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魏建軍憑什麼賭WEY?

最近, 丸姐我寫稿寫得快精盡人亡了。

每年4月的車展月, 簡直就是噩夢般的存在, 車企紮堆上新, 今年最高紀錄同一天有4場新車發佈會!

真可謂, 跑會與擼稿齊飛, 秋水共長天一色。

這不, 空中又飛來一個長城的首款新能源車Wey P8的上市發佈邀請函, 被丸姐我華麗麗地接住了。

參加活動前, 丸姐再三提醒自己, 那可是長城, 一定要收斂一點, 矜持一點, 不能太放飛自我。

你們懂的, 長城在咱大車圈絕逼是教導主任般的存在,

放飛自我?不存在的, 咱可丟不起這人。

說話間, 丸姐已于昨日奔赴天津前線。

(此處省略:我們媒體狗真是太不容易了, 大週末拋妻棄子, 冒著被家裡的老公和狗罵死的風險出門跑活動給你們寫稿, 多麼地大義淩然、我見猶憐、三過家門而不入、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

話說, 長城真的好可愛。

它發佈會上的每一張ppt都在告訴我們, 它是一個理工男。

發佈會的ppt上還會耿直地出現諸如“目錄”“概述”的字眼, 恍惚間還以為是在畢業論文答辯的現場, 嚇得我一身冷汗。

如果你get到了長城理工男人設的點, 那你也就會理解Wey P8上市發佈會, 為什麼只會和你講產品。

從Wey的新能源平臺pi4, 到研發歷程, 到新能源團隊建立的時間表,

再到P8的技術參數, 事無巨細, 娓娓道來。

在我們早已將發佈會拽情懷談夢想的套路爛熟於心的時候, P8愣是在發佈會上給你上一節節車輛工程學院的課——《論Wey P8是如何構成的》, 千萬不能漏掉發佈會現場P8真車的60度爬坡, 以及發佈會開始之前的碰撞測試。

上理工課, 總還是要動手做點實驗的嘛!這樣記憶才深刻嘛!

真真是又意外又清流。

雖然發佈會上的那節技術課, 本丸聽得不是很懂, 基本上只聽懂了一個知識點:P8插電混動的驅動方式是前橋後橋單獨驅動。

也就是說前面兩個輪子是由燃油發動機驅動, 後面兩個輪子是由電動機驅動。

但是, 本丸卻真真對P8留下了“好像很膩害的樣子”的印象。

不僅因為長城一反常態的高調口號“中國首款豪華插電混動SUV”;還因為一眾汽車媒體試駕了P8之後的各種“失態”。

我沒有試駕過P8,但網上的P8試駕稿,一喲喂,所到之處無不是讚歎連連、驚喜連連、擊掌連連,開過的人們紛紛給跪了。

那些試駕稿,無論從哪個方面都是軟文級別的肯定、激贊。

所有試駕稿幾乎都一致認為,P8的產品實力,絕對是秒殺、碾壓級別的,上刀山下火海,樣樣都行。

這,就很好玩了。

要知道咱大車圈通常寫得最無聊最水的就是試駕稿了,尤其像現在的車子,遮了車標你都分不清誰是誰。

而且,中間總也會夾雜著幾篇看不上眼的所謂個性“黑稿”。

所以,當我看到P8那一水的“跪舔文”,這一下就來了精神。嘿,小樣,充值充得挺夠啊。咦,不對呀,試駕稿一般都是主動發稿,不會是充值稿呀。

尼瑪,看來這一票跪舔試駕稿,可信度很高啊。

什麼百公里加速6.5秒、什麼動力有340馬力、什麼綜合最大續航660公里、什麼峰值扭矩524牛·米等等,都引發了陣陣尖叫。

跟我們小仙女面對歐巴發出的尖叫聲,從外形到內在毫無二致。

本來,直男嘛,除了捧著手機吃雞,也就剩對這些個玩意兒還能飆飆腎上腺激素,我也是不意外的。

但是,集體膜拜的場面實在是太不常見了,要知道,我大車媒的試駕官們,可都是見過大風大浪的,犯不著那麼一驚一乍的。

所以,唯一的解釋就是——Wey P8是真的好開。

當然,其中也是有幾個不和諧的聲音的。

不過那些聲音零星、細小到我都記不住了,唯一記得的是有個友媒質疑P8採用的都是全球一流的供應商,那麼成本自然就會上去,勢必會影響到定價和利潤。

一流供應商包括像西門子、舍弗勒、格特拉克、博世、大陸這些。嗯,就是那個承包了我們中國老百姓家的冰箱和洗衣機的西門子和博世。

你們知道,本丸是很八卦的,到底會不會拔高成本呀,拔高成本可不是小事呀。

昨天,本丸在發佈會現場,分別逮住了一個Wey產品的負責人,和一個Wey品牌傳播的負責人,逼問了他們這個問題。

他們的反應都是“並不會。”

他們的意思是,現在很多車企都和一流供應商共同開發零配件,智慧財產權大家都有份。

“至於成本問題,一開始成本肯定都是高的,等跑量跑起來之後,成本自然就降下來了。”

乍一聽還是有道理的,不過,本丸心中還是略有疑惑。

這種共同開發模式,一個是話語權問題,總歸誰說話硬氣誰來定價咯;一個是這種模式算不算是代工的一種,核心技術要是不掌握在自己手裡,你懂的。

總之,技術積累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對長城來說,第一款新能源車就能做到讓我大車圈挑剔的直男車媒集體高潮,那就是牛逼。

至於年銷百萬級別的長城,為何是我大車圈最後一個推出新能源車的品牌,這就是另一個有意思的話題了。

大家有興趣可以移步至這裡,拜讀一下本丸寫的雄文《長城也搞新能源,老魏是反抗不了就躺下下來好好享受的節奏》,咳咳。

這樣,本文我們先不討論魏建軍為何要做新能源,國家的雙積分政策什麼的就先撇開,反正長城是做新能源了,趕上了新能源的末班車。

咱接著聊另一個問題:

魏建軍為何不是用長城品牌或哈弗品牌來做新能源,而是用Wey這個新品牌來做新能源呢?

照常規的理解,長城和哈弗在知名度和消費者積累上,比初來乍到的Wey是要好的。

而且,讓Wey來做新能源的話,魏建軍相當於是把走高端和新能源,這兩個寶都壓在了Wey的身上。

我們知道,自主品牌這下半場是很難打的,低端化顯然是沒有出路的。

走高端和新能源可以說是自主品牌唯二的兩條路了——魏建軍這是壓上了身家性命在賭Wey啊。細思極恐。

不過,作為大車圈唯一一個立住了霸道總裁人設的車企老大,本丸相信這是老魏幹得出來的事。

——為什麼偏偏選Wey呢?

這裡涉及到一個問題。

為什麼很多人在試駕了Wey P8、瞭解了Wey的pi4平臺之後,都說長城的新能源之路比較正統?

新能源,或說混動、純電動汽車前端的生產套路,和燃油車的完全是兩碼事。

但是,很多企業為了追趕新能源的潮(補)流(貼),就會圖省事直接在燃油車的平臺上,加塞上新能源的內芯。

這其中的區別,就像是一個是整過容動過刀子的,一個是沒整過容原生態的。

而長城做新能源呢,非但沒有嫁接在燃油車平臺上搞新能源,它還怕別人誤會自己玩整容玩嫁接,於是乎,乾脆就在新品牌Wey上開整,這一整就整大發了,整出來一個全新的新能源平臺pi4。

是的,他們理工男就是這麼較真。

這也反映出了長城幹新能源的誠意,寶寶不是隨便玩玩啊,寶寶也玩不起啊。

這是其一。

這其二呢,是我問了負責咱Wey品牌傳播的負責人,他是這麼解釋的:

“你知道,我們在規劃Wey的產品的時候,是不可能不規劃新能源的,這就是最直接的原因。而長城和哈弗的產品規劃,那都是多少年前的事了,是吧。”

秒懂,這是屬於實操層面的問題。

咱先不管長城品牌和哈弗品牌做不做新能源,反正Wey是肯定要做的,那就趕緊先做起來。

還有其三,是負責Wey產品的負責人說的:

“因為新能源車成本很高,尤其還是新能源SUV,賣得就會比較貴。所以,只能放在Wey這個品牌上。Wey的定位比較高,所以能賣得比較貴。”

對哦,機智狗。

這麼一看,根本沒得選啊,只有Wey才能賣得起新能源車真正的價格啊。

從這個角度看,老魏也確實已經考慮到國家不發補貼之後的事了

——我不想靠新能源低價入市,我的定位就是賣貴的,有沒有補貼我都賣好的賣貴的

——如果你買我的新能源,那你就是被我的產品吸引,而不是被補貼後的低價吸引。

這麼一分析,我也終於理解了朋友圈裡很多人都說p8補貼後25萬+並不貴了

——這麼多年的高額補貼,蒙蔽了我們的雙眼,原來新能源車應該是比燃油車貴的啊!

等等!這麼說來,走高端和新能源是絕配啊!

莫名的,大晚上的,我突然對魏建軍賭Wey的勝算有了一種模糊的信心。

我沒有試駕過P8,但網上的P8試駕稿,一喲喂,所到之處無不是讚歎連連、驚喜連連、擊掌連連,開過的人們紛紛給跪了。

那些試駕稿,無論從哪個方面都是軟文級別的肯定、激贊。

所有試駕稿幾乎都一致認為,P8的產品實力,絕對是秒殺、碾壓級別的,上刀山下火海,樣樣都行。

這,就很好玩了。

要知道咱大車圈通常寫得最無聊最水的就是試駕稿了,尤其像現在的車子,遮了車標你都分不清誰是誰。

而且,中間總也會夾雜著幾篇看不上眼的所謂個性“黑稿”。

所以,當我看到P8那一水的“跪舔文”,這一下就來了精神。嘿,小樣,充值充得挺夠啊。咦,不對呀,試駕稿一般都是主動發稿,不會是充值稿呀。

尼瑪,看來這一票跪舔試駕稿,可信度很高啊。

什麼百公里加速6.5秒、什麼動力有340馬力、什麼綜合最大續航660公里、什麼峰值扭矩524牛·米等等,都引發了陣陣尖叫。

跟我們小仙女面對歐巴發出的尖叫聲,從外形到內在毫無二致。

本來,直男嘛,除了捧著手機吃雞,也就剩對這些個玩意兒還能飆飆腎上腺激素,我也是不意外的。

但是,集體膜拜的場面實在是太不常見了,要知道,我大車媒的試駕官們,可都是見過大風大浪的,犯不著那麼一驚一乍的。

所以,唯一的解釋就是——Wey P8是真的好開。

當然,其中也是有幾個不和諧的聲音的。

不過那些聲音零星、細小到我都記不住了,唯一記得的是有個友媒質疑P8採用的都是全球一流的供應商,那麼成本自然就會上去,勢必會影響到定價和利潤。

一流供應商包括像西門子、舍弗勒、格特拉克、博世、大陸這些。嗯,就是那個承包了我們中國老百姓家的冰箱和洗衣機的西門子和博世。

你們知道,本丸是很八卦的,到底會不會拔高成本呀,拔高成本可不是小事呀。

昨天,本丸在發佈會現場,分別逮住了一個Wey產品的負責人,和一個Wey品牌傳播的負責人,逼問了他們這個問題。

他們的反應都是“並不會。”

他們的意思是,現在很多車企都和一流供應商共同開發零配件,智慧財產權大家都有份。

“至於成本問題,一開始成本肯定都是高的,等跑量跑起來之後,成本自然就降下來了。”

乍一聽還是有道理的,不過,本丸心中還是略有疑惑。

這種共同開發模式,一個是話語權問題,總歸誰說話硬氣誰來定價咯;一個是這種模式算不算是代工的一種,核心技術要是不掌握在自己手裡,你懂的。

總之,技術積累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對長城來說,第一款新能源車就能做到讓我大車圈挑剔的直男車媒集體高潮,那就是牛逼。

至於年銷百萬級別的長城,為何是我大車圈最後一個推出新能源車的品牌,這就是另一個有意思的話題了。

大家有興趣可以移步至這裡,拜讀一下本丸寫的雄文《長城也搞新能源,老魏是反抗不了就躺下下來好好享受的節奏》,咳咳。

這樣,本文我們先不討論魏建軍為何要做新能源,國家的雙積分政策什麼的就先撇開,反正長城是做新能源了,趕上了新能源的末班車。

咱接著聊另一個問題:

魏建軍為何不是用長城品牌或哈弗品牌來做新能源,而是用Wey這個新品牌來做新能源呢?

照常規的理解,長城和哈弗在知名度和消費者積累上,比初來乍到的Wey是要好的。

而且,讓Wey來做新能源的話,魏建軍相當於是把走高端和新能源,這兩個寶都壓在了Wey的身上。

我們知道,自主品牌這下半場是很難打的,低端化顯然是沒有出路的。

走高端和新能源可以說是自主品牌唯二的兩條路了——魏建軍這是壓上了身家性命在賭Wey啊。細思極恐。

不過,作為大車圈唯一一個立住了霸道總裁人設的車企老大,本丸相信這是老魏幹得出來的事。

——為什麼偏偏選Wey呢?

這裡涉及到一個問題。

為什麼很多人在試駕了Wey P8、瞭解了Wey的pi4平臺之後,都說長城的新能源之路比較正統?

新能源,或說混動、純電動汽車前端的生產套路,和燃油車的完全是兩碼事。

但是,很多企業為了追趕新能源的潮(補)流(貼),就會圖省事直接在燃油車的平臺上,加塞上新能源的內芯。

這其中的區別,就像是一個是整過容動過刀子的,一個是沒整過容原生態的。

而長城做新能源呢,非但沒有嫁接在燃油車平臺上搞新能源,它還怕別人誤會自己玩整容玩嫁接,於是乎,乾脆就在新品牌Wey上開整,這一整就整大發了,整出來一個全新的新能源平臺pi4。

是的,他們理工男就是這麼較真。

這也反映出了長城幹新能源的誠意,寶寶不是隨便玩玩啊,寶寶也玩不起啊。

這是其一。

這其二呢,是我問了負責咱Wey品牌傳播的負責人,他是這麼解釋的:

“你知道,我們在規劃Wey的產品的時候,是不可能不規劃新能源的,這就是最直接的原因。而長城和哈弗的產品規劃,那都是多少年前的事了,是吧。”

秒懂,這是屬於實操層面的問題。

咱先不管長城品牌和哈弗品牌做不做新能源,反正Wey是肯定要做的,那就趕緊先做起來。

還有其三,是負責Wey產品的負責人說的:

“因為新能源車成本很高,尤其還是新能源SUV,賣得就會比較貴。所以,只能放在Wey這個品牌上。Wey的定位比較高,所以能賣得比較貴。”

對哦,機智狗。

這麼一看,根本沒得選啊,只有Wey才能賣得起新能源車真正的價格啊。

從這個角度看,老魏也確實已經考慮到國家不發補貼之後的事了

——我不想靠新能源低價入市,我的定位就是賣貴的,有沒有補貼我都賣好的賣貴的

——如果你買我的新能源,那你就是被我的產品吸引,而不是被補貼後的低價吸引。

這麼一分析,我也終於理解了朋友圈裡很多人都說p8補貼後25萬+並不貴了

——這麼多年的高額補貼,蒙蔽了我們的雙眼,原來新能源車應該是比燃油車貴的啊!

等等!這麼說來,走高端和新能源是絕配啊!

莫名的,大晚上的,我突然對魏建軍賭Wey的勝算有了一種模糊的信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