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思南公館城市空間藝術節免費向公眾敞開,來看5.5米高恐龍

大型高蹺演出《恐龍!恐龍!》劇照。

4月29日至5月1日, “思南城市空間藝術StArt Festival 2018 ——上海城市空間藝術節”將在思南公館舉行, 藝術節全場對公眾免費開放。

在三天活動中, 公眾可在思南欣賞到來自世界各地的逾百場高品質的藝術活動。

思南街區重塑功能, 轉角遇見藝術

本屆藝術節邀請了來自中國、法國、荷蘭、德國、義大利、西班牙以及匈牙利等多個國家的藝術家, 為公眾帶來世界專業水準的精彩劇碼, 將以高蹺、戲劇、音樂、舞蹈、木偶、新雜藝、新媒體藝術、默劇等多種表演方式呈現。 無論是參與演出的國家數量、國際藝術家及團隊的參與數量還是國際演出的節目數量都在去年基礎上大幅提高。

同時, 藝術節期間將舉行由上海戲劇學院藝術管理系主持的學術高峰論壇“城市時空的真實與虛擬——如何在公共空間造夢”、由思南公館與藝術教育機構ARTPASS共同開設的免費藝術公開課,

更有多種形式藝術學術交流活動包括:工作坊“城市舞臺上的戲劇表情·Nemo工作坊”、講座“公共空間表演藝術在中國”等。

今年藝術節現場增加為15個公共空間, 每一個場次的演出都是為空間特性定制的, 並邀請公眾參與, 共同完成, 互動更加多元。

比如6月即將在思南舉行婚禮的藝術家蔡藝芸, 將在藝術節上用作品《結婚還是不結婚, this is a question》與觀眾互動, 以生動形式令公眾感受公共空間藝術中的多元化形式, 難分戲裡戲外。

“藝術節所有的演出內容都是根據思南公館的場地條件量身定制的, 這本身就是一個再創作的過程。 對觀眾而言, 藝術節期間漫步思南公館, 可以感受到隨處就能與各種演出‘迎面相撞’的幸福感, 獲得不同的戲劇視野和觀劇體驗。 ”在4月20日的新聞發佈會現場, 中共上海市黃浦區委宣傳部副部長、文明辦主任曹小敏如此解讀藝術節在空間設計上的考量。 她指出, 思南公館本身在建築形態、街區風貌、人文底蘊上就是吸收了中西方文化的精髓,

精緻、典雅而又不失熱鬧, 藝術節也是貫穿了這樣的理念, 形式多樣、跨界融合, 而又接地氣。 “在這裡舉辦藝術節, 更能夠讓大家體會到建築是可以閱讀的, 街區是適合漫步的, 城市是有溫度的。 ”曹小敏說。

木偶舞蹈《布麗吉特的最後一支舞》劇照。

演出劇碼亮點不斷:弱臺詞,

重視覺, 重互動, 多焦點

本屆藝術節的亮點之一在於荷蘭克魯斯表演劇團帶來的大型高蹺演出《恐龍!恐龍!》。 這一高達5.5米的木偶恐龍首次在上海亮相, 將為思南街區的表演藝術創造“新高度”。 在這件作品中, 藝術家把令人驚訝的流動物體、空中機械裝置以及視覺化的戲劇元素相互融合, 繼而產生一種具有高度識別性的催眠式戲劇氛圍。 這支歐洲知名公共空間藝術劇團, 以獨特的藝術語言, 將一個戲劇化的侏羅紀世界降臨在思南的街道。

來自西班牙的零行為劇團一直堅持把肢體戲劇、視覺藝術以及多種不同門類的藝術形式相結合, 從而創造一種世界性的藝術語言。 觀眾更能透過劇團作品裡的獨特語言, 重新審視當代默劇藝術的可能性。他們帶來的作品《布麗吉特的最後一支舞》是首次在上海與公眾見面,這件作品曾在荷蘭國際木偶節獲得作品類第一名。在波蘭華沙木偶節榮獲最佳表演與觀眾獎,于義大利FOF戲劇節獲得最佳作品獎。

本屆藝術節上,中國的公共空間藝術家也表現出了更強的創造力,他們在吸收外來文化的基礎上,開創了中國空間藝術的新深度。著名觀念攝影師、當代舞臺裝置風格攝影的代表人物馬良及其團隊帶來巨人木偶裝置“嘻嘻福”,呈現出與歐洲團隊截然不同的風格,展示了中國藝術家對木偶藝術的獨特理解。

木偶巡遊《嘻嘻福巡遊記》劇照。

由蔡藝芸戲劇工作室帶來的互動行為藝術《結婚還是不結婚,this is a question》,將由觀眾和表演者共同完成。作品基於藝術家的自身經歷和社會觀察,把演出分兩個陣營:結婚和不結婚。通過儀式性的場景模擬“人民公園相親角”和“結婚現場”,讓觀眾自發地思索“結婚”這一行為的社會意義。而現實生活中,藝術家本人也將在6月在思南公館宴會廳舉行她的婚禮,藝術理想與真實生活在此奇妙地融為一體。

那麼,主辦方在選取演出劇碼時作何考慮?在新聞發佈會上,上海永業集團思南公館品牌總監鄭毅解答了這一疑問。她表示,由於邀請了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因而消除語言上的障礙,使觀眾更易理解演出內容,就成了他們挑選演出作品時的首要原則,於是弱臺詞、重視覺的劇碼成為了主辦方的首選。同時,正如前文所述,思南希望能夠打破演員和觀眾之間的牆,讓觀眾參與到作品的再創作過程中,因此決定360度打造一個重互動、多焦點的多維空間,讓動態演出與靜態建築相得益彰。

這是思南第二次舉辦城市空間藝術節,藝術總監與去年一樣,繼續由藝術候鳥聯盟藝術總監、法國里昂伊力密託福情境藝術創作中心負責人貝爾特朗·德薩納(Bertrand DESSANE)擔任。對於第二屆藝術節,德薩納表示,透過空間培養文化,透過創意普及藝術,透過凝聚促進交流,是藝術節團隊的初心和使命,因而他帶領團隊,再次精心準備了一個面向所有公眾開放、完全免費的公共空間藝術節。“如果說,去年的藝術節,我們成功地讓許多中國觀眾齊聚思南,讓表演藝術走進他們的生活圈子;那麼今年,我們希望把這扇‘門’敞得更開,讓更多的藝術門類在此互融混搭,讓更多元的文化在意想不到的空間裡碰撞。”德薩納說。

藝術節免費向公眾敞開,也是主辦方一貫的堅持。對此,上海勿侖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總經理、藝術節中方製作人孫榮波在新聞發佈會上指出,這是一場無差別的、人民的藝術節,不管是精英階層還是普羅大眾,都能在同一個維度看到同樣的高雅藝術。在一些人看來,這種免費開放的戶外藝術節或許會對傳統的收費劇場演出產生衝擊,而孫榮波認為不必擔心。他解釋說,免費藝術節同時也承載著一定的藝術教育的社會責任。向大眾普及高雅藝術、提升大眾藝術素養,能夠改善城市整體的藝術氛圍,也會為收費的藝術形式開拓更廣闊的市場。因而兩者之間並不是此消彼長的關係,而是互相促進的。

重新審視當代默劇藝術的可能性。他們帶來的作品《布麗吉特的最後一支舞》是首次在上海與公眾見面,這件作品曾在荷蘭國際木偶節獲得作品類第一名。在波蘭華沙木偶節榮獲最佳表演與觀眾獎,于義大利FOF戲劇節獲得最佳作品獎。

本屆藝術節上,中國的公共空間藝術家也表現出了更強的創造力,他們在吸收外來文化的基礎上,開創了中國空間藝術的新深度。著名觀念攝影師、當代舞臺裝置風格攝影的代表人物馬良及其團隊帶來巨人木偶裝置“嘻嘻福”,呈現出與歐洲團隊截然不同的風格,展示了中國藝術家對木偶藝術的獨特理解。

木偶巡遊《嘻嘻福巡遊記》劇照。

由蔡藝芸戲劇工作室帶來的互動行為藝術《結婚還是不結婚,this is a question》,將由觀眾和表演者共同完成。作品基於藝術家的自身經歷和社會觀察,把演出分兩個陣營:結婚和不結婚。通過儀式性的場景模擬“人民公園相親角”和“結婚現場”,讓觀眾自發地思索“結婚”這一行為的社會意義。而現實生活中,藝術家本人也將在6月在思南公館宴會廳舉行她的婚禮,藝術理想與真實生活在此奇妙地融為一體。

那麼,主辦方在選取演出劇碼時作何考慮?在新聞發佈會上,上海永業集團思南公館品牌總監鄭毅解答了這一疑問。她表示,由於邀請了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因而消除語言上的障礙,使觀眾更易理解演出內容,就成了他們挑選演出作品時的首要原則,於是弱臺詞、重視覺的劇碼成為了主辦方的首選。同時,正如前文所述,思南希望能夠打破演員和觀眾之間的牆,讓觀眾參與到作品的再創作過程中,因此決定360度打造一個重互動、多焦點的多維空間,讓動態演出與靜態建築相得益彰。

這是思南第二次舉辦城市空間藝術節,藝術總監與去年一樣,繼續由藝術候鳥聯盟藝術總監、法國里昂伊力密託福情境藝術創作中心負責人貝爾特朗·德薩納(Bertrand DESSANE)擔任。對於第二屆藝術節,德薩納表示,透過空間培養文化,透過創意普及藝術,透過凝聚促進交流,是藝術節團隊的初心和使命,因而他帶領團隊,再次精心準備了一個面向所有公眾開放、完全免費的公共空間藝術節。“如果說,去年的藝術節,我們成功地讓許多中國觀眾齊聚思南,讓表演藝術走進他們的生活圈子;那麼今年,我們希望把這扇‘門’敞得更開,讓更多的藝術門類在此互融混搭,讓更多元的文化在意想不到的空間裡碰撞。”德薩納說。

藝術節免費向公眾敞開,也是主辦方一貫的堅持。對此,上海勿侖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總經理、藝術節中方製作人孫榮波在新聞發佈會上指出,這是一場無差別的、人民的藝術節,不管是精英階層還是普羅大眾,都能在同一個維度看到同樣的高雅藝術。在一些人看來,這種免費開放的戶外藝術節或許會對傳統的收費劇場演出產生衝擊,而孫榮波認為不必擔心。他解釋說,免費藝術節同時也承載著一定的藝術教育的社會責任。向大眾普及高雅藝術、提升大眾藝術素養,能夠改善城市整體的藝術氛圍,也會為收費的藝術形式開拓更廣闊的市場。因而兩者之間並不是此消彼長的關係,而是互相促進的。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