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88歲老人拾荒24年捐出百萬助學,他的真實身份是……

兩件脫了線縫的老中山服, 一件穿了三十多年的破洞絨衫, 兩口舊木箱裝下全部“家當”……

資助3個大學生12萬元學費, 給一所小學連續6年捐款3000元, 把20多年拾荒收入全送給困難兒童, 35年退休工資幾乎全部捐出……

他是誰?

88歲的吳定富穿著30年前的運動衫, 正考慮如何將剛到賬上的退休金捐助出去。

拾 荒 者

銅梁區東城街道標美街63號, 一棟建於上世紀90年代初的老樓。 吳定富和小兒子吳啟偉一家租住在這裡, 已有5年。

4月11日清晨6時許, 吃過簡單早餐, 吳定富隔著沒有玻璃的窗框, 望瞭望窗外。 沒有下雨。 他拿起夾鉗、塑膠袋和蛇皮口袋出門, 開始了又一天的拾荒。

他蹣跚踱步, 眼睛四處搜尋。 果然, 在拆遷房屋中發現了不少紙板、鋼筋和塑膠瓶。 不多時, 他的塑膠袋和蛇皮口袋就裝得滿滿當當。

吳老如往常一樣, 走很遠的路撿拾破爛。

吳定富如往常一樣, 走很遠的路撿拾破爛。

一個上午, 兩次往返, 16公里, 翻找了三戶拆遷農家, 吳定富終於滿載而歸。

吃過午飯, 短暫休息後, 下午3點他又出發了, 單邊4公里。 這對一位88歲的老人來說, 不是一段容易的距離。 儘管如此, 他卻捨不得花1元錢坐公車。

這樣的一天, 幾乎是吳定富的每一天。

自從24年前300米外的金泉街廢品收購點開張, 吳定富便加入了拾荒隊伍。

每天外出撿廢品, 中午必須回家吃飯, 省一點是一點。

父 親

吳定富窮?其實不然。 是他捨不得用在自家身上。 退休前, 他是石虎小學的校長, 如今每個月有4000多元退休工資, 加上各項補助, 一年收入約6.5萬元。 但是, 小兒子吳啟偉告訴記者:“父親的錢一個子兒我們都用不到。 ”

走進吳定富的家, 兩室一廳, 每年6000元租金。

牆壁四處龜裂的屋內, 一張布簾加張床墊, 客廳內便隔離了一間臥室。 在他臥室裡堆滿了書報, 一台21英寸的老電視機就是最值錢的家當。

吳老租住的老屋很多牆壁都已破敗。

床下兩個黑色舊木箱, 裝下了老人的全部衣物, 沒一件新衣。

記者面前的吳定富佝僂著背, 須白蒼老。 他內穿印有“蒲呂”字樣的運動衫, 購於上世紀80年代, 紅中泛白, 胸前洞口如蜂巢, 右臂線頭脫落, 外面套件有著同樣破洞的滌卡中山服。

吳定富老伴郭秀祥去世多年, 膝下兩兒兩女, 大兒子吳啟國退休後在蒲呂工業園區一家公司當保安。

父親不抽煙、不喝酒、不打牌, 衣服也捨不得買一件, 就連去年孫子買房向他借了2萬元, 也立下了字據。 吳啟國印象中, 父親最慷慨的一次, 是二娃考上大學時, 一次性獎勵了3000元。

老人對兒女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我把你們養大就行了。 ”

“大方”的捐助者

吳定富隱藏的秘密, 5年前才浮出水面。

當時老屋拆遷搬家。 原本該寄往他家的感謝信, 一封又一封被寄到了老屋所在的全興社區。

這樣, 吳定富捐資助學的事情才被大家發現。

3年前, 吳定富在合川教書時的同事鄒光濟, 在病逝前也說起了吳定富捐資助學的事。 早些年, 吳定富經常向鄒光濟打聽, 哪裡有需要捐助的孩子, 而且叮囑不想讓家裡人知道。 鄒光濟就介紹了合川紅十字會和幾所學校。

經過全興社區資訊搜集,老人有以下捐助:全德小學兒童節捐款,每年3000元連續6年;定向資助3個本科大學生,每人每學期5000元累計12萬元;汶川地震捐2000元……

銅梁區東城街道宣傳委員盧應倫證實,老人資助的3名大學生,都是銅梁本地人,畢業後已走上了正式崗位。其中一個也姓吳,老人不願再去打攪對方的生活,連電話都不會打一個。

盧應倫介紹,作為銅梁區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會員,每年六一兒童節和重陽節組織的捐款活動,吳定富單次至少捐200元,今年已是延續的第20個年頭。全興社區黨員花名冊上,每個月繳納的黨費也是他最高,最少都是200元。

吳定富這些年到底捐了多少錢?老人沒統計過,“退休35年工資,絕大部分都捐了。這一年多沒找到合適的捐助對象,工資卡剩了5萬多元,我也會捐出去的。”

對於捐款對象,他說:“主要捐給學校品學兼優的孩子,希望他們能通過知識改變命運。遇上困難單位和困難群體,我也會捐。趕場天遇到可憐人,只要身上有錢,我都會掏出來。”

全興社區黨委書記陳天倫算了筆賬,按目前老人4000多元的月退休工資,加上各種補助,全年收入約6.5萬元。他捐助35年退休收入,按實際價值算確實是一筆鉅款。

社區工作人員展示吳老所交黨費金額記錄本。

病 人

就在吳定富拾荒前兩天,他還在住院。

4月9日上午11時,銅梁區人民醫院住院部呼吸內科。吳定富坐在床上,拿著放大鏡仔細地檢查著前一天的費用清單。“怎麼又用了800多塊錢?都住了8天了,我要出院!”吳定富對著么兒媳婦唐傳芬大喊。

12點,吳啟偉趕到醫院,和主治醫生用紙筆輪番勸說。老人失聰15年,交流全靠手勢與紙筆,但吳定富“充耳不聞”。

叫吳啟偉怎能不著急呢?7天前,父親才險過鬼門關——

那天上午,父親吃不下飯,滿臉通紅,呼吸急促,送到銅梁區人民醫院後,直接送進重症監護室。診斷顯示:二尖瓣關閉不全(重度),伴隨雙肺間質性改變、雙側胸腔積液等。

次日轉入普通病房後,吳定富每天都會嚷嚷著“出院”。最終,他如願了,還再三叮囑兒子:“記清楚了,這次住院,國家的錢我們一分都不能報。”

回家後吳定富最關心的事,就是撿垃圾的錢。“你打個電話給陳久明,讓他來把我陽臺上的紙板收過去。”他招呼前來探望的侄兒。

因為是“老主顧”,金泉街廢品收購點的老闆陳久明破例上門回收。

紙板折好稱秤,4.5公斤,每公斤1.5元,總共6.75元。陳久明將7元錢遞到吳定富手上。

待親友離去,吳定富來到臥室,打開床底木箱將錢放了進去。裡面還有一遝現鈔,10元居多,最大面值20元。

儘管石虎小學早已閒置了,但吳老仍常回到曾經工作過的學校看看

老 校 長

4月12日上午,吳定富抽了半天空,去曾經任教的石虎小學轉轉。

1950年從江津師範學校畢業後,他先後在合川張家橋小學、銅梁慶隆小學任教,後調往石虎小學直至1983年從校長崗位退休。此後在學校做了十來年的綠化義工。

在校門處,吳定富遇見了自己的學生——蒲呂街道沙心村7社50歲的梁昌明。

儘管梁昌明大聲喊著“老校長”,吳定富絲毫沒有反應,直到握住了他的手才回過神來。

梁昌明說,老校長是他的恩人。

讀書看報仍然是吳老每天休息時的最大愛好。

曾經的石虎小學有初中教學部。當時經濟條件差,許多學生讀到中途面臨輟學,包括梁昌明。“老校長幾次到我家來勸說我父母,還答應給我減免學費。”

後來他才知道,減免的學費是老校長墊付的——學校裡許多生活困難同學的學費,都是吳定富從微薄的工資中一點點摳出來的。“老校長經常教導我們:讀書是好事,只有讀了書才會有出息。”

不少學生在老校長的資助下,跳出了農門,當上了國家或企業領導。“飲水思源,這都和老校長的幫助分不開。”

62歲的銅梁區農委退休幹部李淑泉告訴記者,是吳定富改變了他的人生命運:“1978年恢復高考後,老校長多次上門動員我參加考試。”

李淑泉兄弟姊妹眾多,吃穿都成問題。吳定富不僅送了他鋼筆,還資助學費。當年,李淑泉以優異成績被永川農校錄取。“讀書期間,老校長還來我家問過我好幾次。”

大兒子吳啟國說,老人已立下口頭遺囑:離世後,除少部分錢負擔小兒子房租外,其他全部捐給社會。

編輯:ZQ

經過全興社區資訊搜集,老人有以下捐助:全德小學兒童節捐款,每年3000元連續6年;定向資助3個本科大學生,每人每學期5000元累計12萬元;汶川地震捐2000元……

銅梁區東城街道宣傳委員盧應倫證實,老人資助的3名大學生,都是銅梁本地人,畢業後已走上了正式崗位。其中一個也姓吳,老人不願再去打攪對方的生活,連電話都不會打一個。

盧應倫介紹,作為銅梁區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會員,每年六一兒童節和重陽節組織的捐款活動,吳定富單次至少捐200元,今年已是延續的第20個年頭。全興社區黨員花名冊上,每個月繳納的黨費也是他最高,最少都是200元。

吳定富這些年到底捐了多少錢?老人沒統計過,“退休35年工資,絕大部分都捐了。這一年多沒找到合適的捐助對象,工資卡剩了5萬多元,我也會捐出去的。”

對於捐款對象,他說:“主要捐給學校品學兼優的孩子,希望他們能通過知識改變命運。遇上困難單位和困難群體,我也會捐。趕場天遇到可憐人,只要身上有錢,我都會掏出來。”

全興社區黨委書記陳天倫算了筆賬,按目前老人4000多元的月退休工資,加上各種補助,全年收入約6.5萬元。他捐助35年退休收入,按實際價值算確實是一筆鉅款。

社區工作人員展示吳老所交黨費金額記錄本。

病 人

就在吳定富拾荒前兩天,他還在住院。

4月9日上午11時,銅梁區人民醫院住院部呼吸內科。吳定富坐在床上,拿著放大鏡仔細地檢查著前一天的費用清單。“怎麼又用了800多塊錢?都住了8天了,我要出院!”吳定富對著么兒媳婦唐傳芬大喊。

12點,吳啟偉趕到醫院,和主治醫生用紙筆輪番勸說。老人失聰15年,交流全靠手勢與紙筆,但吳定富“充耳不聞”。

叫吳啟偉怎能不著急呢?7天前,父親才險過鬼門關——

那天上午,父親吃不下飯,滿臉通紅,呼吸急促,送到銅梁區人民醫院後,直接送進重症監護室。診斷顯示:二尖瓣關閉不全(重度),伴隨雙肺間質性改變、雙側胸腔積液等。

次日轉入普通病房後,吳定富每天都會嚷嚷著“出院”。最終,他如願了,還再三叮囑兒子:“記清楚了,這次住院,國家的錢我們一分都不能報。”

回家後吳定富最關心的事,就是撿垃圾的錢。“你打個電話給陳久明,讓他來把我陽臺上的紙板收過去。”他招呼前來探望的侄兒。

因為是“老主顧”,金泉街廢品收購點的老闆陳久明破例上門回收。

紙板折好稱秤,4.5公斤,每公斤1.5元,總共6.75元。陳久明將7元錢遞到吳定富手上。

待親友離去,吳定富來到臥室,打開床底木箱將錢放了進去。裡面還有一遝現鈔,10元居多,最大面值20元。

儘管石虎小學早已閒置了,但吳老仍常回到曾經工作過的學校看看

老 校 長

4月12日上午,吳定富抽了半天空,去曾經任教的石虎小學轉轉。

1950年從江津師範學校畢業後,他先後在合川張家橋小學、銅梁慶隆小學任教,後調往石虎小學直至1983年從校長崗位退休。此後在學校做了十來年的綠化義工。

在校門處,吳定富遇見了自己的學生——蒲呂街道沙心村7社50歲的梁昌明。

儘管梁昌明大聲喊著“老校長”,吳定富絲毫沒有反應,直到握住了他的手才回過神來。

梁昌明說,老校長是他的恩人。

讀書看報仍然是吳老每天休息時的最大愛好。

曾經的石虎小學有初中教學部。當時經濟條件差,許多學生讀到中途面臨輟學,包括梁昌明。“老校長幾次到我家來勸說我父母,還答應給我減免學費。”

後來他才知道,減免的學費是老校長墊付的——學校裡許多生活困難同學的學費,都是吳定富從微薄的工資中一點點摳出來的。“老校長經常教導我們:讀書是好事,只有讀了書才會有出息。”

不少學生在老校長的資助下,跳出了農門,當上了國家或企業領導。“飲水思源,這都和老校長的幫助分不開。”

62歲的銅梁區農委退休幹部李淑泉告訴記者,是吳定富改變了他的人生命運:“1978年恢復高考後,老校長多次上門動員我參加考試。”

李淑泉兄弟姊妹眾多,吃穿都成問題。吳定富不僅送了他鋼筆,還資助學費。當年,李淑泉以優異成績被永川農校錄取。“讀書期間,老校長還來我家問過我好幾次。”

大兒子吳啟國說,老人已立下口頭遺囑:離世後,除少部分錢負擔小兒子房租外,其他全部捐給社會。

編輯:ZQ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