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文>正文

群居守口,獨居守心;家和業興,德留子孫「句句都是大智慧」

古人古訓, 古人的十大古訓, 句句精闢, 句句醒人, 句句都是大智慧。

1、群居守口, 獨居守心。

群處時, 管住嘴, 三思而後言。 與別人相處,

誇誇其談, 似乎眼界開闊, 知識淵博, 積澱豐厚, 豈不知給人的感覺是輕薄、膚淺和狂妄。 與別人相處, 想說即說, 毫無遮攔, 毫無回避, 往往無意中傷害他人。 沉默是金!

獨處時, 管住心, 三思而後行。 古人雲:“君子之心, 昭之天下, 不可使人不知。 ”每當夜深人靜時, 獨自內觀其心, 自己的真實面目就會浮現眼前。 一個人獨處時, 常常想著別人對自己的好處, 你就會善待每一個人。

2、以善為本, 以和為貴。

古人雲:“禍福無門, 惟人自召。 ”以善為本, 隨時把善意傳達給別人, 別人也會把更多的善意回應給我們, 久而久之, 我們就積攢下了福分, 自己的快樂有人分享, 也能夠分享到他人的快樂。

《周易》:“和氣致祥, 乖氣致戾。 ”意思是和氣能帶來吉祥, 乖張會導致禍殃。 對人和顏悅色, 一團和氣, 自然人人樂於親近。 和為貴, 使我們擁有良好和諧的人際關係。

3、大處著眼, 小處著手。

大處著眼, 是心有大格局;小處著手, 是腳踏實地。 夢想曾經遠在天邊, 現實卻是近在咫尺。 在虛幻與現實之間一定要保持清醒的頭腦。

老子說:“千里之行, 始於足下。 ”人做事, 不能眼高手低。 做不得小事, 何以做大事?“一屋不掃, 何以掃天下?”

4、抱樸守拙, 難得糊塗。

老子說, “處其厚, 不居其薄;處其實, 不居其華”, 意為抱樸守拙。 朴為天性, 拙為智慧。 樸拙者最初給人的印象, 或許是木訥, 是愚鈍, 久與處之, 則使人愈見其身上的真善美, 若金子久埋沙塵之中, 一旦為人發現, 刮垢磨光, 愈見其光輝。

曾國藩說:“一味渾厚, 絕不髮露。 ”與其處世圓滑, 不如保持自然質樸;與其張顯才智, 不如難得糊塗。

5、順其自然, 樂天知命。

老子說:“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 ”世界上最大的法則是自然法則, 人的法則其實是最小的。 所以, 順其自然才是人類的生存之道。

《易經》:“樂天知命, 故不憂。 ”如果你盡了最大努力仍改變不了現狀, 那就接受命運, 順其自然吧!這也許是一種解脫。 凡事強求不得, 強扭的瓜不甜。

6、靈活應變,從容謹慎。

古人雲:“臨事無大小,皆貴乎智。智者何?隨機應變。”從一定意義上說,智者便是能謹慎行事,隨機應變,在困境中仍然從容不迫的人。

智在於治大,慎在於畏小,一次深思熟慮,勝過百次草率行動,堤潰自蟻穴,細微不可不慎。

恭為德首,慎乃行基,謹慎是“不糊塗”的基礎。一個處事謹慎的人,必然是頭腦清醒的人,必然是在大是大非面前不糊塗的人。

7、見善則遷,有過則改。

君子看到善行就傾心嚮往,有了過錯就迅速改正。

《左傳》:“過而能改,善莫大焉。”人難免會有過錯,只要及時改正就是好事。

《論語》:“小人之過也必文。”小人對於自己的過錯,總是千方百計地想掩蓋起來。古人將“遷善改過”提到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高度。

8、君子無爭,無好小利。

曾國藩說:“不與君子爭名,不與小人爭利,不與天爭高。”與世無爭,了卻凡塵;與人無爭,養性修生;於己無爭,亦淡亦濃亦從容。

與人爭,爭一點虛名,爭一點蠅頭小利。到頭來,不過是,爭得浮誇,爭得落寞,爭得兩敗俱傷。只因你爭不過如手中沙般的歲月,生命經不起你如此揮霍。

9、窮不失志,富不嫌妻。

王陽明說:“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人窮志不能短!人生一輩子,最重要的,是要有志氣。遠大的志向,能夠激勵我們永遠向前,而一個沒有志氣的人,人生沒有方向,跌跌撞撞,可能都找不到自我。

古人雲:“貧賤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患難與共、風雨同舟的貧賤夫妻情義深,恩愛甜如蜜,草房也是天堂。吃得好,穿得好,玩得好,不如結髮夫妻白頭偕老。

10、家和業興,德留子孫。

家和萬事興。一個家庭,父母是我們的根,夫妻是家和的基礎,上有老,下有小,安安穩穩,和和睦睦。

古人認為,積錢財留給子孫,子孫未必能守;積善書留給子孫,子孫未必能讀;不如積德留給子孫,使子孫繁榮。

古人又說,“賜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藝”“兒孫自有兒孫福,莫替兒孫作牛馬”。所以積財產留給子孫是最笨的辦法,只有積德、作善事,才是自己和子孫的無形財產。

6、靈活應變,從容謹慎。

古人雲:“臨事無大小,皆貴乎智。智者何?隨機應變。”從一定意義上說,智者便是能謹慎行事,隨機應變,在困境中仍然從容不迫的人。

智在於治大,慎在於畏小,一次深思熟慮,勝過百次草率行動,堤潰自蟻穴,細微不可不慎。

恭為德首,慎乃行基,謹慎是“不糊塗”的基礎。一個處事謹慎的人,必然是頭腦清醒的人,必然是在大是大非面前不糊塗的人。

7、見善則遷,有過則改。

君子看到善行就傾心嚮往,有了過錯就迅速改正。

《左傳》:“過而能改,善莫大焉。”人難免會有過錯,只要及時改正就是好事。

《論語》:“小人之過也必文。”小人對於自己的過錯,總是千方百計地想掩蓋起來。古人將“遷善改過”提到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高度。

8、君子無爭,無好小利。

曾國藩說:“不與君子爭名,不與小人爭利,不與天爭高。”與世無爭,了卻凡塵;與人無爭,養性修生;於己無爭,亦淡亦濃亦從容。

與人爭,爭一點虛名,爭一點蠅頭小利。到頭來,不過是,爭得浮誇,爭得落寞,爭得兩敗俱傷。只因你爭不過如手中沙般的歲月,生命經不起你如此揮霍。

9、窮不失志,富不嫌妻。

王陽明說:“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人窮志不能短!人生一輩子,最重要的,是要有志氣。遠大的志向,能夠激勵我們永遠向前,而一個沒有志氣的人,人生沒有方向,跌跌撞撞,可能都找不到自我。

古人雲:“貧賤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患難與共、風雨同舟的貧賤夫妻情義深,恩愛甜如蜜,草房也是天堂。吃得好,穿得好,玩得好,不如結髮夫妻白頭偕老。

10、家和業興,德留子孫。

家和萬事興。一個家庭,父母是我們的根,夫妻是家和的基礎,上有老,下有小,安安穩穩,和和睦睦。

古人認為,積錢財留給子孫,子孫未必能守;積善書留給子孫,子孫未必能讀;不如積德留給子孫,使子孫繁榮。

古人又說,“賜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藝”“兒孫自有兒孫福,莫替兒孫作牛馬”。所以積財產留給子孫是最笨的辦法,只有積德、作善事,才是自己和子孫的無形財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