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鋰電四大材料2018賬期追蹤調查

2018年, 對鋰電四大材料來說, 價格和賬期聯動, 就如同一條船上的兩根舷。

高工鋰電調研發現, 今年一季度, 除過三元正極材料受鈷價攀升影響現款現貨外, 負極材料、電解液、新進隔膜供應商均不同程度在賬期上對動力電池作出調整, 主流隔膜隨著近期價格逐步穩定, 賬期尚未出現大幅變動。

客觀來看, 鋰電池四大關鍵材料由於所處的原材料環境、市場格局均有不同, 各大細分材料企業在與電池企業進行商務談判時, 賬期策略也各有不同。 總的來說, 三元正極材料和負極材料企業還佔據主導權,

電解液和隔膜面臨電池企業時還比較被動。

➤三元正極材料:現款現貨後發貨期仍延時

目前來看, 三元材料在鋰電池四大關鍵材料中佔據強勢主導地位。 有電池企業銷售高管向高工鋰電感歎:現在三元(材料)都不是一個月漲一次, 已經到了每週漲一次的頻率。

➤負極材料:成本不透明賬期可自控

目前矽碳負極材料還處於人造石墨摻矽的初級階段, 離真正的規模化尚有一定時間。 動力電池市場的主流負極材料仍然以人造石墨為主, 而今年隨著一波產能釋放、主流負極企業加大石墨化成本管控等, 人造石墨尚有可下調的空間。

值得注意的是, 人造石墨囿於原材料價格差大、工藝的不同, 每家負極企業降價幅度並不透明,

因此在對電池企業的賬期方面也各有側重和調整。

目前一位國內排名前五的主流負極企業高管明確向高工鋰電表示, 公司對電池企業的賬期已經縮短, 由之前的5個月調整為3個月。

➤電解液:生與死這是一個問題

價格腰斬後, 電解液鋰電市場一片人心惶惶。 目前, 電解液正陷入一輪價格肉搏戰, 賬期無可避免地成為各家企業加強與電池客戶談判的籌碼。

此前2-3個月的賬期一度被延長, 甚至最高者調整到一年。 一方面, 受碳酸鋰和六氟磷酸鋰價格下調, 電解液聯動;另一方面, 電解液企業為擴大市場份額, 順應電池企業降價節奏, 在價格和賬期方面作出讓步。

有電解液高管表示, 價格戰廝殺不僅攪亂行業秩序,

也一再壓低了各自的毛利。

現在最關鍵的已經不是賬期問題, 哪怕客戶回款慢一些, 如果產品毛利還在, 公司還有盈利的可能。 但一味價格戰, “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得不償失。 預計隨著價格的一再拼殺, 市場洗牌將淘汰不少中小規模的電解液企業。

➤隔膜:延長賬期成為競爭策略

與電解液面臨同樣降價命運的隔膜, 並沒有出現惡性價格戰。 在賬期方面, 一般而言, 隔膜企業給電池企業的週期統一在30天左右。 目前, 國內主流隔膜企業基於產品、技術實力及與客戶的深度合作, 在賬期上基本維持原有幅度。

但隨著動力電池需求的爆發, 進入隔膜領域的各路資本日漸增多, 不少小幅量產的新進隔膜企業為快速打開市場局面,

在價格和賬期方面對客戶雙雙進行鬆動。 市場上已經有隔膜企業報出60天的賬期。 有業內人士認為, 為導入電池企業供應鏈, 新進隔膜企業或許將在賬期上作出更大讓利。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