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呷哺開出1000平大店!“小而美”過氣了嗎?

呷哺呷哺、西貝、旺順閣、王品……今年都在推大店, “小而美”時代過去了嗎?

4月20日, 呷哺呷哺在武漢新開一家千平大店。

另根據餐飲老闆內參已知的消息:西貝、旺順閣、王品、牧之初心,

今年都在力推大店。

“小而美”的時代過去了嗎?

力推大店背後, 這些品牌先人一步, 看到了什麼樣的趨勢?

1

呷哺呷哺開千平旗艦店

延續20年的橙黃色不見了

呷哺呷哺千平旗艦店, 做了體驗全升級的大調整。

青磚、絹燈、怪石、流水, 旗艦店每個入口都特別設計了場景佈置, 水霧嫋嫋、禪意濃濃。

店內更是一步一景、意境悠遠。 原石和木色、絹燈, 組成了呷哺呷哺旗艦店的新中式禪意餐廳環境。

呷哺延續了20年的橙黃色環境, 在旗艦店升級成新中式裝修風格。

“(升級版的呷哺和湊湊)還是不一樣的。

呷哺旗艦店是呷哺自身的升級版, 有自己的DNA, 但呷哺和湊湊和口味、菜品、價格、定位、服務模式和裝修細節都不一樣。 ”

呷哺呷哺董事長賀光啟接受餐飲老闆內參採訪時解釋說, “最重要的是核心不一樣, 呷哺是一人一鍋的國民小火鍋, 客單價在100元以內(集中在50~60元), 湊湊客單價在100元以上”。

除了場景、菜品和服務的升級, 還加入了呷哺集團特別引入的臺式手搖茶。

呷哺旗艦店的門前, 是臺式手搖茶的製作銷售區。 與湊湊門店相同, 呷哺升級後也選擇了“火鍋+茶憩”的組合路線。 非用餐時間的呷哺旗艦店全區域開放, 提供給手搖茶顧客享受下午茶時光。

2

體驗主義來了——

“小而美”的品牌也在開大店

升級版呷哺與湊湊背後, 是賀光啟的新理念。

此前, 他在和內參君分享“湊湊”模式時, 強調“體驗至上”。 他說, 要留出空間, 做出五星級的體驗感。 這既是競爭策略, 又是對趨勢的洞察。

中國餐飲業30多年來的發展, 餐廳與餐廳間的競爭, 正從服務、產品維度, 向全維度的體驗主義升級。

以前的呷哺主要滿足了一兩人、兩三人顧客的就餐需求, “呷哺的大店, 接待客群可以從一兩個人到幾十個人就餐需求都能同時滿足”。

而呷哺有了大店模式的嘗試後, 會在全國各大省縣市開出不同規模的門店。 “今年呷哺新開店鋪數量不會低於去年。 ”賀光啟說, 今年在各地新開店鋪會有大、中、小不同面積。

開大店, 不僅僅是呷哺的動作。

西貝賈國龍也在反思, “小而美”到底要多小?

太小了“耍”不開,反而影響業績。像西貝,因為增加了外賣業務,需要開大店,為外賣留出操作空間。而西貝主力店選了300到500平。

就連“小而美”的代表企業牧之初心,在血拼過效率之後,也在發力“體驗”。

以小店模式為代表作的“牧之初心”原切牛排,深圳金光華店曾經創下紀錄,18平米只做3道菜,日賣6萬元,相當於每小時賣出1.3頭牛。

但現在,他們店型模式也悄然“轉型”:一種是目前的20~30平米,一種是60多平米的白金店。其中,白金店會有牛排課堂和周邊零售商品銷售,近期將達到三家店。

這種大店帶小店的模式,好比是“老母雞帶小雞”。大店做好體驗感、品牌感,小店做好坪效和人效。

而在星巴克,這種模式有個更優雅的說法:他們把大店,比喻成“教堂”。

原北京美大星巴克咖啡有限公司總裁王朝龍說,“(大店)就是增加體驗感,提高品牌勢能”的。在上海,星巴克的工廠店,就是起到了供消費者“朝聖”的作用。

3

王品、呷哺、西貝……

餐飲主力軍們都擴張大店

曾經,“小而美”模式是餐飲人共同的追求。

2012年之後,“三高一低”倒逼餐飲業變革:減人員,縮店面,減菜單……

“小而美”成為行業共識,並催生了“極致人效坪效”的行業標杆作品:彼得家的廚房。

但是,2017年中旬,餐飲業中高端市場已經開始復蘇。

在上海,王品加速了開發新品牌的力度。

2017年,王品相繼推出了鵝夫人、蜀三味,2018年又推出了新品牌“舞漁”,招牌商品烤生蠔。而這家店選在上海徐家匯太平洋百貨,306平米,而人均客單價約125元,鎖定25~35歲愛好日式美食的白領。

進入2018年,這個勢頭更是強勁。

首先是各個知名品牌都加大了開店數量,堪稱“瘋狂”。

一向謹慎的海底撈,這次就任性了一把。年初有消息稱,海底撈今年要開210家店。

而內參君求證的消息更是驚人:“肯定比這個多,並且沒有上限。華東、華南、新一線城市,都要進駐。”

海底撈的這個開店力度,堪稱前所未有。因為目前海底撈也就200多家店。

除了海底撈,其他品牌也都在加速擴張——

西貝2018年要新開店100家,總數突破300家;

喜家德2018年在達到500家店,並加強深圳佈局;

4月10日,旺順閣今年開店33家店,還要進軍深圳,進行全國佈局。

其次是開店面積。

西貝主力店在300到500平,旺順閣不論主品牌,還是新推的徽菜品牌“披雲徽宴”,新開店面積都在500-700之間,位置好超千平也開。

剛剛在武漢開業的呷哺呷哺旗艦店,面積超過1000平米,最多可同時容納近300人用餐,是呷哺呷哺在中國開設面積最大的店鋪。

……

4

從“小而美”到開大店

體驗感正成為企業競爭的護城河

為何餐飲主力軍集體力推大店模式?主要有是三種考慮:

一種是業務需要。

比如西貝新增外賣業務,需要空間;呷哺呷哺拓展多人就餐消費場景,也需要空間。

一種是全面提升體驗感。

回頭來看,“小而美”模式,在實現極致人效、坪效同時,也犧牲掉了“體驗感”。

而從市場表現來看,“體驗感”正在重新成為企業的競爭武器和護城河。

像麥當勞已經由效率的“快”,悄然轉向體驗的“慢”,推出了“送餐到桌”的服務。

不僅餐飲業在加強體驗感。購物中心早在2016年已經嘗試整合更多超強體驗感的專案。這些項目從電影院、電玩、KTV,擴展到手作集市、藝術展、屋頂農場等。

還有一種原因,是市場復蘇,風向標就是中高端餐飲。

經過5年的震盪,中高端餐飲的泡沫已經被擠掉,虛高的產品被擠掉水份,而真正的宴請需求依然存在。並且,從客群分析來看,除了商務宴請,親朋好友間的宴請也在增多。

這是一個對全體餐飲人都利好的趨勢:開大店背後,折射的是餐飲行業整個消費水準、市場空間的上升。

太小了“耍”不開,反而影響業績。像西貝,因為增加了外賣業務,需要開大店,為外賣留出操作空間。而西貝主力店選了300到500平。

就連“小而美”的代表企業牧之初心,在血拼過效率之後,也在發力“體驗”。

以小店模式為代表作的“牧之初心”原切牛排,深圳金光華店曾經創下紀錄,18平米只做3道菜,日賣6萬元,相當於每小時賣出1.3頭牛。

但現在,他們店型模式也悄然“轉型”:一種是目前的20~30平米,一種是60多平米的白金店。其中,白金店會有牛排課堂和周邊零售商品銷售,近期將達到三家店。

這種大店帶小店的模式,好比是“老母雞帶小雞”。大店做好體驗感、品牌感,小店做好坪效和人效。

而在星巴克,這種模式有個更優雅的說法:他們把大店,比喻成“教堂”。

原北京美大星巴克咖啡有限公司總裁王朝龍說,“(大店)就是增加體驗感,提高品牌勢能”的。在上海,星巴克的工廠店,就是起到了供消費者“朝聖”的作用。

3

王品、呷哺、西貝……

餐飲主力軍們都擴張大店

曾經,“小而美”模式是餐飲人共同的追求。

2012年之後,“三高一低”倒逼餐飲業變革:減人員,縮店面,減菜單……

“小而美”成為行業共識,並催生了“極致人效坪效”的行業標杆作品:彼得家的廚房。

但是,2017年中旬,餐飲業中高端市場已經開始復蘇。

在上海,王品加速了開發新品牌的力度。

2017年,王品相繼推出了鵝夫人、蜀三味,2018年又推出了新品牌“舞漁”,招牌商品烤生蠔。而這家店選在上海徐家匯太平洋百貨,306平米,而人均客單價約125元,鎖定25~35歲愛好日式美食的白領。

進入2018年,這個勢頭更是強勁。

首先是各個知名品牌都加大了開店數量,堪稱“瘋狂”。

一向謹慎的海底撈,這次就任性了一把。年初有消息稱,海底撈今年要開210家店。

而內參君求證的消息更是驚人:“肯定比這個多,並且沒有上限。華東、華南、新一線城市,都要進駐。”

海底撈的這個開店力度,堪稱前所未有。因為目前海底撈也就200多家店。

除了海底撈,其他品牌也都在加速擴張——

西貝2018年要新開店100家,總數突破300家;

喜家德2018年在達到500家店,並加強深圳佈局;

4月10日,旺順閣今年開店33家店,還要進軍深圳,進行全國佈局。

其次是開店面積。

西貝主力店在300到500平,旺順閣不論主品牌,還是新推的徽菜品牌“披雲徽宴”,新開店面積都在500-700之間,位置好超千平也開。

剛剛在武漢開業的呷哺呷哺旗艦店,面積超過1000平米,最多可同時容納近300人用餐,是呷哺呷哺在中國開設面積最大的店鋪。

……

4

從“小而美”到開大店

體驗感正成為企業競爭的護城河

為何餐飲主力軍集體力推大店模式?主要有是三種考慮:

一種是業務需要。

比如西貝新增外賣業務,需要空間;呷哺呷哺拓展多人就餐消費場景,也需要空間。

一種是全面提升體驗感。

回頭來看,“小而美”模式,在實現極致人效、坪效同時,也犧牲掉了“體驗感”。

而從市場表現來看,“體驗感”正在重新成為企業的競爭武器和護城河。

像麥當勞已經由效率的“快”,悄然轉向體驗的“慢”,推出了“送餐到桌”的服務。

不僅餐飲業在加強體驗感。購物中心早在2016年已經嘗試整合更多超強體驗感的專案。這些項目從電影院、電玩、KTV,擴展到手作集市、藝術展、屋頂農場等。

還有一種原因,是市場復蘇,風向標就是中高端餐飲。

經過5年的震盪,中高端餐飲的泡沫已經被擠掉,虛高的產品被擠掉水份,而真正的宴請需求依然存在。並且,從客群分析來看,除了商務宴請,親朋好友間的宴請也在增多。

這是一個對全體餐飲人都利好的趨勢:開大店背後,折射的是餐飲行業整個消費水準、市場空間的上升。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