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甌海:彰顯改革決心 打造活力城區

甌海中心區新貌。 楊冰傑 航拍

本月, 一直旅居義大利的甌海僑民張女士, 專程回國為其女兒中考加分辦理相關業務。 然而, 張女士把一些認證材料遺落在了義大利, 按以往規定, 張女士需再到義大利取回, 而甌海“僑務全球通”跨境為僑綜合服務平臺上線後, 甌海區外僑辦工作人員只需聯繫義大利米蘭聯絡點的站長, 對張女士遺落的資料進行跨境視頻對接確認即可。

為幫助僑胞實現國際版“最多跑一次”, 目前, 甌海“僑務全球通”已開通11項業務, 涉及區外僑辦、區人民法院、區公安分局、區司法局、區市場監管局等部門。

冗長的程式簡化了, 辦事速度快了, 需要提交的資料少了, 有關證明免了, 各鎮街、商場的政務自助服務終端多了……如今, 在甌海區辦事情, 人們處處能感受到“最多跑一次”改革帶來的便利。 去年開始, 全省各地加快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 甌海區堅持改革先行, 勇於突破創新, 堅決打破資訊孤島, 深化政務大資料共用開放與優化運用, 掀起了“最多跑一次”改革熱潮。

“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 甌海可謂是‘因改革開放而生、因改革開放而興’。 這些年來, 傳承改革精神, 甌海正不斷續寫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新篇章。 今後, 甌海也必須堅持包容開放, 全面深化各項改革部署, 緊緊抓住‘最多跑一次’改革這個龍頭, 繼續以‘最多跑一次’撬動各領域改革,

堅決破除一切束縛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 才能推進全面‘科教新區、山水甌海’發展戰略, 再塑最具競爭力的活力城區。 ”4月20日, 出席“新時代地方媒體發展論壇”暨全國媒體聚焦甌海改革發展大型採訪活動開幕式時, 甌海區委書記婁紹光再次表達了強烈的改革信念和堅定的改革決心。

以“最多跑一次”為龍頭深化改革

206個事項實現“一次都不用跑”

改革開放走過40年, “將改革進行到底”成社會共識、激勵著奮鬥精神, 成為新時代的主旋律、最強音。

一滴水能折射出太陽的光輝, 甌海的改革發展亦是中國40年改革開放的一個縮影。 作為“溫州模式”重要發祥地, 甌海一路策馬揚鞭、奮進前行, 在中國的改革史上留下了光輝一筆——1956年,

全國第一個實行承包責任制的“燎原社”在甌海誕生;1984年, 甌海一批農民創辦了浙江第一個米市——寮東米市;1985年, 全國第一家股份合作制企業在甌海落戶……

自1981年建縣以來, 甌海實現了從“建縣”到“設區”、從“有區無城”到“有城可依”的歷史性跨越。 隨著塊狀經濟、縣域經濟向平臺經濟、都市經濟的加快轉型, 過去粗放型發展模式已難以為繼, 經濟發展品質不高、城市建設檔次偏低、高端要素集聚不足、城鄉發展不平衡等短板成為制約甌海加快轉型、實現高品質發展的癥結所在。

打造引領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活力城區, 需要全面深化改革。 基於這樣的認識, 在改革開放40周年這一關鍵時間節點上, 甌海正舉全區之力,

以“最多跑一次”改革為龍頭, 深耕改革試驗田, 在新一輪改革熱潮中激發澎湃活力, 注入源頭活水, 為全面建設“科教新區、山水甌海”提供源源不斷的強勁動力。

自去年開始, 甌海區堅持改革先行, 持續深化“最多跑一次”——

運用“互聯網+”思維, 甌海以“網路下單”“淘寶服務”為借鑒範本, 在“最多跑一次”平臺上, 推出“網上申請、快遞送達”“網上預審、現場辦結”“全程電子化”等多種網路服務功能表, 實現了“網上申報、網上受理、網上審核、網上發照、電子歸檔”的全流程無紙化模式, 讓群眾體會到“足不出戶, 執照到手”的便利。

此外, 甌海“最多跑一次”改革還往微信平臺衍生。 甌海區人社部門推出“微信報到”服務, 高校畢業生只需將材料發送到部門微信公眾號,

便可輕鬆獲得報到備案表;甌海區商事登記視窗推出“微信客服”服務, 企業可隨時隨地通過手機瞭解登記業務流程、傳遞申報資訊、瞭解辦證進度, 也可通過微信視頻比對遠端申請人筆跡完成快速辦理。

努力之下, 甌海“最多跑一次”改革成績喜人:目前, 該區“最多跑一次”行政審批事項擴大至1122項, 覆蓋比例達94.5%;運行“一窗受理”機制, 綜合受理各類辦件12萬件;涉及多部門的辦事項目平均辦理時限縮短50%以上, 申報材料減少30%以上, 其中單個項目最高縮短審批時間高達50天, 206個事項實現“一次都不用跑”。

實現政府服務“24小時不打烊”

連出“改革大招”提升群眾獲得感

改革就是要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

聚焦於此, 甌海不斷完善 “政務公開+”模式, 催生實體政府和“網路政府”融合,將政府傳統治理轉變為“全民數位化治理”,實現政府服務“24小時不打烊”。

去年5月份,甌海區被國務院辦公廳列為100個基層政務公開標準化規範化試點縣(市、區)之一,承擔征地補償、拆遷安置、保障性住房等領域試點任務。該區自我加壓,將民生實事領域政務公開一併納入試點範圍。在政務公開事項梳理上,甌海率先出經驗,完成事項梳理353項;完成各試點領域25份政務公開標準初稿,發佈全國首個民生實事領域政務公開標準;在事項審批過程中,實現“網購式”全程透明公開,優化跨部門業務流程65個。

此外,甌海區將所有公開事項在政府門戶網站、政府官方微信公眾號、政府資訊公開查閱點公佈。僅2017年,甌海區政府門戶網站就發佈資訊達3.3萬條,日點擊率達1萬多次。甌海還推出了區級政府公報、政府開放日、公眾列席旁聽政府會議、市民參政智囊團等創新舉措,進一步打通了政務公開“最後一公里”。

除了“最多跑一次”和基層政務公開,過去這一年,甌海聚力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的一系列“改革大招”引發廣泛關注,湧現出一批鮮活的改革案例——

出臺42條新政,推出全省最高的500萬元個人獎勵,引進領軍型人才116人,院士、“千人”等重點人才占一半以上,創業人才超六成,新興產業人才占84.5%……這是甌海區深入實施“人才強區”戰略交出的最新成績單。

不斷集聚高端人才,也帶動了相關產業的轉型升級。甌海區已經形成了生命健康中體外診斷方向、智慧製造中工業機器人方向、新材料中柔性微型電池方向、資訊經濟中大資料應用方向的新興產業雛形,吸引高層次人才創業企業落戶95家,促進了鎖具、眼鏡、鞋服等傳統產業升級。

為做好“三農”工作,甌海深化農村金融改革,推行“農民資產授托代管融資”。花木、農村集體產權房、安置房指標、拆遷協議、合作社股東證……這些曾經“沉睡”的資產,如今憑藉“一紙承諾”,成了甌海農民手中最寶貴的財富。在甌海區委、區政府部署下,區供銷社、農商銀行、農民專業合作社“擰”成一股繩,共同組建了全國首家“三位一體”實體化平臺——甌海農合實業發展有限公司,將生產合作、供銷合作、信用合作有機結合為一體,資源互通、優勢互補,探索了農民增收的新路徑。

聚焦重點領域攻堅

甌海改革之路永不止步

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站在新時代新起點上,甌海正在聚焦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攻堅,謀劃和推動新一輪改革。

“作為民營經濟先行地的四大主城區之一,甌海創造過許多全省乃至全國‘第一’。今後,甌海將繼續把改革作為推動全域工作的主抓手、破解發展難題的大平臺、解決群眾所盼的助推器,堅定不移地高舉改革這面旗幟,力爭創出更多甌海改革樣板。”甌海區委副書記、區長王振勇談到,未來甌海將聚焦重點,站在全域高度,緊緊圍繞中心工作,大力推進重點領域改革。特別要在深化政府自身改革、深化農村改革、深化民辦社會事業體制改革等方面創造經驗、作出示範,走在前列,當好全市深化改革的“排頭兵”。

今年,甌海改革方向和目標已經明確,一系列社會關切、影響深遠、力度空前的改革方案將相繼出臺——

這一年,甌海將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探索具“甌海特色”的科技成果轉化模式。

這一年,甌海將採取更有力的舉措,更高效的方法,為民營企業轉型升級和做大做強創造良好的環境和土壤。

這一年,甌海將大力推進以公共服務供給為主要內容的關鍵小事改革,切實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看病難、就學難、環境髒亂、養老水準不高等難題,改出讓群眾滿意的幸福社會。

這一年,甌海要乘著政策東風,探索政銀企聯動新優勢,以“三位一體”強村公司為載體,建立村集體經濟發展內生動力機制,鞏固集體經濟薄弱村消除成果。

……

當前的甌海已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跑道”上邁出了堅實的步伐,想要跑出漂亮的“加速度”,唯有敢於擔當、勇於作為,主動迎接改革挑戰,才能最終贏得發展優勢,實現甌海經濟社會新常態下的新跨越。

未來已來,甌海滿懷激情,踏上新的改革征途。

記者 李藝 通訊員 溫婉

編輯 單暉

催生實體政府和“網路政府”融合,將政府傳統治理轉變為“全民數位化治理”,實現政府服務“24小時不打烊”。

去年5月份,甌海區被國務院辦公廳列為100個基層政務公開標準化規範化試點縣(市、區)之一,承擔征地補償、拆遷安置、保障性住房等領域試點任務。該區自我加壓,將民生實事領域政務公開一併納入試點範圍。在政務公開事項梳理上,甌海率先出經驗,完成事項梳理353項;完成各試點領域25份政務公開標準初稿,發佈全國首個民生實事領域政務公開標準;在事項審批過程中,實現“網購式”全程透明公開,優化跨部門業務流程65個。

此外,甌海區將所有公開事項在政府門戶網站、政府官方微信公眾號、政府資訊公開查閱點公佈。僅2017年,甌海區政府門戶網站就發佈資訊達3.3萬條,日點擊率達1萬多次。甌海還推出了區級政府公報、政府開放日、公眾列席旁聽政府會議、市民參政智囊團等創新舉措,進一步打通了政務公開“最後一公里”。

除了“最多跑一次”和基層政務公開,過去這一年,甌海聚力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的一系列“改革大招”引發廣泛關注,湧現出一批鮮活的改革案例——

出臺42條新政,推出全省最高的500萬元個人獎勵,引進領軍型人才116人,院士、“千人”等重點人才占一半以上,創業人才超六成,新興產業人才占84.5%……這是甌海區深入實施“人才強區”戰略交出的最新成績單。

不斷集聚高端人才,也帶動了相關產業的轉型升級。甌海區已經形成了生命健康中體外診斷方向、智慧製造中工業機器人方向、新材料中柔性微型電池方向、資訊經濟中大資料應用方向的新興產業雛形,吸引高層次人才創業企業落戶95家,促進了鎖具、眼鏡、鞋服等傳統產業升級。

為做好“三農”工作,甌海深化農村金融改革,推行“農民資產授托代管融資”。花木、農村集體產權房、安置房指標、拆遷協議、合作社股東證……這些曾經“沉睡”的資產,如今憑藉“一紙承諾”,成了甌海農民手中最寶貴的財富。在甌海區委、區政府部署下,區供銷社、農商銀行、農民專業合作社“擰”成一股繩,共同組建了全國首家“三位一體”實體化平臺——甌海農合實業發展有限公司,將生產合作、供銷合作、信用合作有機結合為一體,資源互通、優勢互補,探索了農民增收的新路徑。

聚焦重點領域攻堅

甌海改革之路永不止步

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站在新時代新起點上,甌海正在聚焦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攻堅,謀劃和推動新一輪改革。

“作為民營經濟先行地的四大主城區之一,甌海創造過許多全省乃至全國‘第一’。今後,甌海將繼續把改革作為推動全域工作的主抓手、破解發展難題的大平臺、解決群眾所盼的助推器,堅定不移地高舉改革這面旗幟,力爭創出更多甌海改革樣板。”甌海區委副書記、區長王振勇談到,未來甌海將聚焦重點,站在全域高度,緊緊圍繞中心工作,大力推進重點領域改革。特別要在深化政府自身改革、深化農村改革、深化民辦社會事業體制改革等方面創造經驗、作出示範,走在前列,當好全市深化改革的“排頭兵”。

今年,甌海改革方向和目標已經明確,一系列社會關切、影響深遠、力度空前的改革方案將相繼出臺——

這一年,甌海將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探索具“甌海特色”的科技成果轉化模式。

這一年,甌海將採取更有力的舉措,更高效的方法,為民營企業轉型升級和做大做強創造良好的環境和土壤。

這一年,甌海將大力推進以公共服務供給為主要內容的關鍵小事改革,切實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看病難、就學難、環境髒亂、養老水準不高等難題,改出讓群眾滿意的幸福社會。

這一年,甌海要乘著政策東風,探索政銀企聯動新優勢,以“三位一體”強村公司為載體,建立村集體經濟發展內生動力機制,鞏固集體經濟薄弱村消除成果。

……

當前的甌海已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跑道”上邁出了堅實的步伐,想要跑出漂亮的“加速度”,唯有敢於擔當、勇於作為,主動迎接改革挑戰,才能最終贏得發展優勢,實現甌海經濟社會新常態下的新跨越。

未來已來,甌海滿懷激情,踏上新的改革征途。

記者 李藝 通訊員 溫婉

編輯 單暉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