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清華出了個孫立人,北大出了個張靈甫,除了他們倆還有誰

作為中國最好的兩座大學, 清華與北大歷來都是針鋒相對, 唇槍舌劍, 從學術大師, 到商界大腕, 甚至音樂才子, 都在比誰家出的更多。

其實, 相比這些文化的東西, 清華和北大更應該比比誰家出的抗日名將更多。

首先來說說清華。

清華第一名將是孫立人。 孫立人1900年12月8日生於安徽廬江縣, 1920年進入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 孫立人的身體條件非常好, 曾擔任清華大學籃球隊隊長, 後來還是國家籃球隊主力後衛, 在第五屆遠東運動會奪得過冠軍, 絕對是明星級人物。

從清華畢業後, 孫立人投筆從戎, 考入了美國維吉尼亞軍校, 成為一名職業軍人。 孫立人最輝煌的戰績是在緬甸的仁安羌大捷, 率領1000餘人, 大敗3000日軍, 救出了被困的7000多英軍, 震驚了世界。 孫立人也因此被羅斯福授予“國會勳章”, 英皇喬治六世也授予他“豐功勳章”, 這在中國將領中是絕無僅有的。

孫立人去世後, 遺體上覆蓋了兩面校旗, 一面是清華大學校旗, 另一面是維吉尼亞軍校校旗。 毫無疑問, 孫立人將軍是清華出身的最優秀的抗日名將。

除了孫立人, 清華大學還出了一位重要人物, 即熊向暉。

熊向暉1919年4月生於山東掖縣, 17歲即考入清華大學中文系,

同年秘密加入共產黨。

第二年, 周恩來想派一名臥底打入胡宗南總部, 便讓共產黨在清華大學的負責人蔣南翔推薦一名秘密黨員, 並提出五條標準:一、在公開場合不左不右;二、知識淵博, 記憶力強;三、家庭出身名門望族;四、儀錶不俗;五、要看過馬列和孫中山的著作。 蔣南翔便向周恩來推薦了少年英才熊向暉。

從此, 熊向暉憑藉絕頂的臥底天才, 成為插在胡宗南身邊的一根釘子, 將國民黨的秘密情報源源不斷地輸送到了延安, 為新中國的建立創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勳。

毛主席對他極為器重, 曾盛讚道:“(熊向暉)一個人能頂幾個師。 ”

另外, 清華還有一位東北系抗日名將, 名叫馮仲雲, 1908年生於江蘇武進, 18歲考入清華大學數學系,

第二年加入共產黨, 曾擔任過清華大學黨支部書記。 1930年10月, 馮仲雲從獄中逃出後, 去了哈爾濱繼續革命, 擔任過中共北滿臨時省委書記、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路軍政委等職, 是著名的東北抗日名將。

清華大學出了三位抗日名將, 其實北京大學也絲毫不遜色。

首先, 自然是跟孫立人相媲美的張靈甫將軍。

跟孫立人一樣, 張靈甫也極具傳奇色彩, 尤其是近幾年, 粉絲無數。

張靈甫1903年8月20日生於陝西西安, 20歲考入北大歷史系。 但在北大的張靈甫並沒有感到大學生的驕傲, 而是感到了文人在軍隊面前的無力感, 於是毅然投筆從戎, 還沒等大學畢業就考入了黃埔軍校第四期。

抗戰中, 張靈甫所在的74軍幾乎參與了所有重大戰役, 其戰績之輝煌無人能出其右。 抗戰勝利後, 張靈甫擔任整編74師師長, 成為國民黨軍五大主力之首, 王牌中的王牌。

共產黨這邊, 則有被譽為毛主席“第一愛將”的伍中豪。

伍中豪1905年3月14日生於湖南衡陽,17歲即考入北京大學文學院,第二年加入了共產黨。跟張靈甫一樣,伍中豪也考入了黃埔軍校四期,繼續成為校友。

伍中豪的軍事才能極為出色,在井岡山時期,與林彪、黃公略並稱井岡山“三驍將”。但可惜的是,1930年10月,伍中豪在一次戰鬥中不幸犧牲,年僅25歲。

上世紀80年代,聶榮臻元帥、葉劍英元帥在一次閒談時,曾感慨地說:如果伍中豪沒有犧牲,毛主席不會對林彪如此器重,更不會讓他當自己的接班人。

北京大學出身的還有東北義勇軍的締造者之一黃顯聲。

黃顯聲1896年12月18日生於遼寧岫岩,1918年考入北京大學文科補習班,經過了五四運動的洗禮後,毅然投筆從戎,考入了東北陸軍講武堂。畢業後,擔任東北軍第一旅旅長,專門負責張學良的安全,成為張學良的心腹愛將。

九一八事變後,黃顯聲痛惜張學良的不抵抗主義,率部在瀋陽打響了抗日第一槍,並締造了東北義勇軍,成為響噹噹的抗日名將。

1949年11月27日,黃顯聲將軍被軍統暗殺,跟他同時被害的,還有那個著名的小蘿蔔頭。

另外,1955年授銜時,還有4位北大出身的名將被授予少將軍銜,分別為謝雲暉(北大哲學系)、劉居英(北大中文系)、劉秉彥(北大英語系)、廷懋(北大哲學系)。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請君暫上淩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清華、北大以學術之尊,湧現出了如此多的抗日名將,更加值得點贊。

伍中豪1905年3月14日生於湖南衡陽,17歲即考入北京大學文學院,第二年加入了共產黨。跟張靈甫一樣,伍中豪也考入了黃埔軍校四期,繼續成為校友。

伍中豪的軍事才能極為出色,在井岡山時期,與林彪、黃公略並稱井岡山“三驍將”。但可惜的是,1930年10月,伍中豪在一次戰鬥中不幸犧牲,年僅25歲。

上世紀80年代,聶榮臻元帥、葉劍英元帥在一次閒談時,曾感慨地說:如果伍中豪沒有犧牲,毛主席不會對林彪如此器重,更不會讓他當自己的接班人。

北京大學出身的還有東北義勇軍的締造者之一黃顯聲。

黃顯聲1896年12月18日生於遼寧岫岩,1918年考入北京大學文科補習班,經過了五四運動的洗禮後,毅然投筆從戎,考入了東北陸軍講武堂。畢業後,擔任東北軍第一旅旅長,專門負責張學良的安全,成為張學良的心腹愛將。

九一八事變後,黃顯聲痛惜張學良的不抵抗主義,率部在瀋陽打響了抗日第一槍,並締造了東北義勇軍,成為響噹噹的抗日名將。

1949年11月27日,黃顯聲將軍被軍統暗殺,跟他同時被害的,還有那個著名的小蘿蔔頭。

另外,1955年授銜時,還有4位北大出身的名將被授予少將軍銜,分別為謝雲暉(北大哲學系)、劉居英(北大中文系)、劉秉彥(北大英語系)、廷懋(北大哲學系)。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請君暫上淩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清華、北大以學術之尊,湧現出了如此多的抗日名將,更加值得點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