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這場產房裡的戰爭,每五個孕婦就有一人會遇上

阿裡雲和青梧桐一起將GDM(妊娠糖尿病)檢出率提高到了83%, 更重要的是, 這項技術在孕婦孕8-12周的時候就能預測其是否為GDM高危人群,

這個數字能夠滿足醫生及患者的期待.。

文|蔣菲

產後第三天, 溫麗(化名)終於獲准進入新生兒重症監護室。 她套著無菌服, 隔著保溫箱的玻璃, 第一次深情凝望著自己的兒子——這是個體重剛過4斤的小傢伙, 正趴在柔軟的床墊上呼呼大睡。 溫麗攥緊的雙手慢慢放鬆下來, 手中的奶瓶灌滿了母乳, 她想笑, 咧開嘴卻成了哭, 這一刻她既慶倖, 又後怕, 無盡悔意湧上心頭, 因為低估妊娠期糖尿病危害拒絕就醫, 她差點失去了自己的第二個孩子。

被醫院“扣”下的孕婦

38歲的溫麗幾乎是被醫院“扣”下的。

幾分鐘前, 她做完孕檢, 拿起報告, 甩頭就走, 一名護士疾步追出, 在吉林省婦幼保健院門口將她攔下。

“你不能走!必須馬上住院!”護士的口吻談不上客氣,

她見慣了自以為是的病人, 卻沒見過這麼固執的病人, 明明妊娠期糖尿病篩查結果很糟糕, 還伴隨著危險的高血壓, 溫麗卻還是那副不以為意的樣子, 孕齡32周的二胎媽媽, 總覺得自己不是頭一遭生孩子, 住院就是醫生拿來嚇唬人的。

“就算不為你自己想, 也為寶寶想一想!”護士漲紅了臉, 在大庭廣眾之下。 圍觀的人越聚越多, 溫麗只好妥協, 先回診室, 聽聽專家的建議再說。

溫麗之前就逃過一次。 孕24周第一次糖篩時, 她就被查出餐後兩小時血糖偏高, 當時溫麗以“回家少吃點糖和澱粉含量高的食物不就行了”為由, 徑直離開醫院, 沒去詢問醫生。

僅僅過了8周, 化驗單上的結果就急劇惡化:空腹血糖7.1mmol/L, 餐後兩小時12.3mmol/L,

這些指標就是宣判, 溫麗已經患上妊娠糖尿病(GDM)了。

GDM可能發生在孕期的任何階段, 孕早期會導致胎兒流產, 孕中期會造成胎兒心肺畸形, 孕晚期會讓胎兒因缺氧死于宮內, 最糟糕的情形下, 母嬰的生命都會受到威脅。

望著對危險渾然不覺的溫麗, 主管醫生付雪梅打定主意, 一定要把人留在醫院, 她建議, “你聽聽寶寶自己的意見吧, 試著數一下胎動的次數。 ”

溫麗沉默了, 她的確察覺, 寶寶最近不怎麼愛鬧騰了。 接下來的一個小時, 孕婦和醫生一起監測胎動, 可是僅捕捉到了一次, 正常情況是每小時3~5次。 付雪梅解釋, 對GDM孕婦來說, 這可能是寶寶缺氧的前兆, 高血糖影響胎盤的血氧供應, 供氧減少, 導致胎兒宮內缺氧。

溫麗不倔了, 當天就住進了病房。

那些產房裡的糖媽

住院後, 溫麗馬上接受了控制血糖的治療, 傳統的營養治療已經無效, 她需要每天注射三到四次胰島素。 付雪梅告訴她, 耐心接受治療, 爭取捱到順產。

隔壁床位的准媽媽, 每半個小時都要紮滅酮體(治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措施),

有一次針頭還沒紮進去, 一擠手上的針孔就開始往外冒血。

另一個床位的糖媽, 因為GDM觸發眼底疾病, 出現視物模糊, 她抓著旁人哭訴, 生怕看不到自己寶寶出生後的樣子……

除了胰島素, 溫麗還要掛硫酸鎂, 一種用來解除痙攣的藥, 輸液管的液體滴得很慢, 溫麗一動不動躺在床上, 除了把手露在外頭, 將自己和寶寶裹在白色床單下, 仿佛這樣就能保護孩子。

無聊至極的時候,溫麗會睜大眼睛盯著注射液一滴滴往下落,心裡默數著一、二、三……緩慢的滴速,拉長了病房裡的時間,也放大了糖媽們等待中的煎熬與痛苦。

有針紮,有藥吃,至少說明情況還在醫生的掌控之中,真正令糖媽們膽戰心驚的是,腹中的寶寶會突發缺氧。

從發現胎兒缺氧到讓胎兒儘快出世,留給醫生們的反應時間非常短暫。就算借助胎心監護儀這類現代醫學儀器,發現險情仍需仰仗醫生們的雙眼和經驗,心電圖上一次微不可查的曲線下降,都有可能是寶寶在子宮中發出的求救信號。

住院僅兩天,查房的醫生就發現溫麗出現了胎心減速的跡象。付雪梅評估,胎心頻發晚期減速,胎兒正處缺氧中,隨時可能窒息,必須馬上剖腹產。

這時,溫麗在外出差的丈夫剛好趕到病房門口,見到的第一幕就是妻子被簇擁著推進了手術室,夫妻倆甚至來不及打個照面。

新生兒的第一道坎

冰冷的手術刀劃過肚皮,名叫濤濤的男孩告別熟悉的子宮,被一雙陌生的大手接到人間。

他雙眼緊閉,四肢瘦弱,發出兩聲微弱的哭聲就沒了動靜,過稱時體重不足4斤。

來不及感受母親的懷抱,濤濤就被護士送進了新生兒重症監護室的保溫箱。剛剛降世,男孩就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一道坎——低血糖。

付雪梅向門外的家屬解釋,濤濤出生前一直處在母親體內血糖較高的環境中,出生後,母體血糖供給突然中斷,新生兒的血糖會急劇下降。

如果嚴重的低血糖持續或反復發作,會損害新生兒的腦細胞,直接影響智力發育。必要時,醫生會給濤濤靜脈注射葡萄糖,以維持血糖平衡。

溫麗回到產房,看到別的媽媽在給孩子餵奶,新手爸爸在笨手笨腳地給孩子換尿布,一邊挨著媳婦的批評一邊發出樂呵呵的笑聲,還有那一波波來探望的家人,圍著病床分享著家庭新添成員的喜悅,她卻不得不轉過頭,默默忍受和兒子的離別之苦。

產後第3天,溫麗終於可以好好看眼兒子,她目不轉睛地注視著濤濤,重複著“媽媽來了,媽媽來看你了”。濤濤大多數時候一動不動,有時候身子會突然一抖,就像被嚇著一樣,有時會暫停呼吸兩三秒,然後又繼續呼吸,每一次細微的變化都牽動著溫麗的心。

每五個孕婦就有一個GDM患者

醫學界對GDM的關注與研究,至今已跨越了3個世紀。早在1892年,醫生就首次明確妊娠期高血糖與多種不良妊娠結局有關。和很多疾病一樣,早發現、早干預、早治療,能有效降低GDM對母嬰造成的危害。

國際上普遍採用的GDM診斷方法分口服100g葡萄糖粉和75g葡萄糖兩種。2011年12月,我國衛生行業標準出臺,建議孕婦在妊娠24~28周,採用75g糖耐量試驗進行GDM篩查。

隨著二孩政策的放開,付雪梅和同事感受最深的變化是,高齡孕婦的數量迅速增加,伴隨而來的GDM患病率的增加,“保守估計,患病率在五分之一左右,也就說,每五個孕婦就有一個GDM患者。”

糖尿病智慧管理模型

有資料顯示,40歲以上的二孩媽媽發生妊娠糖尿病的概率是20歲到30歲孕婦的8.2倍,這些都在提示人們重視GDM的規範化管理。

遺憾的是,儘管糖篩試驗是檢測GDM的金標準,但其檢出率在百分之六十到七十之間,檢出率低,存在假陽性。

於是,一些如基因檢測的輔助檢測手段,也開始加入擊退GDM的大軍。

人工智慧提供的新方案

“以往通過基因檢測手段預測GDM的檢出率在70%左右。”阿裡雲精准醫療科學家顧斐介紹,“這個數字對醫院來說是條合格線,也就是說,患者可以用這一技術也可以不用。”

阿裡雲機器智慧首席科學家閔萬里披露ET醫療大腦新進展

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科學家們意識到也許可以用機器學習來提高檢測GDM的檢出率。專注於“慢病精准醫療”的青梧桐健康基因,與阿裡雲一拍即合,阿裡雲通過青梧桐提供的臨床資料和體檢資料,對資料進行預處理,提取有用的資料特徵,構建機器學習模型。

“據文獻報導,與GDM相關的指標高達100多項,但尚未有明確的概率計算。”顧斐說,“我們通過構建診斷模型,讓系統不斷學習進化,最終系統自己就會變成一名‘醫生’,為患者預測患病率,並告訴他們哪些因素導致你患上GDM,針對這些致病因素,系統還可以為患者量身定制干預手段。”

如今,阿裡雲和青梧桐一起將GDM檢出率提高到了83%,更重要的是,這項技術在孕婦孕8-12周的時候就能預測其是否為GDM高危人群,這個數字能夠滿足醫生及患者的期待,從而走入臨床。目前,這一技術已經在北京協和醫院、吉林省婦幼醫院等十餘家三甲醫院落地。

近30天后,濤濤的血糖得以控制,體重也增到5斤,奶量從1ml慢慢增加到30ml,終於可以回到母親溫暖的懷抱,至此,這場保衛糖媽媽母子的戰爭才算告一段落。

另一位糖媽媽,在出院前特意向付雪梅致謝,她感謝醫生幫她及早發現GDM,通過營養指導,體重減了10斤,血糖也恢復了平衡,她未來不至於患上2型糖尿病,而她即將出世的孩子,也最大可能地避開了這種與人纏鬥終身的慢性病。

無聊至極的時候,溫麗會睜大眼睛盯著注射液一滴滴往下落,心裡默數著一、二、三……緩慢的滴速,拉長了病房裡的時間,也放大了糖媽們等待中的煎熬與痛苦。

有針紮,有藥吃,至少說明情況還在醫生的掌控之中,真正令糖媽們膽戰心驚的是,腹中的寶寶會突發缺氧。

從發現胎兒缺氧到讓胎兒儘快出世,留給醫生們的反應時間非常短暫。就算借助胎心監護儀這類現代醫學儀器,發現險情仍需仰仗醫生們的雙眼和經驗,心電圖上一次微不可查的曲線下降,都有可能是寶寶在子宮中發出的求救信號。

住院僅兩天,查房的醫生就發現溫麗出現了胎心減速的跡象。付雪梅評估,胎心頻發晚期減速,胎兒正處缺氧中,隨時可能窒息,必須馬上剖腹產。

這時,溫麗在外出差的丈夫剛好趕到病房門口,見到的第一幕就是妻子被簇擁著推進了手術室,夫妻倆甚至來不及打個照面。

新生兒的第一道坎

冰冷的手術刀劃過肚皮,名叫濤濤的男孩告別熟悉的子宮,被一雙陌生的大手接到人間。

他雙眼緊閉,四肢瘦弱,發出兩聲微弱的哭聲就沒了動靜,過稱時體重不足4斤。

來不及感受母親的懷抱,濤濤就被護士送進了新生兒重症監護室的保溫箱。剛剛降世,男孩就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一道坎——低血糖。

付雪梅向門外的家屬解釋,濤濤出生前一直處在母親體內血糖較高的環境中,出生後,母體血糖供給突然中斷,新生兒的血糖會急劇下降。

如果嚴重的低血糖持續或反復發作,會損害新生兒的腦細胞,直接影響智力發育。必要時,醫生會給濤濤靜脈注射葡萄糖,以維持血糖平衡。

溫麗回到產房,看到別的媽媽在給孩子餵奶,新手爸爸在笨手笨腳地給孩子換尿布,一邊挨著媳婦的批評一邊發出樂呵呵的笑聲,還有那一波波來探望的家人,圍著病床分享著家庭新添成員的喜悅,她卻不得不轉過頭,默默忍受和兒子的離別之苦。

產後第3天,溫麗終於可以好好看眼兒子,她目不轉睛地注視著濤濤,重複著“媽媽來了,媽媽來看你了”。濤濤大多數時候一動不動,有時候身子會突然一抖,就像被嚇著一樣,有時會暫停呼吸兩三秒,然後又繼續呼吸,每一次細微的變化都牽動著溫麗的心。

每五個孕婦就有一個GDM患者

醫學界對GDM的關注與研究,至今已跨越了3個世紀。早在1892年,醫生就首次明確妊娠期高血糖與多種不良妊娠結局有關。和很多疾病一樣,早發現、早干預、早治療,能有效降低GDM對母嬰造成的危害。

國際上普遍採用的GDM診斷方法分口服100g葡萄糖粉和75g葡萄糖兩種。2011年12月,我國衛生行業標準出臺,建議孕婦在妊娠24~28周,採用75g糖耐量試驗進行GDM篩查。

隨著二孩政策的放開,付雪梅和同事感受最深的變化是,高齡孕婦的數量迅速增加,伴隨而來的GDM患病率的增加,“保守估計,患病率在五分之一左右,也就說,每五個孕婦就有一個GDM患者。”

糖尿病智慧管理模型

有資料顯示,40歲以上的二孩媽媽發生妊娠糖尿病的概率是20歲到30歲孕婦的8.2倍,這些都在提示人們重視GDM的規範化管理。

遺憾的是,儘管糖篩試驗是檢測GDM的金標準,但其檢出率在百分之六十到七十之間,檢出率低,存在假陽性。

於是,一些如基因檢測的輔助檢測手段,也開始加入擊退GDM的大軍。

人工智慧提供的新方案

“以往通過基因檢測手段預測GDM的檢出率在70%左右。”阿裡雲精准醫療科學家顧斐介紹,“這個數字對醫院來說是條合格線,也就是說,患者可以用這一技術也可以不用。”

阿裡雲機器智慧首席科學家閔萬里披露ET醫療大腦新進展

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科學家們意識到也許可以用機器學習來提高檢測GDM的檢出率。專注於“慢病精准醫療”的青梧桐健康基因,與阿裡雲一拍即合,阿裡雲通過青梧桐提供的臨床資料和體檢資料,對資料進行預處理,提取有用的資料特徵,構建機器學習模型。

“據文獻報導,與GDM相關的指標高達100多項,但尚未有明確的概率計算。”顧斐說,“我們通過構建診斷模型,讓系統不斷學習進化,最終系統自己就會變成一名‘醫生’,為患者預測患病率,並告訴他們哪些因素導致你患上GDM,針對這些致病因素,系統還可以為患者量身定制干預手段。”

如今,阿裡雲和青梧桐一起將GDM檢出率提高到了83%,更重要的是,這項技術在孕婦孕8-12周的時候就能預測其是否為GDM高危人群,這個數字能夠滿足醫生及患者的期待,從而走入臨床。目前,這一技術已經在北京協和醫院、吉林省婦幼醫院等十餘家三甲醫院落地。

近30天后,濤濤的血糖得以控制,體重也增到5斤,奶量從1ml慢慢增加到30ml,終於可以回到母親溫暖的懷抱,至此,這場保衛糖媽媽母子的戰爭才算告一段落。

另一位糖媽媽,在出院前特意向付雪梅致謝,她感謝醫生幫她及早發現GDM,通過營養指導,體重減了10斤,血糖也恢復了平衡,她未來不至於患上2型糖尿病,而她即將出世的孩子,也最大可能地避開了這種與人纏鬥終身的慢性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