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紅軍時期的武器裝備情況

紅軍長征已經成為人類歷史上的傳奇, 二萬五千里的路途跨越14個省, 跨越無數山川河流、經歷無數險象環生才歷時兩年時間完成紅軍三大主力會師。 物資的匱乏、行程的艱難都已經為人所知。 可歷史的真實, 遠比瞭解的、聽到的、看到的更為艱難。

長征實際上是一場被迫的戰略性轉移。 其實中央紅軍在1934年初就已經開始做轉移的準備, 國民黨那時候對紅軍長期圍追堵截。 紅軍在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 正式開始進行轉移。 而在轉移的過程中, 不僅要面臨地理環境等的困難, 仍有無數場戰鬥正在醞釀之中。 而紅軍武器彈藥已經缺乏到什麼程度?跟據美國著名記者撰寫的講述紅軍故事的書中, 雖然已經儘量為轉移做準備, 不管是對損壞的槍支進行維修, 還是生產新手榴彈, 甚至是從戰場上將子彈殼回收利用, 可即使這樣地傾盡全力, 將還沒有那麼差的槍支調配給主力紅軍,

紅軍正式出發時, 能夠裝備武器的人數還不到一半, 僅為40%。 而餘下的, 補充的都是為數不懂的梭鏢和大刀。 裝備了槍支的, 子彈也不夠。

轉移根據地, 就意味著本來就薄弱的生產和維修武器都不能繼續維持。 戰勝敵人,

從敵人的手中獲得武器裝備成了唯一的方法。

紅軍只能往西走。 紅軍和國民黨的武器裝備力量懸殊, 過大的差距讓紅軍不能和國民黨直接硬碰硬, 紅軍只能向國民黨力量相對薄弱的西部地區轉移。

除了槍支, 紅軍在炮彈上的裝備也僅僅是聊勝於無。

在敵人強勢的炮火之下, 紅軍只能選擇用戰術來擺脫敵人的優勢, 讓手中為數不多的火炮得到最大化的利用。 紅軍炮彈每一次發出, 都力求能夠得到最優結果。 1935年, 紅二、六軍繳獲了國民黨一門不錯的山炮。 紅軍指戰員對這枚山炮十分重視, 不管在什麼情況下都沒有將這枚火炮丟棄。 在轉移途中, 這枚山炮經歷了不斷的拆卸組裝, 成為了唯一一枚被帶到陝北根據地的山炮。

現在中國的和平是用無數先烈的努力和鮮血換來的。 優良的武器和裝備能夠為贏得戰爭提供充分地可能性, 但不是勝利的充分必要條件。 紅軍能夠在幾乎無法想像的劣勢中, 依靠對信念的堅持、廣大的民心、不屈的意志贏得了這場偉大的勝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