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寶寶免疫力低這樣調理很有用

免疫力的含義

醫學上所說的免疫力, 它是人體免疫系統進行自我保護的一種能力, 主要的任務之一是身體抵抗細菌或病毒等感染的能力。 簡而言之, 機體識別和清除抗原性異物的整個過程, 叫免疫。

健全的免疫系統三大功能:

1、防禦功能:保護機體不受損害, 幫助機體消滅外來的細菌、病毒以及避免發生疾病。

2、穩定清潔功能:不斷清除衰老死亡的細胞, 保持體內的淨化更新。

3、監控功能:及時識別和清除染色體畸變或基因突變的細胞, 防止癌瘤的發生。

免疫系統是一個由許多環節共同發揮作用的系統,

不同環節起到不同的作用, 人的免疫力有一部分是與生俱來的, 另外一部分則需要經過後天不斷完善、成熟。 寶寶出生後的免疫力變化:

寶寶出生後, 由於各系統的發育還未完全, 其免疫系統需要2-3年的時間才能被真正啟動而發揮作用, 所以在這段時間內, 孩子自身的免疫功能相當低, 很容易被病原體乘虛而入。 但母乳餵養的孩子極少生病, 這是因為母體的免疫球蛋白(抗體)可以通過乳汁, 主要是初乳傳遞給寶寶, 使寶寶具有抵抗疾病的能力。

此外, 寶寶在胎兒期從母親胎盤也可獲得一部分抗體。 所以一般來說, 6個月以內的寶寶是不容易生病的。 而6個月以後, 寶寶體內來自母體的免疫球蛋白的濃度逐漸下降到最低點,

同時自身的免疫系統還沒有被啟動, 進入了醫學上所稱的“生理上的免疫功能不全期”, 這個時期的寶寶體內免疫物質含量很低, 抵抗力比較差, 極易受到疾病的侵襲。

免疫缺陷

所謂免疫缺陷, 是指機體免疫系統某些方面因素, 由於先天發育不全, 或後天損害而造成的免疫功能障礙。 由此而產生的一組臨床綜合征, 稱為免疫缺陷病。

小兒免疫缺陷病一般可分為兩種, 一種是先天性免疫缺陷病, 這是由於孕婦在懷孕初期感染了病毒, 並通過胎盤引起胎兒的宮內感染, 從而導致胎兒免疫系統先天性發育不良。

另一種是因後天受某些因素刺激、疾病及某些藥物作用而導致免疫功能低下, 這稱為繼發性免疫缺陷病。

先天性免疫缺陷病大多有遺傳傾向, 患者從嬰幼兒開始起病。 臨床特徵為全身抗感染功能低下, 容易反復出現各種系統的感染, 其中以呼吸系統感染最為常見。

此外, 也有些患兒會出現合併濕疹、血小板減少症、貧血、手足抽搐、癲癇、心血管畸形、過敏性疾病等。 而且年齡越小, 病情越重, 抗生素治療效果欠佳, 治療難度較大。

免疫檢查

免疫力檢查是怎麼回事?免疫力的評估主要靠兩方面, 一是臨床表現, 二是免疫功能的實驗室檢測。

1、較輕的免疫力降低, 主要靠臨床表現來判斷。

當人體免疫功能失調, 或者免疫系統不健全時, 感冒、扁桃體炎、哮喘、支氣管炎、肺炎、腹瀉、過敏等疾病就會反復發作, 此時最好就醫檢查寶寶的免疫力了。

其次, 醫生也可能會讓寶寶做一些化驗, 包括免疫五項、化驗查血鋅銅等微量元素檢測、以及血常規。

2、重的免疫力低下, 也就是醫學所說的免疫缺陷。

免疫缺陷可以通過實驗室檢測出來, 並且檢測的實驗室指標是客觀的。 通過細胞免疫、體液免疫、吞噬功能等三方面的檢測,

80%的免疫缺陷都可以被發現。 免疫缺陷主要有三大臨床表現:反復感染、易發生自身免疫性疾病、易患惡性腫瘤。 這與一般意義上的免疫力低下, 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容易生病”不同。

需要說明的是, 寶寶的免疫力不能單純以是否“容易生病”或者感染的次數多少來衡量。 以感冒為例, 不能說1年患10次感冒的寶寶就比1年患1-2次感冒的寶寶在免疫力方面有問題。 一般情況下, 正常人感冒通常3-5天就好了, 而免疫力有問題的人往往不易恢復, 可能還會發展成肺炎;正常人感冒, 用幾天藥後就好了, 而免疫力有問題的人治療效果差。 另外, 反復發生中耳炎、反復皮膚感染、其他反復感染, 影響到生長發育, 要注意有免疫力問題。

免疫力下降怎麼辦

1、多喝水,保持黏膜濕潤,使其成為抵擋細菌的重要防線。

大約36 公斤(80磅)以下的寶寶,一天應喝的水量是每10 磅體重對應250 毫升( 也就是體重18 公斤的寶寶每天該喝1000毫升的水) 。

2、加強營養, 增強寶寶抗病能力。

寶寶剛斷奶時,要注意選擇營養豐富、葷素搭配、容易消化的食物,如肉、魚、蛋、豆類和新鮮蔬菜等。開始應喂些爛飯、軟飯,菜要切碎、魚要去刺。飲食要定時,除一日三餐外,可適當加1-2 次餅乾、豆漿、牛奶、水果等。

3、鍛煉身體,讓寶寶多接觸陽光、新鮮空氣和冷水。

對於剛出生7、8個月的嬰兒來說,讓他多爬是最好的鍛煉方法. 幼兒則需要進行適量的全面鍛煉,每天運動1.5小時為宜,經常曬太陽以預防佝僂病。經常接觸冷水,可促進幼兒體溫調節的反應性,增強機體適應天氣變化的能力。

4、注意隨時給寶寶增減衣服。

5、保證寶寶有充足的睡眠。

6、傳染病流行期間,儘量不帶寶寶去公共場所,以減少感染機會。

7、一定要讓寶寶參加全程全量的計畫免疫。

8、適當為寶寶減壓,教給寶寶放鬆的技巧,適當安排活動,別讓壓力壓垮寶寶。

提高免疫力的食物

1水:人體最重要的成分是什麼?不是硬梆梆的骨頭,而是柔柔軟軟的水。嬰幼兒體表面積相對于體重比成人更高,水分蒸散流失多,更需要補充水分。水分充沛,新陳代謝旺盛,免疫力自然提高。6個月以內的寶寶,每天足夠的母乳或正確沖調的配方奶,一般情況下不少於800-1000毫升,可保證寶寶體內水分充足;

2黃、綠色蔬菜:

天天五份蔬果,不只是成人飲食的信條,也適合推廣到幼兒身上。纖維質可預防便秘,提供腸道通暢良好的吸收環境。水果的果寡糖幫助腸道益菌生長,就像在小腸大腸鋪一層免疫地毯一般。孩子若不喜歡蔬菜,可以將它剁碎,混合穀類或肉類做成丸子、餃子或餛飩,就容易接受了。

3菇類:

菇類能預防及改善許多心血管系統的富貴病,例如高血壓、動脈硬化。菇類還能增強免疫力,預防及對抗癌症,還含有豐富維生素B群,能紓解壓力,帶來好心情。

4糙米、薏仁:

五穀類是人類的主食,在嬰兒添加副食品時,首先要嘗試的是米粉、麥粉。斷乳之後,替代食物也是穀類。全穀類含胚芽和多醣,維生素B和E都豐富,這些抗氧化劑能增強免疫力,加強免疫細胞的功能。

5牛奶、黃豆:

牛奶和黃豆都屬於高蛋白食品,有增強呼吸道和內臟器官抗感染的作用,能防止病毒和細菌粘到呼吸道上。黃豆中的大豆蛋白被人體消化、吸收和利用的程度極高,它和乳蛋白同樣可以構成人體內的抗體。不過豆類及製品建議1歲後添加,鮮奶也一樣。

6堅果:

堅果含有大量的脂肪、蛋白質以及纖維,硒,維生素E和維生素A等營養素,這些都有助於提高人體免疫力,小部分堅果還能增加能量和克服饑餓。

7深水魚:

深水魚等脂質魚含有大量的OMEGA-3脂肪酸,可以對抗疾病,協助減低血內脂肪量,同時也可以預防與心臟病有關的血凝。這些魚包括鱈魚、大馬哈魚、金槍魚等,可以在家中烤熟或煮熟給寶寶吃,鮮美又營養。

8蕃茄:

蕃茄可說是活力食品,含有多種抗氧化強效因數,如蕃茄紅素、胡蘿蔔素、維生素C與E,可保護視力,保護細胞不受傷害,還能修補已經受損的細胞。生吃蕃茄或稍微烹煮都好,加入少量橄欖油,能溶解更多蕃茄紅素,效果更佳。

9優酪乳:

嬰幼兒正值身體快速增長及腦神經發育期,對蛋白質及鈣質的需求量相當高。所以乳類製品為嬰幼兒期最佳的營養來源。優酪乳是乳製品中,可以兼顧營養與改善腸道環境的飲品,很適合兒童期的需要,幼兒則要到滿一歲以後才能喝。

要注意有免疫力問題。

免疫力下降怎麼辦

1、多喝水,保持黏膜濕潤,使其成為抵擋細菌的重要防線。

大約36 公斤(80磅)以下的寶寶,一天應喝的水量是每10 磅體重對應250 毫升( 也就是體重18 公斤的寶寶每天該喝1000毫升的水) 。

2、加強營養, 增強寶寶抗病能力。

寶寶剛斷奶時,要注意選擇營養豐富、葷素搭配、容易消化的食物,如肉、魚、蛋、豆類和新鮮蔬菜等。開始應喂些爛飯、軟飯,菜要切碎、魚要去刺。飲食要定時,除一日三餐外,可適當加1-2 次餅乾、豆漿、牛奶、水果等。

3、鍛煉身體,讓寶寶多接觸陽光、新鮮空氣和冷水。

對於剛出生7、8個月的嬰兒來說,讓他多爬是最好的鍛煉方法. 幼兒則需要進行適量的全面鍛煉,每天運動1.5小時為宜,經常曬太陽以預防佝僂病。經常接觸冷水,可促進幼兒體溫調節的反應性,增強機體適應天氣變化的能力。

4、注意隨時給寶寶增減衣服。

5、保證寶寶有充足的睡眠。

6、傳染病流行期間,儘量不帶寶寶去公共場所,以減少感染機會。

7、一定要讓寶寶參加全程全量的計畫免疫。

8、適當為寶寶減壓,教給寶寶放鬆的技巧,適當安排活動,別讓壓力壓垮寶寶。

提高免疫力的食物

1水:人體最重要的成分是什麼?不是硬梆梆的骨頭,而是柔柔軟軟的水。嬰幼兒體表面積相對于體重比成人更高,水分蒸散流失多,更需要補充水分。水分充沛,新陳代謝旺盛,免疫力自然提高。6個月以內的寶寶,每天足夠的母乳或正確沖調的配方奶,一般情況下不少於800-1000毫升,可保證寶寶體內水分充足;

2黃、綠色蔬菜:

天天五份蔬果,不只是成人飲食的信條,也適合推廣到幼兒身上。纖維質可預防便秘,提供腸道通暢良好的吸收環境。水果的果寡糖幫助腸道益菌生長,就像在小腸大腸鋪一層免疫地毯一般。孩子若不喜歡蔬菜,可以將它剁碎,混合穀類或肉類做成丸子、餃子或餛飩,就容易接受了。

3菇類:

菇類能預防及改善許多心血管系統的富貴病,例如高血壓、動脈硬化。菇類還能增強免疫力,預防及對抗癌症,還含有豐富維生素B群,能紓解壓力,帶來好心情。

4糙米、薏仁:

五穀類是人類的主食,在嬰兒添加副食品時,首先要嘗試的是米粉、麥粉。斷乳之後,替代食物也是穀類。全穀類含胚芽和多醣,維生素B和E都豐富,這些抗氧化劑能增強免疫力,加強免疫細胞的功能。

5牛奶、黃豆:

牛奶和黃豆都屬於高蛋白食品,有增強呼吸道和內臟器官抗感染的作用,能防止病毒和細菌粘到呼吸道上。黃豆中的大豆蛋白被人體消化、吸收和利用的程度極高,它和乳蛋白同樣可以構成人體內的抗體。不過豆類及製品建議1歲後添加,鮮奶也一樣。

6堅果:

堅果含有大量的脂肪、蛋白質以及纖維,硒,維生素E和維生素A等營養素,這些都有助於提高人體免疫力,小部分堅果還能增加能量和克服饑餓。

7深水魚:

深水魚等脂質魚含有大量的OMEGA-3脂肪酸,可以對抗疾病,協助減低血內脂肪量,同時也可以預防與心臟病有關的血凝。這些魚包括鱈魚、大馬哈魚、金槍魚等,可以在家中烤熟或煮熟給寶寶吃,鮮美又營養。

8蕃茄:

蕃茄可說是活力食品,含有多種抗氧化強效因數,如蕃茄紅素、胡蘿蔔素、維生素C與E,可保護視力,保護細胞不受傷害,還能修補已經受損的細胞。生吃蕃茄或稍微烹煮都好,加入少量橄欖油,能溶解更多蕃茄紅素,效果更佳。

9優酪乳:

嬰幼兒正值身體快速增長及腦神經發育期,對蛋白質及鈣質的需求量相當高。所以乳類製品為嬰幼兒期最佳的營養來源。優酪乳是乳製品中,可以兼顧營養與改善腸道環境的飲品,很適合兒童期的需要,幼兒則要到滿一歲以後才能喝。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