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袁紹戰勝公孫瓚的四大成功秘訣:實力,人脈,盟友,戰術

在東漢末年的北方兼併戰中, 袁紹吞併冀州韓馥後, 北方只剩下實力不在他之下的幽州公孫瓚(當時曹操還沒那麼強大)。 那時的袁紹也僅僅只有冀州之地, 並州和青州還不在他手上, 或者說袁紹還沒平定這兩州;公孫瓚長期和北方遊牧民族作戰, 麾下有一支實力在袁紹之上的騎兵部隊, 兩人一開始的實力是相差不大的。 可是為何最後勝出的是袁紹而不是白馬將軍公孫瓚呢?這就不得不提到袁紹戰勝公孫瓚的四大法寶:實力, 人脈, 戰術, 盟友。

第一, 實力。 是的, 一開始兩人幾乎是站在同一起跑線的, 但是在袁紹兒子袁譚拿下青州, 外甥高幹穩固了並州的局面之後, 袁紹從開始的僅有冀州之地, 一下子擁有了包括冀州, 並州和青州三州在內的地盤和人口, 實力大大增強, 而公孫瓚只擁有幽州一州, 而且還有分心塞外的遊牧民族, 兩人這樣一對比,

袁紹的實力已經明顯超過公孫瓚了。

第二, 人脈。 這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兩人手下謀臣和大將的直接對比, 從演義裡可以看出公孫瓚有多寒磣, 打呂布要自己上, 打文醜也要自己上, 好不容易來個趙雲又不能重用, 其實他手下有個田豫也很厲害,

但是光靠田豫一人也沒用。 公孫瓚器重的是自己幾個弟弟和兒子, 但是這個和袁紹也不能比, 袁譚和高幹的能力其實很不錯的。 袁紹不同, 手下謀臣有能力不在荀彧和郭嘉之下的田豐和沮授等六大謀士;武將有顏良文醜張郃高覽為首的所謂河北四庭柱, 這樣對比下來, 公孫瓚差的不是一點半點。

另外一方面, 袁紹四世三公的光環很耀眼, 這個其實很重要, 當時之所以投奔袁紹的人很多, 比如以前效力于韓馥的沮授田豐心甘情願為袁紹所用, 郭嘉和荀彧最初選擇的也是袁紹等等都和袁紹的家世有很大關係, 所謂“良禽擇木而棲”就是這個道理。 公孫瓚這一點和袁紹簡直無法相比, 何況幽州本來就是苦寒之地吸引不到足夠的人才去投奔和效力於他。

第三, 盟友。 比盟友公孫瓚也不如袁紹:公孫瓚原本是幽州牧劉虞的下屬, 後來兩人不和以至於兵戎相見, 結果是公孫瓚勝出殺了劉虞。 劉虞是漢室宗親, 在幽州深得人心, 公孫瓚殺了劉虞雖然得到了幽州, 但是此舉不僅使他大失人心, 而且劉虞的舊部鮮於輔等人也不甘心于劉虞被殺, 一直在幽州後方起兵反對並數次擊敗公孫瓚, 後來和袁紹聯手徹底擊敗了公孫瓚。

公孫瓚或許打不過袁紹,但是他在和幽州接壤的北方遊牧民族的戰鬥中卻是非常生猛,塞外遊牧民族被公孫瓚打怕了,巴不得有人可以擊敗公孫瓚。袁紹就利用了這一點,拉攏和示好他們,比如後來被張遼斬殺的烏桓單于蹋頓等人就和袁紹結盟出兵攻打公孫瓚。一個鮮於輔,一個蹋頓等於是公孫瓚送給袁紹的兩個盟友。

反觀公孫瓚,他其實也是有盟友的,一個就是盤踞在並州太行山一帶張燕的黑山軍,可惜在袁紹和呂布(呂布有一段時間曾投奔過袁紹)的聯合打擊下不能給公孫瓚很好的支援,另外一個就是離他很遠的袁紹的弟弟袁術,這個遠水解不了近渴,而且兩人是相互利用的關係起不了什麼作用。所以比盟友,公孫瓚也差袁紹很多。

第四,戰術。界橋之戰本來公孫瓚是佔有優勢的,結果他看到袁紹兵力不足,就起了輕視之心放棄了騎兵和步兵配合的戰術,貿然讓精銳的白馬義從出擊,結果卻被鞠義抓住了機會,鞠義的先登營以強弩對付輕騎兵,把白馬義從當成了活靶子一頓近距離的射殺;袁紹戰術得當,界橋之戰戰勝公孫瓚意義重大,公孫瓚對袁紹佔有很大優勢的騎兵部隊,縱橫草原罕有對手的白馬義從幾乎被全殲。

所以綜合來看,公孫瓚在實力, 人脈, 盟友, 戰術四個方面都比不上袁紹,焉能不敗。

公孫瓚或許打不過袁紹,但是他在和幽州接壤的北方遊牧民族的戰鬥中卻是非常生猛,塞外遊牧民族被公孫瓚打怕了,巴不得有人可以擊敗公孫瓚。袁紹就利用了這一點,拉攏和示好他們,比如後來被張遼斬殺的烏桓單于蹋頓等人就和袁紹結盟出兵攻打公孫瓚。一個鮮於輔,一個蹋頓等於是公孫瓚送給袁紹的兩個盟友。

反觀公孫瓚,他其實也是有盟友的,一個就是盤踞在並州太行山一帶張燕的黑山軍,可惜在袁紹和呂布(呂布有一段時間曾投奔過袁紹)的聯合打擊下不能給公孫瓚很好的支援,另外一個就是離他很遠的袁紹的弟弟袁術,這個遠水解不了近渴,而且兩人是相互利用的關係起不了什麼作用。所以比盟友,公孫瓚也差袁紹很多。

第四,戰術。界橋之戰本來公孫瓚是佔有優勢的,結果他看到袁紹兵力不足,就起了輕視之心放棄了騎兵和步兵配合的戰術,貿然讓精銳的白馬義從出擊,結果卻被鞠義抓住了機會,鞠義的先登營以強弩對付輕騎兵,把白馬義從當成了活靶子一頓近距離的射殺;袁紹戰術得當,界橋之戰戰勝公孫瓚意義重大,公孫瓚對袁紹佔有很大優勢的騎兵部隊,縱橫草原罕有對手的白馬義從幾乎被全殲。

所以綜合來看,公孫瓚在實力, 人脈, 盟友, 戰術四個方面都比不上袁紹,焉能不敗。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