各類報刊,改善一線職工生產生活條件,提升員工歸屬感和凝聚力。

塑造自我管理之家。組織制定班組公約,提高班組自我管理的主觀能動性,圍繞價值理念、基礎工作、安全管理、文化建設、思想民主等方面工作凝練班組公約,指導班組開展各項管理活動,提升班組成員自我管理水準。

塑造精品文化之家。全面打造企業文化展廳、文化講堂、品牌傳播站、企業文化苑、文化長廊和文化港灣等形式的文化之家,以文化傳播為手段,幫助員工建立創新意識、先模意識、學習意識、公益意識和團隊意識,從實體和網路方面為員工搭建活動平臺,豐富員工業餘生活。

打造具有“班校家”功能的班組建設載體

(一)搭建成就舞臺之班,提升班組業務開展能力

突出核心業務創新實踐,從優化配置、細化流程、深化管理三個方面入手提升班組業務管理水準,打造具有業務特點和鮮明特色的“成就舞臺”。(圖為六朵金花集體學習利用手持終端處理報修工單)

優化配置。在人員配置上,以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為方向,優化班組隊伍結構。在資金上,不斷加大班組基礎設施建設、科技創新研發、一線員工培訓等專項費用投入,為基層班組建設和一線員工培養提供可靠保障。在物資上,加大班組生產生活設施配置,配齊電腦、桌椅、書櫥、報刊架等用品,提升微機和桌椅配置率。

細化流程。組織公司職能部室從分級管理、專業協同、督導指導、考核激勵四個方面完善班組建設流程,推動各項班組建設任務分解落實。明確公司、部門、班組、員工在文化建設中的職責和定位,提升各層級對班組建設重視度,確保班組建設要求覆蓋全域。

深化管理。推行工作專案化、專案指標化管理,建立指標晾曬通報機制,實行末位指標“說清楚”制度,對優勢指標、弱勢指標和潛力指標實行分類管理,分別提出提升目標和改進措施,並依此組織各班組制定管理提升路徑圖,提高指標管控提升行動力。

(二)搭建成長搖籃之校,提升隊伍人才素質

借力班組結構的靈活性,打造天天學技能、人人能講課、個個成專家的班組培訓環境,以“班組大講堂”為基礎,以培育人才、促進成長為重點,為員工提供良好基層培訓環境。

推行標準化、達到規範化、力求多元化。統一“班組大講堂”建設模式和建設標準,科學配置大講堂基礎設施,合理規劃授課區、抽籤區、培訓區、理念區、設備區、展示區“六項必備功能區”,為“班組大講堂”提供良好的硬體支撐。同時,根據一線主要業務構成,突破班組界線,在班組集中區域重點打造集成式、多元化“班組大講堂”,使之成為一線員工學習、創新、實踐的培訓基地。

辦好大講堂、開闢小講堂、創新微講堂。突出“班組大講堂”學、研、踐主體功能與班組業務的有機結合,對培訓計畫、培訓程式、活動記錄、評價方法進行全面規範,確保培訓計畫完成率100%。本著即學即用、活學活用、互學互促的原則,設立更加靈活的“人人為師小講堂”,組織班組成員分小組開展輪流主講、共同研討、人人參與的小範圍學習研討活動,使“小講堂”成為班組日常工作的重要組成。利用微信平臺開設指尖班組“微講堂”,使職工可隨時隨地聽取授課內容,提高培訓靈活性和實用性。

打造精品課、突出主題課、共用公開課。開展“班組大講堂”精品課評選活動,從組織形式、課題設計、講師培養、互動方式、課件品質、培訓效果等六個方面,評選各個班組的“精品課”,並組織內部觀摩、相互促進。針對班組業務相對單一的特點,要求每一堂課都要辦成跟業務實際和當前工作密切相關的“主題課”,講深講透、學會學實,確保培訓品質。對於評選出的“精品課”,通過優秀班組長公開課、指尖“微講堂”公開課等形式,引導職工人人參與、全員共用公開課,擴大培訓覆蓋面,實現一人帶全班、一人傳全員。

(三)搭建精神家園之家,提升班組文化建設成效

深入結合基層文化營造與員工凝聚力提升,打造具有實體、實效、實用功能的員工精神家園,幫助員工形成意識自覺和行為自覺,使班組文化在凝聚力量、激勵創新、促進管理、推動發展上發揮積極作用,實現基層文化建設與企業管理同步發展。

塑造員工關愛之家。以關愛員工、共用成果為重點,突出“企業以員工為本,員工以企業為家”,打造“加油舒壓角”“學習智慧角”等靈活多樣的關愛角。以提升自身素質為目標,放置文化、技術、管理等書籍,引導員工充實自我,提高能力。以關心員工身心健康為目標,採取班組長與員工談心和員工建議箱的方式,增強班組與員工、員工與員工之間的交流。

塑造溫馨生活之家。全面推進“小菜園”“小餐廳”“小浴室”“小書屋”“小活動室”五小家園建設,不斷改善生產生活條件,融洽公司員工關係,配置電視機、洗衣機、空調、飲水機、熱水器等生活用品和乒乓球、啞鈴、拉力器等健身器材,訂閱各類報刊,改善一線職工生產生活條件,提升員工歸屬感和凝聚力。

塑造自我管理之家。組織制定班組公約,提高班組自我管理的主觀能動性,圍繞價值理念、基礎工作、安全管理、文化建設、思想民主等方面工作凝練班組公約,指導班組開展各項管理活動,提升班組成員自我管理水準。

塑造精品文化之家。全面打造企業文化展廳、文化講堂、品牌傳播站、企業文化苑、文化長廊和文化港灣等形式的文化之家,以文化傳播為手段,幫助員工建立創新意識、先模意識、學習意識、公益意識和團隊意識,從實體和網路方面為員工搭建活動平臺,豐富員工業餘生活。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