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曹楊新村郵政支局郵遞員葉其懂:

社區晨報記者 葉 蘋

初見葉其懂, 第一印象是樸實, 他全身上下自然流淌著一種樸實的氣質, 隨著採訪的深入, 越發感受到這種樸實的魅力。 如果不是旁人介紹, 想像不到這位看似普通的普陀區郵政局的郵遞員, 居然曾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感動上海年度十大人物以及全國職工職業道德建設先進個人等榮譽。

自小與郵政結緣

葉其懂的母親是從上海到雲南的知青, 父親從浙江到廣東當了炮兵, 兩個出生與工作之地迥異的人, 因一次火車上的偶遇產生了交集。 憑著書信往來, 成就了美好姻緣。

在浙江出生的葉其懂, 兒時最期盼的, 就是到村裡接收郵寄物件的小賣部門口, 等待郵遞員叔叔出現。 那時候, 上海的外公外婆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寄來一些最時興的小玩意兒, 大白兔奶糖、自動鉛筆、文具盒等, 當時在村子裡這些東西可都是稀罕物, 不管拿到班級裡還是跟村裡的小夥伴分享, 總能收穫大家驚羨的目光。 後來, 每當看到一個綠色身影出現在村裡的小賣部, 葉其懂總會第一時間跑過去……

在葉其懂的童年裡, 綠色, 與他許多重要的片段關聯著。 郵遞員的綠色身影, 自此也印刻在了他的腦海裡。

用心創造“信”的奇跡

因為“不喜歡和錢打交道”、“不喜歡應酬、煙酒”, 那一年, 到上海務工的他, 一看到普陀區郵政局曹楊新村支局招聘郵遞員,

二話不說就去應聘, 去追尋他年少記憶裡的那抹綠色。

清晨六點, 大多數人還在享受懶覺, 葉其懂已一如往常地準時到達單位, 認真分揀成捆的郵件。 不一會兒, 他就騎上自行車, 走街串巷開始了一天的投遞工作。 信件雖小, 但在他看來絕不是幾張紙, 一個小物件那麼簡單, 而是承載愛情、友情、親情甚至生命的重要媒介。 “每封信都是一個囑託, 每個郵件都是一份責任”。 正是基於這樣的信念, 葉其懂面對“疑難”郵件, 從不輕易退信。

送信件最怕遇到的就是漏寫或錯寫位址, 因漏寫錯寫位址而產生的疑難郵件, 行話叫做“死信”, 按規定應該退回寄件人, 但很多人寄出地址沒寫或者不全, 如果退回的話基本上也很難回到寄件人手裡。

“雖然位址有誤, 但畢竟有線索, 萬一信件內容很緊急怎麼辦?”葉其懂主動將難題扛在自己身上, 經常用私人時間幫信件找主人。

2013年夏天, 葉其懂拿到一封國外來的信件, 地址寫著梅川路69號×××室, 他一看心叫不妙, 沒寫多少弄, 寄出地址也沒寫清楚。 這封信件用牛皮紙包裹, 葉其懂憑經驗判斷裡面應該是證書, 如果按規定退信多半是要石沉大海的。 為了將這封信件順利送達, 葉其懂按照線索一幢一幢樓排查, 走居委問鄰居, 終於鎖定了一戶人家, 但去了好幾次, 家裡都沒人。 但葉其懂依然不死心, 下班後和休息天中午是家裡最有可能有人的時間段, 他專挑這個時間去, 堅持了整整52天, 才終於順利將這封信件送到了收件人手中。

類似的情況還有很多, 為了儘快找到收件人, 葉其懂自己製作了很多張小紙條投進居民的信箱, 寫上信件的部分資訊和自己的聯繫方式。 通過多年摸索, 小葉探索出“查詢法”、“試投法”、“貼條法”等工作方法, 把4300多封“死信”、1600多個疑難包裹送遞到收件人家中, 惠及5000多名用戶, 妥投率100%。

幾乎從不參加娛樂活動

共事18年的曹楊新村郵政支局副局長董順林, 則說葉其懂待人接物方面有些“傻”。 比如, 現今郵遞員流動性大, 曾有個別新員工以親戚生病為由借錢, 葉其懂二話不說就掏錢, 然後那位新員工拿了錢就不見蹤影, 而他還是那句話:“別人需要嘛, 我相信他。 ”

董順林說, “認識他18年, 他沒有一年春節回老家過年。

”大年三十, 葉其懂常在單位呆到晚上9點半, 才回家與妻子吃年夜飯。 從業20年來, 工作強度巨大的葉其懂每天都早睡早起, 幾乎從不參加夜間的娛樂活動。 “做四休一”的工作節奏讓他難有時間出去旅遊。

儘管他幾乎已獲得了郵政行業的所有榮譽, 擁有了一定的行業知名度, 但他卻依然選擇堅守在一線送快遞、服務居民, 很多人對此不解, 他的回答十分簡單:“我就是願意做一隻都市里的小駱駝!”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