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美國封殺中興通訊事件:中國缺少的不只是晶片,更缺軟硬體生態

美國封殺中興通訊確實令人措手不及。 但是除了慷慨陳詞和向國家伸手要錢以外, 更不能頭疼醫頭、腳疼醫腳, 而應該有一個宏觀的思考。

中興事件絕不是一個缺芯的問題, 而是基礎軟硬體的缺失, 是生態的不健全。

--------

作者:劉學習

中國缺少自己的中國芯, 沒有自己的作業系統!倪光南院士在幾十年前就曾大聲疾呼, 並因此與聯想的掌門人柳傳志因為路線爭議被掃地出門。 柳傳志要發展貿易, 賺快錢;倪光南要發展中國的CPU和作業系統, 著眼長遠發展。

或許這兩個人對都沒有錯, 一個關心的是公司, 一個關心的國家。 幾十年後, 聯想開始衰敗, 中國缺芯少作業系統的危害也逐漸顯露出來。

當地時間4月16日, 美國商務部網站公告, 7年內禁止美國企業向中興通訊出口任何技術、產品。 表面上上看, 美國禁止7年內所有的美國電子配件不得向中興通訊出口。

通信晶片企業均明確表示, 遵守美國政府的禁令。

而在軟體上, 中興通訊的移動設備可能無法再使用谷歌的安卓(Android)作業系統。 最新消息顯示, 中興通訊和穀歌正在討論美國政府禁令的影響, 兩家公司仍未就中興使用安卓系統做出決定。 中興通訊回應或被禁用安卓稱, 尚在核實事件真偽。 安卓是開源系統, 利用開源發展中國的系統軟體是一條主要路經, 現在也到了應該反思的地步。

晶片和作業系統都是基礎軟硬體, 兩樣東西都是美國控制。 中興通訊在高端晶片上嚴重依賴美國市場, 整體產品線對外依存度超過50%。 現在中興通訊可以說是處於生死存亡的關頭了。

處在生死存亡關頭的何止是中興通訊一家公司。

中國沒有掌握基礎軟硬體系統, 沒有自己的中國芯, 沒有自己的作業系統, 中國沒有核心技術的手機企業一大堆, 沒有核心技術的個人電腦、伺服器、存儲等企業一大堆。

頭條的讀者評論裡可以看到中國人痛心以及急迫的心情, 但是我認可這樣一句話, 美國制裁中興通訊, 中國芯崛起之時。

但是這句話還是讓我心痛, 至少他還是一葉障目, 沒有看到發展的核心。

首先, 認識到差距。 “晶片的研發和生產水準反映的是國家整體的科技水準。 可怕的不在於差距, 最大的問題是我們有沒有掌握主動權。 ”中國工程院院士、CCF名譽理事長李國傑反復強調, 追趕需要時間, 但擺脫受制於人的局面不是沒有希望。

其次, 拋棄幻想, 臥薪嚐膽。

中國電腦學會(CCF)秘書長杜子德不能將中興通訊事件簡單視作貿易摩擦, 這是國與國之間的實力較量。 當中國的硬體平臺、軟體平臺都沒有實現自主可控, 別人就可以“蹂躪”你。 他提到, 美國對華遏制早有預兆:3年前美國對中國超級電腦實施晶片禁運;七八年前微軟以黑屏手段對付使用非正版系統的中國消費者;美國AMD曾表示要把技術轉讓給中科曙光, 但被美國政府制止。

龍芯處理器負責人胡偉武主張現在應當拋棄幻想。 胡偉武介紹, 俄羅斯和日本都是在GDP達到美國70%的時候受到打壓, 中國在去年GDP達到了美國的70%, 目前發展形勢還不錯。 “放在大背景下看, 唯一的辦法就是拋棄幻想。 恐怕過去確實有點麻痹大意, 認為做的不如買的、買的不如租的。

第三, 除了伸手要錢以外, 重視國產基礎軟硬體的生態的建設。 專家認為, 禁售長期看是好事, 一定能促進國家快速發展國產晶片和作業系統的發展。 但是基礎軟硬體是個系統工程, 有很多環節, 也需要建立和完善發展的生態。

在此前國產CPU和作業系統多年發展裡, 其創新往往局限在局部的產品創新, 而非包括技術、產品、人才、市場、服務和發展模式的整體創新, 市場銷售普遍將更多精力放在政府採購層面。 如果說此前單個國產作業系統廠商和包括晶片、伺服器、殺毒軟體、流覽器在內的產品適配和資料介面開放, 那麼全產業鏈的合作和生態優化, 則是把國產基礎軟硬體的創新發展推進到了生態2.0。 謂國產軟體生態2.0,指在縱向上把上下游的產業鏈打通,包括產品適配、服務和品牌,橫向上在重點行業和新興行業、新興市場有所佈局。在微軟作業系統20餘年的發展史上,就有大批的硬體廠商、軟體服務商以其作業系統為核心,為其量身定制相關產品,形成了良性的生態圈。

CPU和作業系統作為國產基礎軟硬體的基礎,同時也是各種應用軟體的底層平臺,具備整合自主可控產業鏈上其他各環節的技術優勢、產品優勢和服務優勢。但完善產業鏈、優化軟體產業發展的生態環境絕非朝夕之事。國產軟硬體要想追趕國際廠商乃至形成抗衡局面,只能是以空間換時間,在較短時間內換取更多、更大的進步。

謂國產軟體生態2.0,指在縱向上把上下游的產業鏈打通,包括產品適配、服務和品牌,橫向上在重點行業和新興行業、新興市場有所佈局。在微軟作業系統20餘年的發展史上,就有大批的硬體廠商、軟體服務商以其作業系統為核心,為其量身定制相關產品,形成了良性的生態圈。

CPU和作業系統作為國產基礎軟硬體的基礎,同時也是各種應用軟體的底層平臺,具備整合自主可控產業鏈上其他各環節的技術優勢、產品優勢和服務優勢。但完善產業鏈、優化軟體產業發展的生態環境絕非朝夕之事。國產軟硬體要想追趕國際廠商乃至形成抗衡局面,只能是以空間換時間,在較短時間內換取更多、更大的進步。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