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13歲男孩撿到國寶皇后之璽上交,45年後受表彰

中國歷史上有許多的封建王朝, 朝代更迭是很頻繁的, 每一個皇帝都有一個遺憾, 那就是他們沒有玉璽。 這個玉璽便是秦始皇專門讓李斯製作的那個, 上面刻著“受命於天, 既壽永昌”八個大字, 這塊玉璽被認為是真正的玉璽, 可是此玉璽早就消失不見了, 每一個皇帝都只能自己做玉璽。

除了真正的傳國玉璽, 歷史上還有一個玉璽也是非常的出名, 那就是呂後的玉璽, 這玩意在古代絕對是權利的象徵, 再加上古代是男權社會, 女性能有這個絕對是不敢想的。 呂後作為一個女性, 和慈禧之類的一樣, 垂簾聽政, 將國家大權拿在手中, 她的玉璽歷史價值是非常高的, 可惜也是早就消失不見。

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 這塊玉璽被找到, 有趣的是, 它能被找到完全是個意外。 一位小學生就曾發現了一塊璽而轟動了文物界。 他就是孔忠良。

現在說起拾金不昧, 很多人都會呲之以鼻, 但是在以往這是多麼常見的一件事。 正是那首著名歌曲“我在馬路邊, 撿到一分錢, 把它交到員警叔叔手裡邊”唱遍全國各地的大街小巷的時候。 45多年前, 13歲小學生孔忠良在放學途中撿到一枚發光的白色小石頭, 出於好奇就小心翼翼地裝進書包拿回了家。

回到家便和父親說了這件事, 他父親看到後發現是一枚印章, 心想或許是個文物。 要好好保護, 把它上交國家。 於是第二天, 孔忠良和父親把這枚小石頭送到陝西省博物館。
​​

經專家鑒定, 這是塊上好的新疆和田羊脂玉,

玉石上雕刻的是一隻螭虎, 更讓專家驚訝的是玉石上雕刻著“皇后之璽”四個篆體字, 藝術價值極高。

專家們查閱許多古代文獻, 發現《漢官舊儀》上記載有:“皇后玉璽, 文與帝同。 皇后之璽, 金螭虎紐。 ”而“皇后之璽”的發現地在呂後與劉邦合葬的封土之西約一公里的陵園之內, 其形制、式樣、印文內容及字數均與文獻所載相符, 經研究、鑒定, 當為呂後之印璽無疑。 ​


關於皇后之璽:

高2釐米, 邊長2.8釐米, 重33克, 以新疆和田羊脂白玉雕成。 該玉璽玉質之精美, 螭虎造型之生動, 璽文字體之規整大氣, 雕琢技法之嫺熟, 都是罕見的。 迄今為止, “皇后之璽”仍是兩漢時期等級最高且唯一的一枚帝后玉璽, 屬於國寶級文物。

“皇后之璽”玉印是漢代皇后玉璽的實物資料, 對研究秦漢帝后璽印有著十分重要的價值。 迄今為止, “皇后之璽”仍是兩漢時期等級最高且唯一的一枚帝后玉璽, 屬於國寶級文物。

當時有專家激動地說,這就是西漢呂後的“皇后之璽”,價值連城!而他和父親聽說是珍貴文物後,毫不猶豫地上交了。“它是我們的國寶,給國家肯定有很大的價值,保護文物是我們每個公民應盡的責任嘛。”當時他們沒要任何報酬,博物館的一位領導給了他和父親20元作為回家的路費。算是對他們捐獻文物的肯定與獎賞。後這塊玉璽經過多次輾轉,1991年陝西歷史博物館改建後,“皇后之璽”成為鎮館之寶之一。

陝西省神州漢文化保護發展基金會是全國唯一一家漢文化保護發展基金會,2012年4月成立。在準備表彰為大遺址保護做出貢獻的先進個人時,他聽一些專家說當年有個13歲的少年捐贈了國寶,便專門到村裡去尋找。2012年12月的表彰大會上,第一次受到表彰的孔忠良顯得有些激動:“沒想到,今天還有人想到我。雖然我的日子過得不算很好,但我沒有為我無償捐出這樣的無價之寶後悔過,我還會一如既往地為保護國家文物做貢獻。”

當時有專家激動地說,這就是西漢呂後的“皇后之璽”,價值連城!而他和父親聽說是珍貴文物後,毫不猶豫地上交了。“它是我們的國寶,給國家肯定有很大的價值,保護文物是我們每個公民應盡的責任嘛。”當時他們沒要任何報酬,博物館的一位領導給了他和父親20元作為回家的路費。算是對他們捐獻文物的肯定與獎賞。後這塊玉璽經過多次輾轉,1991年陝西歷史博物館改建後,“皇后之璽”成為鎮館之寶之一。

陝西省神州漢文化保護發展基金會是全國唯一一家漢文化保護發展基金會,2012年4月成立。在準備表彰為大遺址保護做出貢獻的先進個人時,他聽一些專家說當年有個13歲的少年捐贈了國寶,便專門到村裡去尋找。2012年12月的表彰大會上,第一次受到表彰的孔忠良顯得有些激動:“沒想到,今天還有人想到我。雖然我的日子過得不算很好,但我沒有為我無償捐出這樣的無價之寶後悔過,我還會一如既往地為保護國家文物做貢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