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修己慎獨|習作園地

修己慎獨, 是每個成功人士必備的內在品質。 “慎獨”更是社會生活的淨化器, 人一旦缺少了“慎獨”, 就會降低自己的道德水準, 只顧個人利益而無視他人利益,

更可怕的是, 一旦這種思想“傳染”下去, 別人也會以他為“榜樣”。 如果人人都效仿, 久而久之, 世風日下就成必然。

劉少奇曾說過:“一個人在獨立工作, 無人監督, 有做各種壞事的可能的時候, 不做壞事, 這就叫慎獨。 ”

東漢楊震, 當王密曾在某天深夜帶10斤黃金拜訪行賄時, 他不因無人在旁而受賄, 反而在王密叫他收下並說此事無人會知曉時, 義正嚴辭地說:“天知, 地知, 你知, 我知, 怎會無人知曉?”是什麼使楊震流芳百世, 成為一代名官呢?是因為他獨自一人時仍能嚴格監管自己的慎獨。 《辭海》中有句話說得好:“在獨處無人注意時, 自己的行為也要謹慎不苟。 ”“慎獨”也離不開自我反省。 一個人要進步, 就要經常地、認真地反省,

檢討自己。

明代大學士徐溥, 用黃豆、黑豆不斷地去檢點自己的言行, 每當心中產生善念, 或做了善事便增添一粒黃豆;相反, 若是言行有什麼過失, 便投一粒黑豆。 當黑豆多於黃豆時, 他便時刻檢點自己的言行舉止。 這種持久的約束和鼓勵,

使徐溥不斷修煉, 完善自己。 正是因為這種即使在個人獨處時也能嚴於律己, 謹慎對待自己的一言一行的品質, 才塑造了徐溥這一大學士。

“慎獨則心安, 主敬則身強, 求仁則人悅, 習勞則神欽。 ”當代的中國也需要這樣的人來帶動一種“慎獨”的風氣, 提高國民素質。

2005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之一的王順友, 一個普通的鄉村郵遞員, 便是當代恪守“慎獨”的典範。 20年來始終如一地堅持, 20多萬里漫漫長路環境惡劣, 在那漫漫的孤獨之旅上, 體現的是他對自己嚴格要求, 恪守慎獨, 如果他沒有這種精神品質, 何來20多萬里堅守之路, 何來感動中國?如果王順友因為無人監督自己而缺席, 那麼, 他就不會成為一個好的郵遞員。 同樣, 如果楊震、徐溥不是因為具有修己慎獨的品質, 那麼他們就會變成人人所唾棄的貪官、奸臣。

慎獨, 是自律的最高境界, 在無人監督時仍能不被外物所左右, 而是絲毫不放鬆對自我的監督的力度, 自覺按照一貫的道德準則規範自己的言行。 對我們而言, 無論是學業,

還是事業, 慎獨都是非常重要的。 我們要時刻保持著清醒的頭腦。 所謂清醒, 就是“慎獨”。

一篇舉例論證都十分妥帖的習作, 得到的結論也發人深省:我們要時刻保持著對自我品德的嚴格要求, 才能站得穩, 成為一個大寫的人!願你我常懷敬畏之心, 慎獨成就自我!(指導老師 胡碧華)

作者:佛山市三水區華僑中學高二(2)班 何藝潼

編輯:王鎮強

主編:李坤媛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