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左權:浩氣傳千古精神勵後人

原標題:【為了民族復興·英雄烈士譜】左權:浩氣傳千古精神勵後人

左權(資料圖片)。

春日的暖陽早早地投向了蒼翠松柏, 位於左權縣麻田鎮十字嶺峰頂的左權將軍紀念亭,

又迎來了瞻仰烈士的人群。

紀念亭是一座四角正方形的仿明清翼角結構建築, 亭中莊嚴的漢白玉紀念碑高高矗立, 碑面上“左權將軍永垂不朽”八個金色大字剛勁有力。 前來紀念的人們久久地凝望著莊嚴的紀念碑——76年前, 就在眼前這方熱土上, 年僅37歲的共產黨將領左權, 在指揮部隊掩護後方機關突圍時, 被日寇的炮彈擊中壯烈犧牲。

左權, 1905年生, 湖南省醴陵縣人。 1924年入黃埔軍校第1期學習。 1925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同年12月赴蘇聯, 先後在莫斯科中山大學、伏龍芝軍事學院學習。 1930年回國後到中央蘇區工作, 先後任中國工農紅軍學校第1分校教育長、新12軍軍長、第5軍團第15軍軍長兼政治委員、中革軍委第一局局長和紅1軍團參謀長等職,

參加了中央蘇區歷次反“圍剿”作戰和長征。 1936年5月, 任紅1軍團代理軍團長。

全國抗戰爆發後, 擔任八路軍副參謀長、八路軍前方總部參謀長, 後兼八路軍第2縱隊司令員, 協助朱德、彭德懷指揮八路軍開赴華北抗日前線, 開展敵後遊擊戰爭, 粉碎日軍多次殘酷“掃蕩”, 威震敵後。 1940年秋, 協助彭德懷指揮著名的百團大戰。 1941年11月指揮八路軍總部特務團進行黃崖洞保衛戰, 經8晝夜激戰, 以較小的代價殲敵千餘人, 被中央軍委稱為“‘反掃蕩’的模範戰鬥”。

1942年5月, 日軍對太行抗日根據地進行“鐵壁合圍”大“掃蕩”。 25日, 他在遼縣麻田附近指揮部隊掩護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軍總部等機關突圍轉移時,

在十字嶺戰鬥中壯烈殉國, 年僅37歲。

名將陣亡, 太行嗚咽。 周恩來稱讚左權“足以為黨之模範”, 聞聽噩耗的朱德總司令難忍悲痛, 寫下了悼念詩句:名將以身殉國家, 願拼熱血衛吾華。 太行浩氣傳千古, 留得清漳吐血花。

遼縣人民得知左權將軍殉難的消息悲痛不已, 萬餘民眾簽名請願, 向晉冀魯豫邊區政府提出將遼縣易名為左權縣的請求。 1942年9月18日, 遼縣軍民5000餘人隆重舉行易名典禮大會, 一代名將左權的名字永遠留在了他曾經戰鬥過的太行山上。

戰爭硝煙早已逝去, 悲壯史詩迴響長留。

左權縣史志辦工作人員介紹, 為了存史於世, 以史育人, 1965年, 十字嶺左權將軍殉難處成為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85年, 左權縣在十字嶺山頂上修建了左權將軍紀念亭。

2012年, 以紀念左權將軍殉國和遼縣易名左權縣70周年為契機, 左權縣圍繞打造“特色旅遊勝地”目標, 對原紀念亭進行了全面維修, 完善了基礎設施, 樹立了長9米、高3.6米的十字嶺英雄紀念碑, 安放了由上海油畫雕塑院贈送的左權將軍銅像, 使其成為緬懷左權將軍的重要場所和左權紅色旅遊的一個重要景點。 站在巍巍十字嶺上極目遠眺, 山巒起伏, 群山環繞, 綿延的山林傳來陣陣松濤聲, 猶如一首首英雄讚歌, 給人鼓舞、催人奮進。 在左權精神的激勵下, 今天的左權人努力建設“能源工業強區、核桃產業大縣、山水宜居名城、特色旅遊勝地、和諧幸福家園”, 在這片英雄的土地上, 一個個專案開工建設、一棟棟高樓拔地而起、一張張臉龐綻開笑顏……左權,
這顆太行山上的明珠, 正以現代化建設飛速發展的現實告慰英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