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擴大急救設備覆蓋率 推動專項立法落地

深圳火車站候車室配備AED急救設備。

朱洪波 攝

4月22日, 深圳市政協2018年第二場“委員議事廳”在中心書城舉行, 本次討論的主題為“對標國際先進城市 打造‘守護生命之城’”,

來自醫療衛生及法律領域的政協委員, 就如何全面普及急救知識、提高醫療救助水準展開熱議。

據悉, 深圳已起草制定《深圳市“十三五”AED配置使用實施方案》, 並設立財政專款, 分年度公開招標採購5000台用於心臟除顫的機器。 此外, 2018年4月15日, 深圳急救條例(草案)已提請審議。

“鑽石四分鐘”可挽救半數猝死患者

此前, 一項對深圳75家院前醫療急救單位、急救站出車救治的患者的調查顯示, 2017年, 深圳市死於心臟驟停的人數超過3000人, 其中70%的患者因沒有得到急救而失去生命。

目前, 120急救人員到達現場需要5—10分鐘。 對於心臟驟停的病人, 最好的處理不是“爭分奪秒”地去醫院, 而是馬上就地搶救。 在救護車到達之前,

對患者展開急救, 是提高猝死搶救成功率的關鍵, 因此在醫學領域中有“黃金八分鐘”“鑽石四分鐘”等概念。 “‘鑽石四分鐘’是一種比喻說法。 ”深圳市急救專業復蘇委員會委員文豔紅介紹稱, “大量研究表明, 當心臟停跳後, 人體的重要器官會在幾分鐘內發生急劇變化。 4分鐘內進行心肺復蘇, 患者生存的希望高達50%, 此後每延遲一分鐘下降10%, 8分鐘後生還的希望就非常小了。 ”

作為一名社康中心的全科醫生(寶安區中心醫院社區健康服務管理中心辦公室主任), 寶安區政協委員趙鵬對於急救的重要性感觸頗深。 “意外隨時都有可能發生, 可能一瞬間就是生與死的界限。 很多時候救護車來的時候, 有一半的人都已經失去了生命。

”他說。

有兩件案例令趙鵬印象深刻。 “其中一個是患者因觸電而休克, 我和兩名醫護人員以百米衝刺的速度前往救治。 ”趙鵬回憶道, 在及時實施急救措施後, 該患者被趕到的救護車送往醫院, 入院幾天後就完全康復了。 而另一件案例則讓趙鵬感到痛心, “這是一名嬰幼兒患者, 當時家長沒有及時進行急救, 而是選擇抱來社康, 來到這裡的時候已經沒有呼吸了。 ”

急救知識普及率與設施覆蓋率較低

對標國際先進城市, 目前, 深圳在急救方面的硬體和軟體上還有哪些不足?

深圳市政協委員、深圳市急救中心副主任張洪表示, 美國心臟學會曾公佈過一項報告, 如在公共場所配置AED(心臟除顫器), 在第一目擊者的正確使用的情況下,

患者心跳驟停後復蘇的成功率是不具備這些條件的兩倍。 而2017年的資料顯示, 我國的除顫器配置少於十萬分之一, 急救設施覆蓋率較低。

“我在日本留過學, 日本是心臟除顫器設置數量最多的國家之一, 公共場所幾乎每步行3分鐘, 便可找到一台。 ”南山區政協委員、深圳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彭勃稱, “在老年人集中的地方, 每隔幾步都會有非常醒目的AED標識, 如果出現意外可以及時救助, 值得我們借鑒。 ”

寶安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郭子予也指出, 在日本中學生當中, 急救知識的普及率高達92%。 此外, 德國、澳大利亞、美國、新加坡的急救知識率分別為80%、50%、34%、20%, 而中國的急救知識普及率是1%。

“很多發達國家急救知識的普及率很高,

市民的責任意識、時間意識強烈, 相比之下, 我們的急救宣傳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在推廣急救措施之前, 需要普及一個觀念——急救就是自己身邊事, 任何人都必須學習。 ”深圳市政協委員、鹽田區人民醫院集團副院長徐龍說。

“十三五”期間全市配備5000台AED

據瞭解, 目前, AED設備在普及過程中最大的障礙還是在設備安裝和維護環節。 生命無小事, 出於對急救結果和責任劃分的擔憂, AED被很多公共場所的機構拒絕安裝。

對此, 郭子予建議, “應儘快推動急救立法, 同時在一些重點行業要樹立相關的行業規範。 比如建一棟大樓, 如果沒有安裝消防栓就不能通過驗收, 那麼同理, 對於飛機、火車這類人員流動性較大的交通工具, 如果沒有配備AED設備也可以不予通過驗收。 一旦國家層面有這樣的立法出現,AED設備的推廣將加快。”

彭勃建議,深圳應利用好立法優勢,率先在全國推出專項法律,不僅造福一方市民,也能在全國帶來積極的推動作用。

徐龍認為,應將急救納入學校考試課程。“每個人都可以成為生命的救護者。”徐龍稱,“應建立心肺復蘇普及培訓長效機制,作為學生健康和應急教育的內容之一。同時還應建立統一規範的培訓體系。”

深圳市衛計委相關負責人介紹稱,深圳已經建立了比較完善的醫療急救服務體系,有急救網路醫院網站86家、救護車125輛,設立了120免費急救呼叫電話,急救由急救中心統一調度和指揮,24小時全天候醫療救助服務。接下來,深圳將推動立法保障,加強急救網點建設和設施配置,“十三五”期間將在全市配置5000台AED設備。

南方日報記者 胡百卉

一旦國家層面有這樣的立法出現,AED設備的推廣將加快。”

彭勃建議,深圳應利用好立法優勢,率先在全國推出專項法律,不僅造福一方市民,也能在全國帶來積極的推動作用。

徐龍認為,應將急救納入學校考試課程。“每個人都可以成為生命的救護者。”徐龍稱,“應建立心肺復蘇普及培訓長效機制,作為學生健康和應急教育的內容之一。同時還應建立統一規範的培訓體系。”

深圳市衛計委相關負責人介紹稱,深圳已經建立了比較完善的醫療急救服務體系,有急救網路醫院網站86家、救護車125輛,設立了120免費急救呼叫電話,急救由急救中心統一調度和指揮,24小時全天候醫療救助服務。接下來,深圳將推動立法保障,加強急救網點建設和設施配置,“十三五”期間將在全市配置5000台AED設備。

南方日報記者 胡百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