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一生學閉嘴

一生學閉嘴

遊宇明

在雜誌上讀到一句話:“兩年學說話, 一生學閉嘴”, 真是妙極!

一個人只要心智正常, 想學說話, 實在太容易了。 孩子一歲零三個月左右開始喊“爸爸”、“媽媽”、“爺爺”、“奶奶”, 再過兩三個月, 就會說:“吃飯”、“睡覺”、“喝水”等等, 到了兩三歲, 基本上什麼話都會說了。

我們一生最難學會的活兒是閉嘴。 人的本質是偏愛自我表現, 希望以自己的思想去影響別人的, 正因為如此, 世間喜歡高談闊論的人永遠比喜歡默不作聲的人多。 走在公共汽車上, 你耳朵裡一片嘰嘰喳喳;坐在飛機上, 你耳朵裡依然一片嘈嘈切切。

或許是有感於國人很愛說話這個毛病吧, 老祖宗造出了“話多必失”、“沉默是金”這樣的成語進行告誡。

仔細想來, 人在兩種情況下最喜歡說話, 一是人微言輕, 一是位高權重。 人微言輕, 往往被人忽視, 為了刷存在感, 某些人就會開足說話的火力, 哪怕一些話被人當成笑談也無所謂, 當年的鳳姐就是其中一個典型。 位高權重, 出外有人提包, 乘車有人開門, 進辦公室有人倒茶, 當然會覺得自己無比重要, 不發佈一些指示、不多做幾個報告似乎對不住這份無上的威風, 於是, 口裡的話不自覺地多了起來。

只是, 智慧與思想從來不是以話多話少作為判斷標準。 有的人一輩子話很多, 但說話不過腦, 一句句話都淪為語音垃圾;有的人一生慎言,

但說出的話都是深思熟慮的, 讓人聽了之後深受啟發, 無形中生出敬意。

學會閉嘴可以一步步壯大自己。 人的經歷、智慧總是有限的, 在自己沒有多少真知灼見的時候, 少說, 多聽、多看、多做, 默默地將別人腦子裡的知識和為人處事的方式學過來, 我們才能培養自己出類拔萃的才幹。

中國是個中庸的國度, 所謂中庸就是“無過無不及”, 說話、做事要把握分寸。 一件事, 未作充滿瞭解就隨意發言是不負責任的, 也容易招來指責。 相反, 不清楚時不亂說話, 一旦知道了真相便及時揭示出來, 你會受到眾人的尊敬。 所謂“閉嘴”, 不是不說話, 是不說沒有根據的話。

“閉嘴”還會讓人感受到心靈的魅力。 亂說話是思想淺薄的表現,

人一淺薄, 別人就不願意花功夫瞭解你、走近你。 而適時“閉嘴”會使人感到神秘深沉、心藏大智慧, 別人會更有走向你的興趣與激情。 這道理就像一樹梅花生長在平地, 你會視而不見;如果它在幽谷裡, 你無意發現了它, 你的興奮不知會增長多少倍。

學會“閉嘴”, 自然不是要變得有城府, 更不是主張陰毒, 而是希望我們的話語最大限度地與思想、意義結伴。 當一個明白了何時該說話、何時該閉嘴, 再沉重的生活, 在他手裡也會變得雲淡風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