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工人日報:一份糊塗判決書等於一樁“司法事故”

林琳

如果說, 一次公開公正公平的審判是一本法治教科書, 是對相關法律知識、要點, 法律程式, 法治思想, 法治思維的傳播, 那麼一份稀裡糊塗、漏洞百出的判決書應該算是一本反面教科書——向公眾展示這個法院、法官是多麼不負責任、水準欠缺和不稱職。

日前, 由陝西省咸陽市渭城區法院制發的一份判決書, 因出現“爹比兒子大兩歲”等數處離奇錯誤而引來網友圍觀。 4月8日, 該法院向媒體表示, 已安排法官修訂補正判決書並對此事進行調查。

而就在10天前, 江蘇南京江甯區法院一張傳票被曝光, 其中“傳喚事由”一欄顯示為手工填寫的“開房”字樣,

隨後該院澄清, 書記員將“開庭”誤寫成“開房”。

如此錯誤簡直讓人“懷疑人生”——這還是本該嚴肅嚴謹、準確權威的司法審判和司法文書嗎?

近年來, 在多個場合, 最高法相關負責人表態“讓熱點案件審判成為全民共用的法治公開課”。 可見, 社會關注度、熱度是普法的重要契機, 也形成了對相關司法機關適用法律的能力和水準的監督。 如果說, 一次公開公正公平的審判是一本法治教科書, 是對相關法律知識、要點, 法律程式, 法治思想、法治思維的傳播, 那麼一份稀裡糊塗、漏洞百出的判決書應該算是一本反面教科書——向公眾展示這個法院、法官是多麼不負責任、水準欠缺和不稱職。

從法律上來說, 判決書是審判活動的最終載體。 當事人拿到判決書, 所有法院認定的事實、證據、權利義務關係都寫在上面, 誰賠誰多少錢、誰向誰道歉、誰面臨處罰、誰的利益追索成功, 一旦判決生效, 各方當事人就要按照其載明的內容去做、去落實。 換句話說, 整個案件審判工作的精華實際上都濃縮在了這一紙裁判文書上。 如果說法官審了半天、雙方爭了挺久、證人到庭了、證物也齊全了, 耗費了不少司法資源, 結果判決書一下, 錯字連篇、邏輯不通、硬傷累累, 那麼很容易讓人對判決的公信力產生懷疑。 因此, 對判決書的規範性、準確性、邏輯性、法律性等, 都有相應的要求。

現實中, 我們對安全生產事故很敏感, 因為它關乎企業的財產、職工的生命。

某種意義上來說, 一份權責不清、錯誤百出的判決書, 對法院來說就是一次“司法事故”, 一次不僅關乎個案當事人利益, 更關乎所有公眾、關乎公平正義能否完整實現的“事故”。 如果把法院比作生產“法治產品”的車間、工廠, 那麼上述判決書顯然是一件“次品”, 有具體生產者、操作者的責任, 更有車間、工廠的管理之責。

從發展趨勢來說, 一方面, 最高法不斷推進、落實“法官對辦案品質終身負責”——製作判決書的品質顯然是辦案品質的應有之義;另一方面, 整個法院系統都在深入推進智慧法院建設和陽光司法, 開通審判流程、庭審活動、裁判文書、執行資訊四大公開平臺, 在滿足當事人知情權、參與權的同時, 自覺接受監督,

倒逼法官提升司法能力。 資料顯示, 截至今年2月底, 中國裁判文書網公開文書4278.3萬份, 訪問量133.4億人次, 用戶覆蓋210多個國家和地區, 成為全球最大的裁判文書資源庫。 如果上述判決書也進入了“裁判文書資源庫”, 對法治建設、法治國家來說, 真不是什麼光彩的事。

新時代對司法審判工作, 對法官的法治素養、職業精神、敬業精神, 提出了更高要求。 法律工作的每一個環節都應該是嚴肅嚴謹、“眼裡不揉沙子”的, 也應該有相應的制度、措施、人員去及時發現問題, 糾錯糾偏。 陽光司法的力量值得期待, 包括倒逼那些失職失能行為少之又少。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