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精緻化”辦學重構學子多樣人生

晨報記者 楊虹 吳婉瑩

當“工匠精神”被頻頻提起時, 各行各業都興起了學習“工匠精神”的熱潮。 其實早在幾年前, 上海市商貿旅遊學校校長、特級校長李小華就提出了以“精緻化”教育理念, 建設“跨界 開放 融合”的現代“平臺型”職業學校。 其中, “精緻化”追求卓越、提升品質的精緻文化正好與“工匠精神”中工匠對不斷改善工藝、追求完美和極致的態度不謀而合。 也正是由於商貿旅遊學校堅持“精緻化”辦學, 為學生提供更優質、更個性的教育服務, 才使每位元師生都能擁有“出彩”的人生。

【人才培養】 對接市場精准化培養,

保障學生高品質就業

“職業學校應該思考如何把‘大眾的教育’ 做成‘小眾的教育’。 ”當問到何為“精緻教育”時, 李校長解釋道, “精緻教育”即是整個教育過程的精緻化, 精心育人, 而不僅僅是為了教學標準而進行教育。 職業教育作為培養與市場無縫對接的技能型人才的“主要陣地”, 採取個性化、多樣化、彈性化的小眾培養方式, 才能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和發展的需求。

隨著互聯網、人工智慧的發展, 未來的工作有趨向定制化發展的趨勢。 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多次提及“人工智慧”, 並特別指出要加強新一代人工智慧的研發應用, 在多領域推進“互聯網+”, 發展智慧產業。 這也就表明市場對於人工智慧服務方面人才的需求也將增加。

為此, 商貿旅遊學校的應對“招數”是新設“電腦應用專業(人工智慧服務方向)”。 據李校長介紹, 作為上海中職校中首個人工智慧專業, 學校的社團活動和綜合項目為專業的建設奠定了基礎:“從幾年前開設的機器人社團和3D列印社團, 再到去年引入的VR虛擬實境項目、無人機駕駛培訓專案來看, 學生的反響很熱烈, 學習效果也很好。 ”

經過大量走訪、調研和深度的交流溝通, 學校最後才將學生的培養方向定為:虛擬實境與增強現實技術、大資料獲取與處理分析、智慧型機器人控制與維護、智慧運載工具操作與維護。 此外, 學校還與上海電子物聯產業園、網龍華漁教育、百度雲智學院等多家企業和基地合作, 拓寬學生的實踐、實習及就業創業途徑。

在實驗實訓方面, 學校為新專業建設了VR及人工智慧綜合實驗室, 同時配備了國育華漁VR世界實驗室、百度ABC人工智慧實驗室、無人機訓練實驗室、機器人實驗室等, 保障學生都能在真實的行業環境下學習, 並能考取相應的資格證書。 事實上, 該校人工智慧服務方向的學生, 通常還沒有畢業, 就會被企業“預訂”。 “專業匹配度非常高, 幾乎是根據自身專業進入了相關崗位, 這與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方式是直接相關的。 ”李校長說。

多元化實踐“模糊”專業邊界, 培養“三明治式”精英學子

學校聚焦各專業的特定領域, 推動錯位發展、差異化發展, 走校企深度融合、突出實戰和應用的辦學路子, 實行“雙證融通”, 用培養“精英”的方法和“做中學”的學習方式培養操作型技能人才,

不斷豐富“知識+能力+素養”的“三明治式”人才培養模式。 自2013年起分別與上海商學院、上海旅遊高等專科學校、上海城建職業學院、上海電影藝術職業學院、上海杉達學院開展中高職、中本貫通培養試點, 為學生拓寬升學和就業的管道。

“實際上, 我們是以大專業群的思路來進行專業建設, 通過專案、社團等方式讓學生之間進行互動與學習, 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 ”為滿足學生選擇的需要, 商貿旅遊學校現在開設有70多個社團, 包括愛旅遊社、米格創意工作室、時尚菜肴料理社、商旅易社、咖啡製作社、電子商務社等。 據瞭解, 咖啡社的社員們在校園裡開了一家“咖啡廳”。 從店面廣告設計、財務管理、接待、廚師及文創等一系列事情均由學生自己負責。

“這些學生來自于市場行銷、美術設計與製作、會計、商務外語、西餐烹飪、文物等專業。 而這家店作為載體讓一群原先專業毫無關聯的學生憑著共同的興趣愛好而聚在一起, 在交往、合作中學習到新的知識。 ”李校長給我們舉了個例子。

不只是社團, 商貿旅遊跨專業的項目實踐, 也令學生受益匪淺。 王同學作為美術設計與製作專業(影視後期製作方向)的學生, 有幸參與到“2017大運河文化帶”VR設計創新大賽, 需要使用虛擬實境技術和相關數位化技術, 全景展現大運河古今風貌的點點滴滴。 但由於內容涉及到旅遊的相關知識, 因此他需要與旅遊專業的同學合作, 共同進行專案運作。在製作期間,兩個團隊的師生合作密切,不僅順利完成了專案,還學到了對方專業的知識。“這次合作對我來說真是一舉兩得!既鍛煉了自己的專業技能,又學到了跨專業的知識。”他說。

【商旅好人】 注重“能”的培養,做一個“有能力的好人”

在傳統印象中,人們很容易將職業教育與技能教育劃等號,認為進中職校就是為了掌握一門技術。“事實並非如此。”在李校長看來,職教不能只盯著“技”的訓練,學生創新意識、服務意識的培養也要同步跟進。他認為要讓學生未來的發展之路走得更遠,就要把重點放在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上。

自2011年起開始進行的“商旅好人”評選便是學校採用的培養方式之一。不以成績論英雄,只要學生身上有“亮點”,就有資格參選。這不僅能讓獲獎者逐漸完善自我,還提升了整個校園的良好風氣。李校長表示,學校把“培養一個有能力的好人”作為育人目標,積極探索知識、能力、素質三位一體的有能力的“好人”德育模式,關注學生軟實力的培養。如:每年火爆的“F·A·I·R行銷節”,便是將行銷技能與學生的職業體驗活動有機結合起來——學生作為主體設計整個活動,並在活動中提供志願者服務。

此外,學校還利用榜樣的示範作用引領人才培養。性格內向的資同學把學校烹飪專業教師團隊的烹飪大師夏慶榮作為了自己的偶像。不僅由於夏老師技藝高超,為人平和低調,更難能可貴的是傾心傳授技藝毫不保留,他常常強調“好的人品才有好的刀工”。自從跟隨夏老師學習,資同學就下定決心苦練廚藝。在校期間,他分別獲得了2014年上海市星光計畫職業院校技能烹飪專案三等獎;2015年世界青年烹飪邀請賽一等獎;2016年全國烹飪大賽獲得了二等獎等好成績。畢業後,他選擇回校擔任冷盤雕刻社團課程的助教,與學弟學妹分享心得,反哺老師的悉心教導之恩。

與他相似,同專業的楊同學也是在中國烹飪大師、職教名師張桂芳的言傳身教下,懂得了“用心做好美食”的道理。無論是作為全國中職院校技能大賽中西餐烹飪項目的助手,還是在學校美食節、行銷節的中式點心專案的籌備中,他一手落實了原料準備、工具整理、體驗活動學生入場管理、點心烘焙等各環節。楊同學熱心做事、用心學技的態度也給教師、同學及來參加活動的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對於中職生來說,中專的學歷並不是終點,以後還會不斷提升;而從職業發展來說,學生在中職校的學習只是邁向職場的第一步。李校長強調,學校借助一系列的德育主題實踐活動,促進學生知識的內化、思想情感的認同和行為習慣的養成,在“做事”的過程中達到“做人”境界,成長為“有能力的好人”。

【學子風采】 多樣化學習途徑 育出“一專多能”職業新星

經過幾次專業課學習,老師發現了史同學在西餐烹飪方面的天賦:她思維敏捷,動手能力強,既能很好地完成課內作業,還能幫忙協助老師教學。作為西餐烹飪課代表和西餐烹飪社團的社長,她帶領著自己的社員,進行原料、工具的準備和各類西點的初加工,甚至還帶領同學做好西點培訓項目學員的“小老師”。這些實踐都對她的管理能力和專業技能起到了促進作用。

在校期間,她還作為優秀學生,參加了上海廚藝職業技術培訓學校組織的學生體驗活動及2015年FHC——國際烹飪藝術大賽。面對著各大星級酒店的廚師對手,她沉著冷靜,最終獲得了行業大賽西式下午茶甜點展臺三等獎。此次獲獎也堅定了她再接再厲的信心。在2016年的上海市星光計畫西餐烹飪項目的比賽中,她收穫了二等獎。

多樣化的學習途徑拓展了史同學的眼界和實力,讓她在提升專業能力的同時,也對自己的未來萌生了更多的想法,在學校的扶持下,她邁出了職業生涯的第一步——在校園裡經營西餐烹飪創業坊,成為校園創業的開拓者。

像史同學一樣的“多面手”學生還有很多,這與學校的多樣化學習途徑密不可分。據李校長介紹,為滿足學生個性化、多樣化、多層次的發展需求,除了連接本地資源,學校將眼光放在了國際化上。通過引入高水準國際職業教育資源與培訓品牌,進行國際合作教育。如:西餐烹飪專業的“藍帶西餐班”,引進“法國藍帶”部分專業課程,引入餐飲專業英語詞彙能力國際認證(PVQC)、國際人才培養模式和雅思英語課程,對接全球酒店管理和廚藝管理學院,培養上海乃至全國高端餐飲行業人才。商務英語專業的“中澳行銷班”,對接澳大利亞最大並享有聲譽的聖·斯蒂芬學校,由該校派遣優質師資幫助學生獲取澳大利亞“商業四級證書”。由於該專業英語課較多,學生英語水準如果達到相應水準,也有機會進入澳大利亞的西澳大學、科廷大學、埃迪斯·科文大學和莫道克大學進行深造。最後,李小華校長向我們透露,除了國際資源的本土化,未來還打算將本土資源國際化。“只有把這些資源都融通之後,才能轉化為學生可持續的發展。”

共同進行專案運作。在製作期間,兩個團隊的師生合作密切,不僅順利完成了專案,還學到了對方專業的知識。“這次合作對我來說真是一舉兩得!既鍛煉了自己的專業技能,又學到了跨專業的知識。”他說。

【商旅好人】 注重“能”的培養,做一個“有能力的好人”

在傳統印象中,人們很容易將職業教育與技能教育劃等號,認為進中職校就是為了掌握一門技術。“事實並非如此。”在李校長看來,職教不能只盯著“技”的訓練,學生創新意識、服務意識的培養也要同步跟進。他認為要讓學生未來的發展之路走得更遠,就要把重點放在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上。

自2011年起開始進行的“商旅好人”評選便是學校採用的培養方式之一。不以成績論英雄,只要學生身上有“亮點”,就有資格參選。這不僅能讓獲獎者逐漸完善自我,還提升了整個校園的良好風氣。李校長表示,學校把“培養一個有能力的好人”作為育人目標,積極探索知識、能力、素質三位一體的有能力的“好人”德育模式,關注學生軟實力的培養。如:每年火爆的“F·A·I·R行銷節”,便是將行銷技能與學生的職業體驗活動有機結合起來——學生作為主體設計整個活動,並在活動中提供志願者服務。

此外,學校還利用榜樣的示範作用引領人才培養。性格內向的資同學把學校烹飪專業教師團隊的烹飪大師夏慶榮作為了自己的偶像。不僅由於夏老師技藝高超,為人平和低調,更難能可貴的是傾心傳授技藝毫不保留,他常常強調“好的人品才有好的刀工”。自從跟隨夏老師學習,資同學就下定決心苦練廚藝。在校期間,他分別獲得了2014年上海市星光計畫職業院校技能烹飪專案三等獎;2015年世界青年烹飪邀請賽一等獎;2016年全國烹飪大賽獲得了二等獎等好成績。畢業後,他選擇回校擔任冷盤雕刻社團課程的助教,與學弟學妹分享心得,反哺老師的悉心教導之恩。

與他相似,同專業的楊同學也是在中國烹飪大師、職教名師張桂芳的言傳身教下,懂得了“用心做好美食”的道理。無論是作為全國中職院校技能大賽中西餐烹飪項目的助手,還是在學校美食節、行銷節的中式點心專案的籌備中,他一手落實了原料準備、工具整理、體驗活動學生入場管理、點心烘焙等各環節。楊同學熱心做事、用心學技的態度也給教師、同學及來參加活動的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對於中職生來說,中專的學歷並不是終點,以後還會不斷提升;而從職業發展來說,學生在中職校的學習只是邁向職場的第一步。李校長強調,學校借助一系列的德育主題實踐活動,促進學生知識的內化、思想情感的認同和行為習慣的養成,在“做事”的過程中達到“做人”境界,成長為“有能力的好人”。

【學子風采】 多樣化學習途徑 育出“一專多能”職業新星

經過幾次專業課學習,老師發現了史同學在西餐烹飪方面的天賦:她思維敏捷,動手能力強,既能很好地完成課內作業,還能幫忙協助老師教學。作為西餐烹飪課代表和西餐烹飪社團的社長,她帶領著自己的社員,進行原料、工具的準備和各類西點的初加工,甚至還帶領同學做好西點培訓項目學員的“小老師”。這些實踐都對她的管理能力和專業技能起到了促進作用。

在校期間,她還作為優秀學生,參加了上海廚藝職業技術培訓學校組織的學生體驗活動及2015年FHC——國際烹飪藝術大賽。面對著各大星級酒店的廚師對手,她沉著冷靜,最終獲得了行業大賽西式下午茶甜點展臺三等獎。此次獲獎也堅定了她再接再厲的信心。在2016年的上海市星光計畫西餐烹飪項目的比賽中,她收穫了二等獎。

多樣化的學習途徑拓展了史同學的眼界和實力,讓她在提升專業能力的同時,也對自己的未來萌生了更多的想法,在學校的扶持下,她邁出了職業生涯的第一步——在校園裡經營西餐烹飪創業坊,成為校園創業的開拓者。

像史同學一樣的“多面手”學生還有很多,這與學校的多樣化學習途徑密不可分。據李校長介紹,為滿足學生個性化、多樣化、多層次的發展需求,除了連接本地資源,學校將眼光放在了國際化上。通過引入高水準國際職業教育資源與培訓品牌,進行國際合作教育。如:西餐烹飪專業的“藍帶西餐班”,引進“法國藍帶”部分專業課程,引入餐飲專業英語詞彙能力國際認證(PVQC)、國際人才培養模式和雅思英語課程,對接全球酒店管理和廚藝管理學院,培養上海乃至全國高端餐飲行業人才。商務英語專業的“中澳行銷班”,對接澳大利亞最大並享有聲譽的聖·斯蒂芬學校,由該校派遣優質師資幫助學生獲取澳大利亞“商業四級證書”。由於該專業英語課較多,學生英語水準如果達到相應水準,也有機會進入澳大利亞的西澳大學、科廷大學、埃迪斯·科文大學和莫道克大學進行深造。最後,李小華校長向我們透露,除了國際資源的本土化,未來還打算將本土資源國際化。“只有把這些資源都融通之後,才能轉化為學生可持續的發展。”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