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興被“休克”背後的5G較量

本報記者 盧曉 北京報導

中美發生貿易摩擦後, 中興通訊被美國禁售事件又為我國晶片行業敲響了警鐘。

4月20日, 中興通訊發佈聲明,

稱不能接受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的統計資料顯示, 2017年我國積體電路的產品需求達到1.40萬億元, 但國內自給率僅為38.7%。

據《華夏時報》記者瞭解, 積體電路主要包括邏輯晶片、存儲晶片、處理器晶片和類比晶片等。 目前電源管理等類比晶片我國已經可以自給, 但多集中在消費類領域。 而對於穩定性和可靠性要求更高的邏輯、存儲等高端晶片目前都無法自給。

在中國企業相繼遭到遏制的背後, 提升自給率, 實現自主可控已經成為我國晶片產業的迫切需求。

我國的存儲晶片產業近年得到大力發展。 紫光集團旗下的長江存儲投資240億美元的3D NAND Flash生產線、福建晉華首期投資370億元的DRAM利基型晶片生產線, 以及合肥長鑫總投資494億元的DRAM生產線,

此前都預計在2018年投產。

我國也正在迎來12英寸晶圓廠的建廠潮。 據《華夏時報》記者瞭解, 現在全國準備籌建和在建的12英寸晶圓廠將近20條, 占到全球的70%左右。 而引進一條12英寸的晶圓生產線, 需要20億-30億美元的投資。

但何暉認為, 中美晶片產業間的差距不是通過“砸錢”能趕得上的, “晶片是一個知識密集型的行業, 就算有生產能力但沒有研發能力, 也就只能給國外做代工而已。 ”

事實上, 李國傑也在4月18日的發言中稱:“很多人希望我們的晶片企業可以很快扭轉這個局面。 我想說大家要有耐心。 ”他還提道, 晶片設計製造有大量基礎性的技術, 從設備、配套到軟體, 尤其是經驗, 都需要長期積累, 不是砸錢就能夠解決。

據《華夏時報》記者瞭解, 一款晶片的設計和研發需要花費 1-2 年的時間。 而從開始試用到批量使用還需要至少兩年時間。 此外, 國外晶片產業比國內早發展數十年, 想要跨越積累起的知識壁壘並不容易。 “自己研發速度太慢, 現在國內很多晶片企業從國外引進團隊和技術, 這在晶片研發初期沒什麼問題。 但後期也可能會觸及智慧財產權問題。 ”劉堃說。

而對於國產晶片企業來說, 更大的問題是沒有應用。 進口晶片成為下游企業的主流選擇。

在4月18日中國電腦學會青年電腦科技論壇組織的發言中, 被稱為“龍芯之父”的胡偉武表示, 中國的積體電路發展要有試錯機會, 對於自主研發元器件的應用力度還應該進一步加大。 他說:“好多瓶頸不在工藝上,

不在技術上, 而在技術和市場的反覆運算上, 要發現問題才能改進問題。 ”

中國電腦學會(CCF)秘書長杜子德也建議, 應該進一步推動國產晶片的市場化應用。 對於國產晶片企業, 可以通過政府採購或稅費減免等措施, 鼓勵這類國產晶片的市場推廣和應用。

在遏制住中興的“七寸”後, 美國政府的打擊物件是否會轉移至目標更大的華為?而禁售令又是否會成為國產晶片騰飛的助推力?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