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30歲年薪20萬,算不算很失敗?

01

老年盛產養生, 中年盛產危機, 青年盛產焦慮, 少年盛產佛系。

這可能就是這個時代的素描。

最近一篇關於摩拜胡瑋煒套現15億的文章,

讓同齡人的80後們打了個激靈, 而一個“30歲年薪20萬, 算不算很失敗”的問題, 讓90後們又開始焦慮。

我們先不去討論應不應該“販賣焦慮”, 而是問問自己, “為什麼會焦慮”。

坦白說, 在去年年底的時候, 我進入了一個極其焦慮的狀態。 在我的周記中, 雖然盡力保持克制, 但字裡行間依然流露出一種焦躁的情緒。

我一直在問自己, 為什麼?

工資太少?

工作太繁重?

生活壓力太大?

寫作陷入瓶頸?

身邊的人比我更好?

……

這些都是答案, 但內心總覺得, 似乎這些答案都不能完美解決我的困惑和問題。

直到看到下面這段對話, 我才意識到, 這就是我苦苦追求的終極答案。

樊登有一次坐飛機, 偶遇柳傳志。 兩個人都在看書, 樊登看的是《金剛經》, 柳傳志看的是《杜拉拉升職記》,

柳傳志問樊登:

“小夥子你這麼年輕, 為什麼要看這種書, 對你到底有什麼幫助”

樊登沒有直接回答, 而是反問了一個問題:“柳總, 您覺得, 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什麼?“然後柳傳志說, 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不是, 就是你永遠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樊登不以為然:“這不是最大的痛苦。 ”

“人生最大的痛苦是, 你認為自己不應該有痛苦的痛苦。 "

啊, 說的多好啊!

人生最大的痛苦, 其實不是你經歷的那些痛苦本身, 而是你認定了自己不應該承受這些痛苦, 於是, 你便身處痛苦之中。

不妨套用一下, 我們的焦慮點在哪裡?

為什麼胡瑋煒和我差不了幾歲, 人家身家上億, 我去年薪20萬都不到?

為什麼別人每天可以有時間健身、泡吧,

我卻只能被拴在家裡看孩子?

為什麼同事和我同一年進公司就已經升職了, 我卻依然還是個小兵?

……

這些焦慮的根源就是:

你堅定地認為, 自己不應該承受現在的落魄、無助、冷落, 你本應該和那些人同樣精彩的人生。

但是, 你發現, 除了年紀相同, 你們的財富、地位、名利已經被遠遠地拋下了, 於是痛苦不已。

這就是痛苦和焦慮的根源。

02

最近在看一些很”佛系”的書。

說實話, 年輕的時候總覺得自己可以改變世界, 不喜歡所謂的“心靈雞湯”, 什麼心學、禪宗, 玄玄乎乎的, 總覺得是在無病呻吟。 有事就做, 沒事就找事情做, 哪有那麼脆弱?!

可慢慢年長之後, 尤其開始感受到工作、家庭、生活的壓力之後, 發現改變世界這個願望, 雖然篤定,

但遠沒有想像中簡單, 當苦思而不得時, 轉而開始試著:“改變內心”。

這些天, 一直在反復看那本一行禪師的《正念的奇跡》, 其實最開始讀的時候是抗拒的, 畢竟我潛意識裡就把這本書歸進了雞湯裡。

但很幸運, 書裡開頭的一段故事, 讓我特別有代入感, 接著一口氣讀完, 慶倖沒有放棄。

如果你也是一個爸爸或者媽媽, 那麼這個故事一定會觸動到你。

有一次, 一行禪師和一個老外聊天, 老外跟我一樣, 也是個二胎奶爸。 老大7歲了, 和我大兒子一樣, 特別調皮, 老二剛剛出生, 和我二兒子一樣, 經常半夜哭醒, 哄1、2個小時才能入睡。

(嘿, 我看到這裡的時候, 一拍大腿, 哈哈哈, 這不就是苦逼的我嗎?)

一行禪師問他:“你現在的家庭生活和以前單身漢的日子,

哪個更輕鬆一些?”

老外沒有正面回答, 但是卻給出了自己的看法:

以前, 他總覺得自己的時間被各種家庭瑣事佔據了, 被孩子佔用了, 被各種無意義的事情切割了, 而自己工作、讀書、娛樂的時間卻少得可憐, 心情特別糟糕, 但是後來他慢慢發現了一個讓自己時間多起來的辦法:

試著不要分割自己的時間, 而是告訴自己:所有的這些時間, 都是我自己的, 陪孩子的時候, 做家務的時候, 和老婆聊天的時候, 這些時間不是被佔用了, 而是真切地屬於我自己的。

於是, 他發現, 他擁有了無限的時間!

這就是正念的奇跡, 去感知你的當下, 而不是時時刻刻抱怨你的當下。 當你懷著感恩的心情去理解和度過當下的時光, 就能夠平靜地接納, 無論是快樂、痛苦或者悲傷。

03

當然,“佛系”、保持正念,絕不代表放棄抗爭,放棄精進。

這是對正念的誤解。

我們再回到焦慮的問題上,如何用正念解決痛苦,背後的邏輯是這樣的:

你為什麼會痛苦?

——

因為你覺得自己不應該承受這些痛苦,於是痛苦不堪。

但是,這些痛苦本來就是你人生的一部分,不會以你的意志為轉移,你焦慮與否,不會改變這件事情本身。換句話說,你的焦慮和痛苦,對於事情的解決沒有半毛錢關係。

那麼,你的焦慮和痛苦,還有什麼意義?

所以,要做的就是,盡力讓自己平靜地接受痛苦,面對它,接納它,努力改變它,解決它。

你會發現,當你以正念的狀態來面對痛苦的時候,你解決痛苦的效果會更好,你成長的速度會更快,反之,一味焦慮和苦惱,只會讓你越來越糟。

這真的不是雞湯,保持心態開放,按照正念方法去實踐,我發現生活真的會向著更好的方向走下去。

從上個月開始,我們回到了兩個人帶兩個孩子的狀態,白天我要上班,下班了趕緊回家接力,倆人照顧兩位爺,時間恨不得掰成兩半花,說實話,真的挺累的。

前幾天,一個同事喜得貴子,聊天的時候,聽他說,他們一共八個人照顧一個小寶寶,他和他愛人、四位老人、兩個保姆……還覺得特別累,然後給我豎了個大拇指:

“你真牛逼……”

我聽了,到不覺得是誇獎,反而不自覺地開始和人家做對比:

為什麼人家可以生了孩子可以這麼輕鬆,我們卻只能倆人埋頭帶孩子?

當腦子裡出現這個抱怨的時候,突然意識到:

“我開始有分別心了”,需要正念修行了。

深呼吸,然後觀照自己的怨念,並且告訴自己:“這是你自己的人生,你要做的應該是接受,並讓自己享受這個經歷,而非抱怨,抱怨只會讓事情更糟糕”。

於是,心情平靜,甚至期待下班之後趕緊回去和孩子們玩遊戲。

04

這段日子,老二經常在半夜哭醒,通常要哄1、2個小時,才能再入睡。

擔心把老大吵醒,我和老婆就抱著老二到黑漆漆的客廳,一直哄。

半夜兩三點啊,又困又累,老二哭聲又特別大,感覺隨時隨地都要爆炸,再一想到一晚上又只能睡4、5個小時,明天上班還要開會……越想越生氣,越想越崩潰。

後來,我和老婆都覺得這樣不行,一起開始試著修行正念,給自己心理暗示:

孩子哭醒這件事,本身就是我們要經歷的,就算我們生氣,我們崩潰,我們大吼大叫,根本改變不了孩子哭這件事實,甚至我們生氣崩潰,會讓孩子哭鬧得更厲害,我們就會更加崩潰,進入一個惡性循環。

怎麼辦呢?

只有平靜的接受和面對,並且試著解決這個問題。

結果發現,當我們自己開始平靜的面對孩子的哭鬧,並且平靜地去照顧孩子的情緒,努力讓他平靜下來之後,他真的很快就入睡了。

對比以前的畫面,兩個人抱著一個哭鬧的小寶寶,抱頭崩潰,簡直天差地別!

05

工作中其實也一樣。

上周周記裡,我寫了一個章節叫做:

“Getting things done,not getting shit done”。

這源於我自己對工作態度的轉變。

以前有段時間,我喜歡把工作看成一堆“shit”,我要做的就是把這些垃圾工作都搞定,然後去享受屬於自己的生活。當時覺得特別酷!

其實,有很多人和我一樣都有這種想法,把繁重的工作看做是“必要之惡”:工作是你不得不承受的痛苦,你只有幹掉這些痛苦,才能去休假、去娛樂,去陪家人,去享受生活。

這本身就是對工作的一種天大的誤解。

當我們把工作看成一種討厭的東西時,你在工作時的狀態,一定無法專注,一定不會追求精益求精,因為你腦子裡想的都是:

怎麼儘快逃離它?

而不是,怎麼又快又好地解決它。

結果,一念一世界。

你把他當成屎,那麼你的工作成果就是一坨屎,你把他當做一種修行,那麼你的工作就會給你帶來磨煉和成長。

06

人生真的很奇妙。

三個月前,我幾乎被繁重的生活擊潰,可三個月之後,我竟然開始享受這種充實的狀態。

三個月前,我每天都在發愁今天公眾號寫什麼,可三個月之後,我變得有一肚子話要和大家說。

三個月前,每次發廣告,我都會很焦慮,害怕看微信後臺留言,擔心又有人說K叔你變了,我要取關!我還會小心翼翼地回復,親,我沒變,只是我得養家。可三個月之後……好吧,我還是做不到足夠淡定……哈哈哈哈。

但我開始覺得,這其實就是一次緣起和緣盡,曾經愛你也會走開,曾經恨你也會再相遇,沒有是非對錯,也無需過於在意。

07

人民日報副總編盧新甯,在2012年回母校北大做了一個演講。她說:

“我唯一的害怕,是你們已經不再相信。不相信規則能戰勝潛規則,不相信學場有別於官場,不相信學術不等於權術,不相信風骨遠勝於媚骨……”

是啊,正是因為我們不再相信,才會亂了方寸,擾了心智。

最後,點一下題:

30歲20萬年薪,算不算很失敗?

我的答案是:

只要你相信,你的35歲,40歲,45歲,50歲……會變得越來越好,這就是一段喜樂人生。

因為,當你相信的時候,才會想方設法改變現在的自己,改變發生,精進發生,剩下的交給時間,而不是痛苦和焦慮。

無論是快樂、痛苦或者悲傷。

03

當然,“佛系”、保持正念,絕不代表放棄抗爭,放棄精進。

這是對正念的誤解。

我們再回到焦慮的問題上,如何用正念解決痛苦,背後的邏輯是這樣的:

你為什麼會痛苦?

——

因為你覺得自己不應該承受這些痛苦,於是痛苦不堪。

但是,這些痛苦本來就是你人生的一部分,不會以你的意志為轉移,你焦慮與否,不會改變這件事情本身。換句話說,你的焦慮和痛苦,對於事情的解決沒有半毛錢關係。

那麼,你的焦慮和痛苦,還有什麼意義?

所以,要做的就是,盡力讓自己平靜地接受痛苦,面對它,接納它,努力改變它,解決它。

你會發現,當你以正念的狀態來面對痛苦的時候,你解決痛苦的效果會更好,你成長的速度會更快,反之,一味焦慮和苦惱,只會讓你越來越糟。

這真的不是雞湯,保持心態開放,按照正念方法去實踐,我發現生活真的會向著更好的方向走下去。

從上個月開始,我們回到了兩個人帶兩個孩子的狀態,白天我要上班,下班了趕緊回家接力,倆人照顧兩位爺,時間恨不得掰成兩半花,說實話,真的挺累的。

前幾天,一個同事喜得貴子,聊天的時候,聽他說,他們一共八個人照顧一個小寶寶,他和他愛人、四位老人、兩個保姆……還覺得特別累,然後給我豎了個大拇指:

“你真牛逼……”

我聽了,到不覺得是誇獎,反而不自覺地開始和人家做對比:

為什麼人家可以生了孩子可以這麼輕鬆,我們卻只能倆人埋頭帶孩子?

當腦子裡出現這個抱怨的時候,突然意識到:

“我開始有分別心了”,需要正念修行了。

深呼吸,然後觀照自己的怨念,並且告訴自己:“這是你自己的人生,你要做的應該是接受,並讓自己享受這個經歷,而非抱怨,抱怨只會讓事情更糟糕”。

於是,心情平靜,甚至期待下班之後趕緊回去和孩子們玩遊戲。

04

這段日子,老二經常在半夜哭醒,通常要哄1、2個小時,才能再入睡。

擔心把老大吵醒,我和老婆就抱著老二到黑漆漆的客廳,一直哄。

半夜兩三點啊,又困又累,老二哭聲又特別大,感覺隨時隨地都要爆炸,再一想到一晚上又只能睡4、5個小時,明天上班還要開會……越想越生氣,越想越崩潰。

後來,我和老婆都覺得這樣不行,一起開始試著修行正念,給自己心理暗示:

孩子哭醒這件事,本身就是我們要經歷的,就算我們生氣,我們崩潰,我們大吼大叫,根本改變不了孩子哭這件事實,甚至我們生氣崩潰,會讓孩子哭鬧得更厲害,我們就會更加崩潰,進入一個惡性循環。

怎麼辦呢?

只有平靜的接受和面對,並且試著解決這個問題。

結果發現,當我們自己開始平靜的面對孩子的哭鬧,並且平靜地去照顧孩子的情緒,努力讓他平靜下來之後,他真的很快就入睡了。

對比以前的畫面,兩個人抱著一個哭鬧的小寶寶,抱頭崩潰,簡直天差地別!

05

工作中其實也一樣。

上周周記裡,我寫了一個章節叫做:

“Getting things done,not getting shit done”。

這源於我自己對工作態度的轉變。

以前有段時間,我喜歡把工作看成一堆“shit”,我要做的就是把這些垃圾工作都搞定,然後去享受屬於自己的生活。當時覺得特別酷!

其實,有很多人和我一樣都有這種想法,把繁重的工作看做是“必要之惡”:工作是你不得不承受的痛苦,你只有幹掉這些痛苦,才能去休假、去娛樂,去陪家人,去享受生活。

這本身就是對工作的一種天大的誤解。

當我們把工作看成一種討厭的東西時,你在工作時的狀態,一定無法專注,一定不會追求精益求精,因為你腦子裡想的都是:

怎麼儘快逃離它?

而不是,怎麼又快又好地解決它。

結果,一念一世界。

你把他當成屎,那麼你的工作成果就是一坨屎,你把他當做一種修行,那麼你的工作就會給你帶來磨煉和成長。

06

人生真的很奇妙。

三個月前,我幾乎被繁重的生活擊潰,可三個月之後,我竟然開始享受這種充實的狀態。

三個月前,我每天都在發愁今天公眾號寫什麼,可三個月之後,我變得有一肚子話要和大家說。

三個月前,每次發廣告,我都會很焦慮,害怕看微信後臺留言,擔心又有人說K叔你變了,我要取關!我還會小心翼翼地回復,親,我沒變,只是我得養家。可三個月之後……好吧,我還是做不到足夠淡定……哈哈哈哈。

但我開始覺得,這其實就是一次緣起和緣盡,曾經愛你也會走開,曾經恨你也會再相遇,沒有是非對錯,也無需過於在意。

07

人民日報副總編盧新甯,在2012年回母校北大做了一個演講。她說:

“我唯一的害怕,是你們已經不再相信。不相信規則能戰勝潛規則,不相信學場有別於官場,不相信學術不等於權術,不相信風骨遠勝於媚骨……”

是啊,正是因為我們不再相信,才會亂了方寸,擾了心智。

最後,點一下題:

30歲20萬年薪,算不算很失敗?

我的答案是:

只要你相信,你的35歲,40歲,45歲,50歲……會變得越來越好,這就是一段喜樂人生。

因為,當你相信的時候,才會想方設法改變現在的自己,改變發生,精進發生,剩下的交給時間,而不是痛苦和焦慮。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