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設計>正文

這款新字體太美了!三代設計師20年心血打磨9千餘個漢字

有一樣東西, 只要你需要打字, 就一定會接觸到。

它就是字體。

字體關乎我們每次手寫或機器輸入的字的形態, 日常使用, 不可或缺。

但你有沒有想過, 設計這些字體的是誰?

我們最熟悉的宋體、仿宋和微軟雅黑, 又是怎樣被規定成一個字體類型?每一種字體的形成, 需要哪些步驟?

△顏楷參加字體設計大賽

第一代設計師:

把顏體340個字變成幾千個字

鄒秀英今年82歲, 從事字體設計長達50年, 她甚至記不清楚親手設計出來的字體到底有多少個, 但是談及漢儀顏楷設計, 20多年前的往事卻記憶猶新。

1996年左右, 鄒秀英從中國印刷研究院退休後來到漢儀公司, 這是一家成立沒幾年的字體設計公司。 她琢磨著, 字體界一直是黑體、宋體等印刷體占主導, 作為書法體的楷體一用幾十年, 她想改變書法體奇缺的局面。 鄒秀英找到市面上所能找到的字帖, 一本本細細翻過,

歷代書法家的字體比較來比較去, 最後相中了顏真卿的楷書。 “我發現顏楷比較粗壯, 特別有勁, 結構嚴謹, 風格樸實, 特別適合和印刷體進行一番結合。 ”

△顏楷

但鄒秀英找到的顏真卿字帖裡只有340個字, 而按照簡體字國家標準, 需製作出6763個漢字, 這對她是個巨大考驗。

她組織操作員將340個字掃描進電腦, 把340個字的筆劃都拆開, 再把每個字、每個筆劃都修好, 最後製成範本, 發給每個操作員。 “為什麼要修字、修筆劃, 因為顏體掃描進電腦後, 每個字邊上都有麻點, 因此要對照原字一一進行修復。 ”鄒秀英說, 修好字和筆劃, 是因為要用拆開的筆劃組成更多的字。

但鄒秀英面臨的問題還有, 書法體和印刷體的要求不一樣。 “千千萬萬的人在寫書法體, 書法體‘空’的地方走個馬都可以, ‘緊’的地方風都吹不進去。 但印刷體可不行, 如果這樣印出來, 都是黑疙瘩了, 怎麼看呀?”所以從一開始, 她就制定了書法體和印刷體相互結合的設計戰略。 “最後我們制定出的規範是, 顏楷的分量重一些,

百分之七十是顏楷的味兒, 百分之三十是印刷體的味兒, 最大程度保持了顏楷的風格。 ”

來來回回大的修改至少有三次。 鄒秀英首先會印出44釐米×44釐米大小的方框, 把字做在裡面, 用筆一筆一劃地畫, 這一筆應該畫到哪裡, 那一筆應該畫到哪裡, 全都在方框裡進行演示。 做出一批字來後, 每個字再縮成10毫米×10毫米, 將一個個字排列開來, 整體看均衡、看佈局、看大小。 不能高高低低, 不能有大有小, 不能左邊太擠, 右邊太松, “比如‘國’字就不能撐著框, ‘小’也不宜撐著框。 ‘國’和外框一樣大, 就會顯得特別大, 如果印成報紙, 眼睛看著就累死了。 ”這還不算完, 最後字體還要縮成3毫米×3毫米, 再排列在一起看效果, 進一步加以修改和調整。

鄒秀英曾經原創設計過秀英體,

靈感來源她喜愛的舞蹈, 對此她形容自己的設計理念時說, “字變得飛起來, 感覺很活潑, 那個點呢, 我就用了一顆心, 新鮮點嘛。 ”而顏楷和秀英體都是她生命中重要的存在。

第二代設計師

一個“群”字改動不下十回

“整個‘撇’下來要光滑, 不能有波折。 肩膀(即橫折處)抬高一點, 溜著肩就不精神。 ”漢儀顏楷第二代字體設計師馬濤, 經常會聽到老師鄒秀英這樣指點大家。

因為人手緊張, 鄒秀英和操作工並沒有完成6763個字的製作, 大約共做了4000多個字。 於是, 馬濤和團隊接過顏楷字體設計的第二棒。

△電影海報上的顏楷

“我們做的還是第一版,最後做了8000字的整理。”馬濤說,剛開始接觸到這款字體的時候,並沒有一上手就做,而是從方方面面瞭解顏真卿的性格特點、家學、時代背景等。即便是上電腦開始製作了,也是上班的時候做字,下班的時候臨帖。“晚上鋪上氊子,展開宣紙,用墨寫字,我們想體會顏真卿的味道,只有親自體驗,才會體會到什麼是有性格特徵的書法體。”

在顏真卿的書法作品裡,“群”字是上下結構,並非左右結構。但馬濤說,做字形檔要考慮到字的易讀性,辨識度要高,如果都做成古人寫的字,大家就不敢認了,於是決定將這個字改成左右結構。問題也來了,上下結構的“群”字型是扁的,如果左右結構就要放長,整個結構也就變了,一定要重新做。馬濤說,“羊”那個“點”和“撇”,本來是窩在裡面,變成左右結構就要舒展開來,這叫有“開合”,要有很瀟灑的感覺。但同時,這個“羊”不僅出現在“群”裡,還出現在“詳”“祥”裡,因此這些“羊”的味道都要近似。“所以,我記得光‘群’字,改動了不下十回。”

顏楷繁體字上市是在1998年,對於馬濤來說那是情感複雜的一個美好記憶,“就跟嫁女兒一樣,它們可以有自己的生活了,可以出街了。那是苦樂交集的感覺,渾身麻酥酥的,我們甚至都熱淚盈眶了。”馬濤說,這樣的複雜的情緒,每到一款新字體發佈的時候,都會重複出現,花的心思越多,感覺也越強烈。

第三代設計師

做簡體字比重做一款字還難

三年前,第三代設計師劉其龍開始接手顏楷字體設計,他做的是將繁體字轉化成簡體字,並完善繁體字,最後完成的9000餘字包括繁體字、簡體字、網路字。

△第三代人正在看1998年留下的手稿

接手顏楷設計,劉其龍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倉庫裡翻找前輩20多年前留下的手寫筆記。那些經過時間淘洗的手稿,已經開始微微泛黃,而對劉其龍來說,他就像是完成一項莊重的使命一樣,有了某種神聖感。

“ 繁體字變成簡體字,不能無中聲有,要查當時的規範。”劉其龍和六七位小夥伴都是學書法專業,但光是查找每個字的來龍去脈就耗費了幾個月。“那個時候做字體就有嚴格的規範,手寫筆記有詳盡的記錄,這個勾如何勾,那個捺如何捺,這些原有的規範,我們會納入現在的設計規範中去。”劉其龍說,因為希望更貼近前輩的設計,這比重新做一款字要難。

劉其龍發現,上世紀90年代電腦技術處理出來的字體,已無法滿足當下螢幕高清顯示的要求,因此針對蘋果5k精度的螢幕顯示,做了部分字的再設計。此外,對於當年製作出來的繁體字,那些轉捩點、折勾處的筆鋒處理,也逐一進行了完善。

△顏楷第三代設計師劉其龍,在向第一代設計師鄒秀英請教

每一個字,劉其龍和團隊都要先用毛筆書寫下來,再一一掃描進電腦。但每個字的處理,依然小心翼翼。“比如‘中宮’如何處理,我們會遵照規範處理。”劉其龍說,顏楷字面大,‘中宮’特別寬,做成字形檔就很容易散掉。於是將中宮適當收緊,這樣字型比較集中,字面不至於散掉。

有的時候,設計出來的字怎麼看怎麼彆扭,那就重新拿起毛筆書寫,一遍遍重複書寫後再重新設計。劉其龍有一個觀點,儘管字體和高科技掛鉤,但是書法體設計還是以人為本,還要靠設計師的修養、學識。“電腦再怎麼學,也取代不了毛筆,取代不了間架結構。”

但高科技也的確為古老漢字的呈現,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前輩設計師處理“群”字,結構上依照簡體文書處理,劉其龍團隊卻有了顛覆性的做法,他們利用IVS技術,讓“群”的顏體原貌得以保留。如果使用者選擇“群”的時候,可以根據需要和愛好,選擇上下結構的“羣”和左右結構的“群”。

“做到三分之一的時候,我其實有過困惑,做這麼一款字有什麼意思?不是自己的原創作品,只是把老一款的字,重新再做一遍,設計點到底在哪兒。”劉其龍說,一個個字設計完成後,他豁然開朗了,重點不是自身設計價值點,而是實現了繁體字、網路字、簡體字的統一完成度,“或許這就是我理解漢儀前輩一直主張的傳承與創新,事必躬親才能推陳出新,這可能就是文化、文字的魅力。”

△商品標籤上的顏楷

zi

ti

看完了字體設計師的幕後工作,會不會替他們感到累。其實, 對於字體設計師們來說,可能最過癮的還是設計原創字體,最近結束的漢儀第三屆字體之星設計大賽的一些獲獎作品來了,有木有腦洞大開的感覺?

這就上圖啦——

01

一等獎

顧正友 / 大友方包

這款字敦厚樸實又粗壯有力,稍許的圓潤線條讓其有別於目前常用的粗黑。

—— 評點:王敏

02

二等獎

張冬 / 粗楷

粗楷歷來都是比較難處理的字體,作者用毛筆直接書寫,實屬不易。字體給人以親切、溫和的感受,字體筆劃處理的不錯,小字型大小也較為清晰,如要開發成字形檔,則需在細節上多考慮下會更好。

—— 評點:齊立

梁標 / 疏宋

這個作品看似隨意,實則處處用心,每個字都經過精心設計、巧妙安排,這表現在筆形風格的統一,粗細的勻稱。字形雖取斜勢,但不失平穩,這又取決於通篇字體‘勢’的統一,重心的一致。不足之處,字面偏小,未能充分利用字形空間,在版式中文字的視覺訴求力略顯不足。

—— 評點:朱志偉

03

三等獎

郭冰奇 / 暗夜精靈體

該款字識別度是個備受爭議的設計方向,作者迎難而上,用最簡潔的語言形成其獨具匠心的風格。其實漢字的外形相對西文已具可辨識的優勢,作為標題字,甚至短句,其功能性已不是突出缺點,反而是頗具個性的彰顯。辨識甚至成為這款字的樂趣所在,如同識辨狂草之趣向。

—— 評點:吳勇

劉其龍 / 勁榜

這款字體粗重而不失靈動,下筆果斷,勁拔有力,是一款很實用的書法字,不足之處,個別字的點畫還可以再仔細推敲,如‘這’的文字第四筆的點,‘晴’、‘落’的結構也欠舒展。

——評點: 朱志偉

冷暖兒 / 童謠手寫體

看似雅嫩童趣的字體,甚至帶有慵懶與無序,但是每一個筆劃的走勢穿插、位置與空隙都透著設計師的用心經營,在看似不規則的漢字結構卻在文字排版上顯示了很好的韻律變化,妙趣橫生,閱讀這樣的字體自然帶入了一個童話世界般的敘事資訊。

——評點: 畢學鋒

劉俊 / 圓角體

把方塊字從正方形中解放出來,排出來大小有別,富有透視感。但是部首 ‘攵’、‘又’的處理有待改善。

—— 評點:鳥海修

朱凱豪 / 行黑

這並不是一款完成度或原創性很高的字體,但它把行書、黑體、直線構成等多種要素,比較協調地融合到了一起,互相並沒有打架,算是難得。

——評點:陳嶸

-End-

你最喜歡用哪一款字體?

本期作者:路豔霞

本期編輯:李夏至

新媒體制作人:李夏至

△電影海報上的顏楷

“我們做的還是第一版,最後做了8000字的整理。”馬濤說,剛開始接觸到這款字體的時候,並沒有一上手就做,而是從方方面面瞭解顏真卿的性格特點、家學、時代背景等。即便是上電腦開始製作了,也是上班的時候做字,下班的時候臨帖。“晚上鋪上氊子,展開宣紙,用墨寫字,我們想體會顏真卿的味道,只有親自體驗,才會體會到什麼是有性格特徵的書法體。”

在顏真卿的書法作品裡,“群”字是上下結構,並非左右結構。但馬濤說,做字形檔要考慮到字的易讀性,辨識度要高,如果都做成古人寫的字,大家就不敢認了,於是決定將這個字改成左右結構。問題也來了,上下結構的“群”字型是扁的,如果左右結構就要放長,整個結構也就變了,一定要重新做。馬濤說,“羊”那個“點”和“撇”,本來是窩在裡面,變成左右結構就要舒展開來,這叫有“開合”,要有很瀟灑的感覺。但同時,這個“羊”不僅出現在“群”裡,還出現在“詳”“祥”裡,因此這些“羊”的味道都要近似。“所以,我記得光‘群’字,改動了不下十回。”

顏楷繁體字上市是在1998年,對於馬濤來說那是情感複雜的一個美好記憶,“就跟嫁女兒一樣,它們可以有自己的生活了,可以出街了。那是苦樂交集的感覺,渾身麻酥酥的,我們甚至都熱淚盈眶了。”馬濤說,這樣的複雜的情緒,每到一款新字體發佈的時候,都會重複出現,花的心思越多,感覺也越強烈。

第三代設計師

做簡體字比重做一款字還難

三年前,第三代設計師劉其龍開始接手顏楷字體設計,他做的是將繁體字轉化成簡體字,並完善繁體字,最後完成的9000餘字包括繁體字、簡體字、網路字。

△第三代人正在看1998年留下的手稿

接手顏楷設計,劉其龍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倉庫裡翻找前輩20多年前留下的手寫筆記。那些經過時間淘洗的手稿,已經開始微微泛黃,而對劉其龍來說,他就像是完成一項莊重的使命一樣,有了某種神聖感。

“ 繁體字變成簡體字,不能無中聲有,要查當時的規範。”劉其龍和六七位小夥伴都是學書法專業,但光是查找每個字的來龍去脈就耗費了幾個月。“那個時候做字體就有嚴格的規範,手寫筆記有詳盡的記錄,這個勾如何勾,那個捺如何捺,這些原有的規範,我們會納入現在的設計規範中去。”劉其龍說,因為希望更貼近前輩的設計,這比重新做一款字要難。

劉其龍發現,上世紀90年代電腦技術處理出來的字體,已無法滿足當下螢幕高清顯示的要求,因此針對蘋果5k精度的螢幕顯示,做了部分字的再設計。此外,對於當年製作出來的繁體字,那些轉捩點、折勾處的筆鋒處理,也逐一進行了完善。

△顏楷第三代設計師劉其龍,在向第一代設計師鄒秀英請教

每一個字,劉其龍和團隊都要先用毛筆書寫下來,再一一掃描進電腦。但每個字的處理,依然小心翼翼。“比如‘中宮’如何處理,我們會遵照規範處理。”劉其龍說,顏楷字面大,‘中宮’特別寬,做成字形檔就很容易散掉。於是將中宮適當收緊,這樣字型比較集中,字面不至於散掉。

有的時候,設計出來的字怎麼看怎麼彆扭,那就重新拿起毛筆書寫,一遍遍重複書寫後再重新設計。劉其龍有一個觀點,儘管字體和高科技掛鉤,但是書法體設計還是以人為本,還要靠設計師的修養、學識。“電腦再怎麼學,也取代不了毛筆,取代不了間架結構。”

但高科技也的確為古老漢字的呈現,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前輩設計師處理“群”字,結構上依照簡體文書處理,劉其龍團隊卻有了顛覆性的做法,他們利用IVS技術,讓“群”的顏體原貌得以保留。如果使用者選擇“群”的時候,可以根據需要和愛好,選擇上下結構的“羣”和左右結構的“群”。

“做到三分之一的時候,我其實有過困惑,做這麼一款字有什麼意思?不是自己的原創作品,只是把老一款的字,重新再做一遍,設計點到底在哪兒。”劉其龍說,一個個字設計完成後,他豁然開朗了,重點不是自身設計價值點,而是實現了繁體字、網路字、簡體字的統一完成度,“或許這就是我理解漢儀前輩一直主張的傳承與創新,事必躬親才能推陳出新,這可能就是文化、文字的魅力。”

△商品標籤上的顏楷

zi

ti

看完了字體設計師的幕後工作,會不會替他們感到累。其實, 對於字體設計師們來說,可能最過癮的還是設計原創字體,最近結束的漢儀第三屆字體之星設計大賽的一些獲獎作品來了,有木有腦洞大開的感覺?

這就上圖啦——

01

一等獎

顧正友 / 大友方包

這款字敦厚樸實又粗壯有力,稍許的圓潤線條讓其有別於目前常用的粗黑。

—— 評點:王敏

02

二等獎

張冬 / 粗楷

粗楷歷來都是比較難處理的字體,作者用毛筆直接書寫,實屬不易。字體給人以親切、溫和的感受,字體筆劃處理的不錯,小字型大小也較為清晰,如要開發成字形檔,則需在細節上多考慮下會更好。

—— 評點:齊立

梁標 / 疏宋

這個作品看似隨意,實則處處用心,每個字都經過精心設計、巧妙安排,這表現在筆形風格的統一,粗細的勻稱。字形雖取斜勢,但不失平穩,這又取決於通篇字體‘勢’的統一,重心的一致。不足之處,字面偏小,未能充分利用字形空間,在版式中文字的視覺訴求力略顯不足。

—— 評點:朱志偉

03

三等獎

郭冰奇 / 暗夜精靈體

該款字識別度是個備受爭議的設計方向,作者迎難而上,用最簡潔的語言形成其獨具匠心的風格。其實漢字的外形相對西文已具可辨識的優勢,作為標題字,甚至短句,其功能性已不是突出缺點,反而是頗具個性的彰顯。辨識甚至成為這款字的樂趣所在,如同識辨狂草之趣向。

—— 評點:吳勇

劉其龍 / 勁榜

這款字體粗重而不失靈動,下筆果斷,勁拔有力,是一款很實用的書法字,不足之處,個別字的點畫還可以再仔細推敲,如‘這’的文字第四筆的點,‘晴’、‘落’的結構也欠舒展。

——評點: 朱志偉

冷暖兒 / 童謠手寫體

看似雅嫩童趣的字體,甚至帶有慵懶與無序,但是每一個筆劃的走勢穿插、位置與空隙都透著設計師的用心經營,在看似不規則的漢字結構卻在文字排版上顯示了很好的韻律變化,妙趣橫生,閱讀這樣的字體自然帶入了一個童話世界般的敘事資訊。

——評點: 畢學鋒

劉俊 / 圓角體

把方塊字從正方形中解放出來,排出來大小有別,富有透視感。但是部首 ‘攵’、‘又’的處理有待改善。

—— 評點:鳥海修

朱凱豪 / 行黑

這並不是一款完成度或原創性很高的字體,但它把行書、黑體、直線構成等多種要素,比較協調地融合到了一起,互相並沒有打架,算是難得。

——評點:陳嶸

-End-

你最喜歡用哪一款字體?

本期作者:路豔霞

本期編輯:李夏至

新媒體制作人:李夏至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