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史上三大猛將:第二功次徐達第一抗清到底,卻沒常遇春吳三桂有名

歷史是後人寫的, 而後人寫史又多受當朝者思想所左右, 故對歷史人物的評判大多帶有當朝意志, 這樣一來, 就有厚此薄彼之嫌。 在古代猛將中, 有三位被後人慢待了, 但憑他們的歷史功績, 不該受此待遇。

第三位:劉牢之(?—402年), 字道堅, 彭城(今江蘇徐州)人, 東晉時期名將。 生於尚武世家, 面色紫赤, 鬍鬚雙目生得奇異, 性格深沉剛毅, 足智多謀。 歷任北府兵參軍、鷹揚將軍、廣陵相。 在北府軍中, 劉牢之可謂軍膽, 淝水之戰時, 率五千精兵在洛澗大破梁成, 斬殺一萬多人, 又以八萬之眾大破八十萬五胡聯軍, 胡人皇帝符堅在望八公山時, 竟疑草木皆兵。 後又平定多處叛亂, 率兵屢破孫恩並將其驅趕斬殺, 後聽從何穆建議倒戈, 致使司馬元顯被殺, 被削奪兵權後自縊而死。 因此, 史書評其曰“有勇無謀”, 簡單四個字, 將劉牢之的一切功績淹沒。

第二位:傅友德。 明朝開國功臣、名將。 初為紅巾軍徐壽輝部將, 為“四大金剛”之一, 趙普勝死後, 和丁普郎一起率軍投朱元璋。 從徐達北伐, 在第二次伐北元時七戰七勝平定甘肅, 隨後又掛副帥參加第四次、第五次、第七次北伐, 大敗元軍, 後掛帥取貴州、平定雲南, 以功封潁國公、太子太師。
因與藍玉來往過密, 藍玉案後, 朱元璋對他多有猜忌, 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 朱元璋大宴文武, 只因侍者撤菜時, 傅友德還有一個菜沒有吃完, 朱元璋說他不敬, 傅友德起身告罪, 朱元璋大怒, 令他提二子首級。 很快, 傅友德把二兒子頭顱提到朱元璋面前。 朱元璋說:“你怎麼忍心?”傅友德說:“不就是要我們父子人頭嗎?”說罷自刎死, 朱元璋暴怒, 傳旨將其全家發配遼東、雲南。 論功, 傅友德僅次徐達, 但其死後, 卻被剝奪了一切名譽, 其功績也被徐達、常遇春所淹沒, 沒有多少人會注意他。

第一位:李定國(1621年-1662年), 南明抗清名將, 少年時被張獻忠收為養子, 後隨張獻忠轉戰南北。 長大後勇敢善戰, 為張獻忠手下一員猛將, 人稱“小尉遲”、“萬人敵”。 張獻忠死後, 甯死荒野不降清, 投靠南明與清軍血戰。 先後出兵八萬攻湖南、取沅州、靖州, 繼攻廣西桂林, 大敗清軍, 逼得清軍主帥孔有德自殺。 後又在衡州伏擊清軍, 陣斬清軍主帥尼堪, 清軍全軍覆沒。 吳三桂縊殺永曆帝后, 李定國悲憤成疾, 在西南邊陲堅持抗清鬥爭17年,
1662年六月在猛臘病逝, 臨死前告訴兒子及部下:“寧死荒徼, 無降也!”李定國死後, 部下有數千人不降, 聚于阿瓦河東百里, 稱為“桂家”。 猛臘各族人民亦奉李定國為神, 過晉王墓均膜拜。 並於後山複建“漢王廟”, 每年春節進行隆重祭祀。 多少年來, 雲南人一直以李定國為驕傲, 視其為脊樑, 蔡鍔等皆以李定國為榜樣, 章炳麟說:“願吾滇人, 毋忘李定國!”李定國抗清到底, 在雲南赫赫有名, 在其他地方卻鮮為人知, 在明末清初歷史名人中, 他的名氣遠不及漢奸吳三桂, 明顯是後人慢待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