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文>正文

四位“70後”分享他們年少時的讀書記憶:小說讓人癡迷 詩歌讓人陶醉

走過漫漫人生旅程, 回首往事才發現年少時讀過的書至今記憶猶新。 無論出生於哪個年代, 每個人都有對書籍揮之不去的記憶。 不管當時的條件多麼艱苦, 總有人讀書讀到深夜。 在“70後”的世界裡, 圖書資源相對匱乏, 他們讀的書大都是借來的, 有的甚至是撿來的。 然而, 在他們眼中, 這些書彌足珍貴。 他們中學時代時, 汪國真、舒婷等作家的作品讓他們如癡如醉, 有人讀完後還模仿他們寫下屬于自己的詩篇。 在那個年代, 書本帶給他們的是無盡的遐想, 也影響著他們的生活。

鐘姍癡迷晚上讀書 愛看金庸古龍的小說

提起年少時的讀書記憶, 1974年出生的鐘姍格外懷念。 那時候的她幾乎心無旁騖, 沒有任何瑣事的煩擾, 讀後隨手寫下自己的感想, 對每一篇文章都充滿了期待。

“記得年少時, 一到晚上就覺得讀書特別有感覺, 在檯燈下端坐, 津津有味地閱讀各類書籍, 特別癡迷于看金庸和古龍的武俠小說, 還時常幻想自己是小說中的某個人物。 不僅是小說吸引著我, 對於汪國真、舒婷的詩歌更是喜歡, 那時候還經常手抄她們的詩歌, 將她們的詩歌隨身攜帶。 ”鐘女士回憶道, “那時候對他們詩歌的喜歡很淳樸, 經常是陶醉於其描述的那種意境, 有種說不出的感覺。 ”

鐘女士告訴記者, 那時候買書似乎還很“奢侈”, 一般都是靠借閱。

“那時我家附近有一個工人文化宮, 在那裡辦一個圖書證就可以借書, 那時每次可借閱兩本, 十天之內歸還。 其實不光是借閱, 還有很多可以讀書的方式。 當時我家對面就是新華書店, 新華書店的書可以隨意翻看, 給我們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

除了那時候閱讀的便利條件以外, 鐘女士安靜的性格也讓她讀了很多自己喜歡的書。 那時候沒有任何人強迫, 感覺每一本書都是對生活的一種慰藉。 年少時還經常想像著自己能成為一名作家。 時至今日, 鐘女士依舊對書情有獨鍾。 閒暇時依然愛坐在落地窗前靜靜地享受那份閱讀帶來的心靈愜意時光!

申國良新書很難見到 羡慕有連環畫的同學

事實上, 並非每個人年少時都會有那麼優越的條件可以隨時借到自己喜歡的書籍,

尤其是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農村, 書籍依舊讓許多人覺得遙不可及。

出生于農村的申國良, 今年已經42歲了, 對年少時的讀書記憶有的已經漸漸模糊, 但是有的卻如發生在昨天一般。

“我上學時, 家裡兄弟姐妹多, 能夠去上學都感覺很幸運了。 那時候的書還是黑白的, 書頁也泛黃, 記憶中新書是很難見到的, 那時候特別羡慕班裡那些能看連環畫的同學。 ”申國良感慨道, “那時候的男孩子都喜歡連環畫, 我也一樣, 總是想方設法買這些書, 但是手裡根本沒有零花錢, 於是就厚著臉皮向同學借書。 不過幸運的是每次都能借到。 ”

申國良告訴記者, 每次都去借別人的書感覺不好意思,

但又很想看到每一本連環畫, 於是就開始撿柴換錢, 換來的錢再跑到離家幾公里的地方買連環畫, 看完後再與其他同學交換。

“雖說那時候物質條件不如現在, 但過得也很充實。 回想起來, 感覺那時候的自己有股韌勁, 否則就不會買那些書。 唯一遺憾的就是, 經過幾次搬家, 先前買的書已經所剩無幾。 ”申國良無奈地說道。

帥春芳

熱愛浪漫主義詩歌 覺得讀起來“很美”

每個年代總有特定的書籍在影響著那個時代的人, 也正因為如此, 很多人回憶起昔日的場景充滿了眷戀之情。

1970年出生的帥春芳接受記者採訪時, 表現出的是對年少時的眷戀。 “我們那時候讀書不像現在壓力這麼大, 家長不會強迫你讀書, 完全是出於個人喜好。

”帥春芳回憶道, “那時候除去課本以外, 很少會有現在這麼豐富的課外書。 當時比較盛行的是連環畫, 不管男生女生都十分癡迷。 生活在縣城, 有很多地方可以買到連環畫, 只是當時手頭沒多少錢, 大部分時候要靠借。 ”

帥春芳告訴記者, 那時的女孩子們更喜歡舒婷、汪國真等作家, 就像現在說的“每個女孩子都有一顆‘少女心’”。 時至今日, 她幾乎還能完整地背出舒婷的《致橡樹》, 當時也不懂究竟是什麼意思, 只是覺得讀起來“很美”。 不僅僅是舒婷的詩歌影響著他們, 印象深刻的還有汪國真的《熱愛生命》。 當時男孩子們也十分熱愛他們的詩歌, 還經常用他們的詩歌來練字, 然後送給其他人。

回憶起年少時的讀書時光, 帥春芳感覺自己又回到了年少時代,表現出的是喜悅之情。

魏穎貞

翻開得到的第一本課外書時如獲至寶

2018年江西“書香家庭”共評選出130家,南昌市的魏穎貞家庭成為其中之一,出生於上世紀七十年代中期的魏穎貞對於自己小時候的讀書記憶還十分清晰。

“上世紀八十年代的偏遠鄉村,物質文化生活極度貧乏,農村孩子上小學只有語文和數學兩本書,鮮有課外書籍。1991年我上小學五年級的時候,父親順利通過民辦教師考試到縣城師範學校進修,家裡開始出現課本以外的書籍,印象最深刻的是得到的第一本課外書——《趣味數學》,翻開書的那一刻,真是如獲至寶,書本裡列舉的都是與生活息息相關的事件,通過數學為讀者進行生動解答,雖然有一些看不懂,但一點也不妨礙我對它的喜愛,這本書給我的啟發是知識如此神奇和妙不可言,一顆探尋未知世界的神奇種子自此在心裡紮根發芽了!”魏穎貞接著說道,“後來,父親在師範進修期間必修課業或選修課業的各類書本,只要發現感興趣的就利用課餘時間進行品讀。一晃近三十年過去了,那時候的閱讀經歷,回憶起來依然猶在眼前,它是那樣的一種美好,也讓閱讀成為了生活的一種習慣!”

由於魏穎貞有閱讀的好習慣,也從中收益頗多,所以一直希望自己的兩個孩子能多看些課外書。不過在她看來,閱讀要靠孩子自覺自願,只有在寬鬆的環境下讀書才能享受讀書帶來的快樂。

帥春芳感覺自己又回到了年少時代,表現出的是喜悅之情。

魏穎貞

翻開得到的第一本課外書時如獲至寶

2018年江西“書香家庭”共評選出130家,南昌市的魏穎貞家庭成為其中之一,出生於上世紀七十年代中期的魏穎貞對於自己小時候的讀書記憶還十分清晰。

“上世紀八十年代的偏遠鄉村,物質文化生活極度貧乏,農村孩子上小學只有語文和數學兩本書,鮮有課外書籍。1991年我上小學五年級的時候,父親順利通過民辦教師考試到縣城師範學校進修,家裡開始出現課本以外的書籍,印象最深刻的是得到的第一本課外書——《趣味數學》,翻開書的那一刻,真是如獲至寶,書本裡列舉的都是與生活息息相關的事件,通過數學為讀者進行生動解答,雖然有一些看不懂,但一點也不妨礙我對它的喜愛,這本書給我的啟發是知識如此神奇和妙不可言,一顆探尋未知世界的神奇種子自此在心裡紮根發芽了!”魏穎貞接著說道,“後來,父親在師範進修期間必修課業或選修課業的各類書本,只要發現感興趣的就利用課餘時間進行品讀。一晃近三十年過去了,那時候的閱讀經歷,回憶起來依然猶在眼前,它是那樣的一種美好,也讓閱讀成為了生活的一種習慣!”

由於魏穎貞有閱讀的好習慣,也從中收益頗多,所以一直希望自己的兩個孩子能多看些課外書。不過在她看來,閱讀要靠孩子自覺自願,只有在寬鬆的環境下讀書才能享受讀書帶來的快樂。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