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黃志豪:學以致用 力爭品牌南海駛入“領跑時代”

近一個月以來, 南海黨政隊伍圍繞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四個走在全國前列”的重要要求, 興起了大學習、深調研的熱潮。

跨區域調研足跡走過江浙、市內四個兄弟區的同時, 區內大學習大討論的氛圍濃厚。 特別是市委書記魯毅4月10日到南海調研督導後, 南海立即召開區委常委會。 目前, 南海已引進2家新能源汽車整車企業、9家動力電池汽車配套企業、6家氫動力汽車配套企業。 南海發展新能源汽車將重點瞄準氫動力汽車和人工智慧兩個方向發力。

第二個就是機器人產業。 近年來南海大力推動機器人應用, 出臺了機器人應用補貼措施。 南海機器人產業走的是自主研發、自主創新的路子, 接下來將深化與中國工程院的合作, 攻關核心技術, 研發具有本土智慧財產權的機器人, 將與順德一起推動佛山成為珠三角機器人製造的重要基地。

此外,

南海還要以千燈湖—三山片區為重要載體, 加快高端服務業發展; 以佛山南海電子資訊產業園為重要載體, 大力引進一批有影響力的電子資訊專案, 發展電子資訊和大資料產業;及早謀劃佈局智慧公共安全產業, 大力發展安全產業。

談開放新格局

加強國內區域競合“造船出海”謀新發展

記者:南海作為全省改革開放的先行軍, 面對國家“一帶一路”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時代機遇, 南海如何堅持全球視野, 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在這個新格局中佛山西站該如何發揮作用?

黃志豪:以開放謀發展歷來就是南海的強項, 我們一定要傳承開放發展的思維, 重點在兩個方面構建全面開放新格局。

首先是建好開放發展的平臺。 在廣佛同城上, 南海要建設好滘口—五眼橋、三山—東沙合作區兩個合作共贏的平臺;在搶抓粵港澳大灣區歷史機遇上, 南海要抓住粵港澳高端服務示範區建設平臺和“香港+佛山”的發展機遇, 推動粵港澳創新資源和製造業更加緊密融合; 而借助佛山西站這個重要節點,

南海還將圍繞粵桂黔高鐵經濟帶合作試驗區(廣東園)發展總體規劃, 重點推進佛山西站樞紐新城建設, 加快啟動建設廣東會展中心專案, 爭取在今年7月舉辦一個粵桂黔高鐵經濟帶合作論壇, 推動粵桂黔農業、旅遊、傢俱、鋁型材等產業更深入合作對接。

第二, 順應企業跨界創新發展的浪潮, 南海將搶抓“一帶一路”的發展機遇, 整合區域內開放發展資源建設全球產品跨界創新中心, 以“造船出海”的形式謀求更大範圍、更高層次的開放合作。 隨著全球創新資源加速流動, 南海還要構建法制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 這將是南海打造全面開放新格局的重要基礎。

談社會治理新格局

傳承“活”的品質 成就“治”的品牌

記者:省委書記李希在佛山調研時強調, 要把現代技術與傳統手段結合起來, 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 為全省建設最安全穩定、最公平正義、法治環境最好的地區探索有益經驗。 南海作為廣佛核心區, 在營造共建共治共用社會治理格局方面有哪些計畫?

黃志豪:對南海而言, 營造共建共治共用的社會治理新格局, 必須不斷強化黨建引領, 傳承“活”的品質, 整治“亂”的現象, 成就“治”的品牌。 結合人民群眾最關切的幾個問題, 黨建引領要在環境污染整治、安全生產和消防安全整治、兩違用地整治等方面突出引領作用。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南海要推動環境污染整治,要兩手抓好廣佛跨界河湧治理和空氣污染治理。第一手是自上而下的環保監管,大力推進嚴格執法和鐵腕治汙;第二手就是自下而上的發動,持續推進“三進三查九嚴管”“十年百萬圖”等工作,發動最廣泛的社會力量共同參與環境污染整治工作。去年以來,南海深刻吸取安全生產事故教訓,開展史上最嚴、力度最大的安全生產整治行動。接下來,南海要一鼓作氣把安全整治進行到底,推動隱患整治來個翻天覆地的變化。

持續深入開展整治“亂”的現象的工作,要求南海必須創造更多的平臺,同時要充分地讓群眾在這些平臺上實現共治共用,讓黨委、政府、企業、群眾對社會治理的難點問題、硬骨頭問題達成共識進而共同行動,共用美麗南海、平安南海和和諧南海的成果。

文/佛山日報記者李靜 珠江時報記者劉永亮、李華 通訊員南宣

責編/Ling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南海要推動環境污染整治,要兩手抓好廣佛跨界河湧治理和空氣污染治理。第一手是自上而下的環保監管,大力推進嚴格執法和鐵腕治汙;第二手就是自下而上的發動,持續推進“三進三查九嚴管”“十年百萬圖”等工作,發動最廣泛的社會力量共同參與環境污染整治工作。去年以來,南海深刻吸取安全生產事故教訓,開展史上最嚴、力度最大的安全生產整治行動。接下來,南海要一鼓作氣把安全整治進行到底,推動隱患整治來個翻天覆地的變化。

持續深入開展整治“亂”的現象的工作,要求南海必須創造更多的平臺,同時要充分地讓群眾在這些平臺上實現共治共用,讓黨委、政府、企業、群眾對社會治理的難點問題、硬骨頭問題達成共識進而共同行動,共用美麗南海、平安南海和和諧南海的成果。

文/佛山日報記者李靜 珠江時報記者劉永亮、李華 通訊員南宣

責編/Ling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