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怎樣超過80%的人

1968年, 心理學家沃爾特·蜜雪兒在位於美國斯坦福大學的比英幼稚園主持了著名的“棉花糖實驗”, 先後有600多名孩子參與了這項實驗。

實驗開始時, 孩子們被告知15分鐘之後再吃擺在桌子上的棉花糖的話, 就會得到兩個棉花糖的獎勵, 但是大部分小孩子都經受不住誘惑拿起棉花糖就吃, 只有一小部分小孩能夠忍耐15分鐘後得到兩份棉花糖。

這項實驗最初的目的, 只是研究孩子在什麼年齡會發展出某種自控能力, 然而之後數十年的跟蹤調查卻獲得了意外的發現:

當年“能夠等待更長時間”的孩子, 也就是說當年“自我延遲滿足”能力強的孩子, 在青春期的表現更出色, SAT(美國高考)的成績更優秀, 事業相比同齡人更加的成功。

2011年, 當初參加實驗的孩子已經步入中年, 他們接受了最新的大腦成像檢查, 結果發現早年延遲滿足能力強的人, 大腦前額葉相對更為發達和活躍,

而這個區域負責著人類最高級的思考活動。

2

你給小朋友們做過類似的實驗嗎?

當小朋友們忍受不住誘惑而伸手要糖果或者蛋糕的時候, 我們哈哈大笑:“這個小朋友又沒有經受住誘惑”, 笑完之後, 推門而出。

你想過沒有, 要是你會是怎樣?

你會認為你在小時候包括現在都是一個能夠選擇延遲滿足的人, 你看不起那些只拿了一塊蛋糕的人:

再多等15分鐘我就能拿倆個蛋糕呢, 那些人都是鼠目寸光。

你真的能做到延遲滿足嗎?

3

再聽一個故事吧。

傳說西塔因為發明了國際象棋之後, 國王決定要重賞西塔, 西塔說:

我不要你的重賞, 陛下, 只要你在我的棋盤上賞一些麥子就行了,

在棋盤的第1個格子裡放1粒,

在第2個格子裡放2粒,

在第3個格子裡放4粒,

在第4個格子裡放8粒,

依此類推, 以後每一個格子裡放的麥粒數都是前一個格子裡放的麥粒數的2倍, 直到放滿第64個格子就行了。

國王覺得很容易就同意了, 但是很快就發現, 即使將國庫所有的糧食都給他, 也不夠百分之一。

因為即使一粒麥子只有一克重, 也需要一萬八千億噸的麥子才夠。

[ 一粒麥子一克重 ]

儘管從表面上看, 起點十分低, 只從一粒麥子開始, 但是經過多次乘方, 形成的數字龐大的令人們無法想像。

這其實就是數學上的複利公式。

4

複利公式

在這個公式中, P=本金, i=利率或者倍率, n=計算利率的期限。 用這個公式計算麥粒的數量:

總數量=1×(1+1)^64,

最後的數字是18446744073709551616。

這個數字普通的計算器是根本算不出來的, 這就是複利的魔力所在。

複利計算需要滿足的條件:

每次的利率計算的結果加入本金是下一次計算基數, 正利率, 一定的期限。

利率越高, 期限越久, 積累的結果就越大。

假如我們持有的本金是1, 我們每年的資金回報率是20%, 持續下去10年會是多少?1×(1+0.2)^10=6.2,

10年之間翻了6倍;

持續下去20年會是多少?

1×(1+0.2)^20=38.3, 20年之後就是38倍。

只要是能夠積累的東西, 所產生的複利效應將遠遠超出我們的想像, 學習、運動、投資無不如此。

5

第一個故事講了著名的“棉花糖實驗”, 第二個故事講了西塔在麥粒上的複利計算, 為什麼要把這兩個故事加在一起講?

我們只有做到延遲滿足, 才能在我們的人生裡享受到複利帶來的巨大回報。

大部分人都只能接受即時回饋, 要求的是立竿見影, 這其實是人性使然, 各類網路遊戲能夠讓人瘋狂為之著迷的原因之一, 就是它們能夠不斷的給我們即時回饋, 而這在現實世界是難以實現的。

延遲滿足是反人性而行的, 但是只要你能夠做到, 根據二八定律, 你就能夠超過80%的人。

據說,在美國能夠拿出來1000美元現金的人只有40%的人,換算到中國,暫且方便計算就是10000人民幣吧,看一下你手頭的活錢,或者銀行帳面裡的數位再說你能不能做到延遲滿足?

6

熱愛運動People who love sportsHow to exercise your body

跑步三五天之後,身材還是沒有變化,立刻就放棄了,還安慰自己“跑步時是會傷膝蓋的”,但是你只要留意,就會發現所有的好身材都是長期運動和控制飲食的綜合結果。

看看你的大肚子,再看看那些腹部平坦的中年人,你就會明白過來追求即時回饋和延遲滿足的區別。

抑制住暫時的消費衝動,把不急需使用的金錢積累下來,找到合適的投資管道,持有一定的期限後,你就能體會到複利曲線的巨大魅力。

這也是延遲滿足。

看到什麼書暢銷,馬上買回來,急匆匆的打開,

“讀書真好”,

立刻得到心理的滿足。

讀一本書之前,先確定自己要建立怎樣的知識體系,然後區分一二三四手知識,努力到源頭去發現知識,選好書之後,先看目錄,帶著目的,帶著問題再去讀書。

前者就像巴普洛夫的狗一樣急匆匆的渴望獲得閱讀獎賞,哪怕這即時的獎賞只是來自於自我肯定,

而後者在讀書方面追求的是自己認知體系的構建,不斷在自己的認知體系內添磚加瓦。

這樣的延遲滿足,必然獲得更多。

我們扶個老人過馬路立刻發個朋友圈:“我們都有老的時候”,幾十個點贊之後開心的不得了,但這也就僅此而已。

meimei

1小時前來自iphone用戶端

“我們都有老的時候!!!”

1小時前

夢斷天涯:給你1ooo000個贊!

小1:

小2:

小3:

雷鋒同志做好事從來不留名字,不追求即時回饋、即時表揚,但行好事不問前程,最後全國人民都點贊,而且還得到大BOSS的加持。

這也是延遲滿足之後的複利回報。

更大的可能是:古往今來事業上的成功者,都是做延遲滿足遊戲的高手。

你就能夠超過80%的人。

據說,在美國能夠拿出來1000美元現金的人只有40%的人,換算到中國,暫且方便計算就是10000人民幣吧,看一下你手頭的活錢,或者銀行帳面裡的數位再說你能不能做到延遲滿足?

6

熱愛運動People who love sportsHow to exercise your body

跑步三五天之後,身材還是沒有變化,立刻就放棄了,還安慰自己“跑步時是會傷膝蓋的”,但是你只要留意,就會發現所有的好身材都是長期運動和控制飲食的綜合結果。

看看你的大肚子,再看看那些腹部平坦的中年人,你就會明白過來追求即時回饋和延遲滿足的區別。

抑制住暫時的消費衝動,把不急需使用的金錢積累下來,找到合適的投資管道,持有一定的期限後,你就能體會到複利曲線的巨大魅力。

這也是延遲滿足。

看到什麼書暢銷,馬上買回來,急匆匆的打開,

“讀書真好”,

立刻得到心理的滿足。

讀一本書之前,先確定自己要建立怎樣的知識體系,然後區分一二三四手知識,努力到源頭去發現知識,選好書之後,先看目錄,帶著目的,帶著問題再去讀書。

前者就像巴普洛夫的狗一樣急匆匆的渴望獲得閱讀獎賞,哪怕這即時的獎賞只是來自於自我肯定,

而後者在讀書方面追求的是自己認知體系的構建,不斷在自己的認知體系內添磚加瓦。

這樣的延遲滿足,必然獲得更多。

我們扶個老人過馬路立刻發個朋友圈:“我們都有老的時候”,幾十個點贊之後開心的不得了,但這也就僅此而已。

meimei

1小時前來自iphone用戶端

“我們都有老的時候!!!”

1小時前

夢斷天涯:給你1ooo000個贊!

小1:

小2:

小3:

雷鋒同志做好事從來不留名字,不追求即時回饋、即時表揚,但行好事不問前程,最後全國人民都點贊,而且還得到大BOSS的加持。

這也是延遲滿足之後的複利回報。

更大的可能是:古往今來事業上的成功者,都是做延遲滿足遊戲的高手。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