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數碼>正文

應對中興尷尬,大佬“紮堆造芯”靠譜嗎?

中興事件帶來的“芯痛”已持續近一周, 但事件還在持續發酵。 一些人指責美國故意刁難, 對中國實施技術封鎖;一些人則熱血地認為這正是國產晶片崛起的好機會;還有一些人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兩邊都踩幾腳再說。

毫無疑問, 雖然此次事件只是個案, 但卻折射出中國高技術行業的集體焦慮。

比如, 中興亦敵亦友的華為也在美國受挫了。 從今年年初開始, 華為手機就在美國遭到了一系列麻煩, 包括AT&T在內, 一個接一個的美國夥伴證實放棄銷售華為手機, 有一種猜測就是華為具有手機晶片業務。

但不管怎麼說, 目前“缺芯”成了國內眾多企業面臨的難題, 在貿易戰背景下, 國產晶片應該如何發展, 或許才是大家關心的問題。

大佬紮堆造“芯”

作為電子產品製造大國, 中國一直都有一塊“芯”病, 我國國產晶片自給率不到30%, 產值不足全球的7%, 市場份額不到10%。

雖然我們有華為海思、展訊、中星微等晶片企業, 但不可否認的是, 國產晶片的實力仍然遠遠不足。

當然, 核心技術的積累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中興在新聞發佈會上也作了認真反思, 並強調要加大研發投入, 求人不如求己。

隨著AI時代的到來, 大佬們也將AI晶片視為“中國芯”們自救的途徑。

不得不說, 馬雲的動作也算相當迅速了, 4月20日, 阿裡就宣佈全資收購自主嵌入式CPU IP Core公司中天微。 在此前一天, 阿裡還對外透露, 阿裡巴巴達摩院正研發神經網路晶片Ali-NPU, 用於圖像視頻分析、機器學習等。

而之前, 阿裡已經收購和投資了5家國內晶片公司。 另外, 百度也在2017年發佈了AI雲晶片XPU。

在近幾年內, 國內AI晶片公司開始湧現融資熱潮。 但在AI晶片領域, 國內創業公司卻似乎看到了“彎道超車”的曙光。

發展還需冷靜

不過, 雖然“中興事件”將AI晶片推到了各界關注的風口上, 但大家也要冷靜對待, 全民造芯這件事還得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

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佈的《二十國集團國家創新競爭力黃皮書》中顯示, 中國關鍵核心技術對外依賴度高, 80%晶片都靠進口。 目前, 在低端晶片的生產上, 中國可以完全自足的, 但中高端產品上就無法滿足了。

而高端晶片的製造又一個非常複雜的系統工程, 週期長, 投入大, 風險高, 因此需要長期的技術經驗積累,

不可能一蹴而就, 國外在此領域已深耕多年, 而我國起步較晚, 自然就沒有競爭的優勢。

但AI晶片則與傳統晶片不同, 在這個跑道上, 中外其實是處於同一起跑線的, 都是剛剛開始, 因此, 機會是很大的。

據不完全統計, 業內湧現了20多家與晶片有關的創業公司。 其中多數是2014年後成立。其中,寒武紀、地平線等創業公司,在近兩年獲得了不少的融資。

對於這次“中興事件”,或許正好進一步推動了AI晶片成為產業各方關注的風口,但我們也要清醒認識晶片研發是項複雜工程,需要科學嚴謹的態度,切忌盲目式的全民造芯才是應該做的。

其中多數是2014年後成立。其中,寒武紀、地平線等創業公司,在近兩年獲得了不少的融資。

對於這次“中興事件”,或許正好進一步推動了AI晶片成為產業各方關注的風口,但我們也要清醒認識晶片研發是項複雜工程,需要科學嚴謹的態度,切忌盲目式的全民造芯才是應該做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