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文>正文

耐心等待也是工作,而且是一項不輕鬆的工作

文:葛維屏

晚上休息前, 總喜歡找一本不是非常引人的書, 每天看一段, 既能夠達到催眠的效果, 也能夠有所獲益。

最近因為網購了一摞書,

倒使得閱讀變得無所適從起來。 聽一位朋友的介紹, 他說這本書, 令他百讀不厭, 而且他一下子購了兩本, 只是為了追求更好的書的品相, 讀起來的感覺更好。 這也算是讀書人的通病吧。

所以, 我便從書堆裡把這本書找了出來。

下麵的一句話, 很入目地紮進我的眼簾, 令人若有所思:

“耐心等待也是工作, 朋友, 而且是一項不輕鬆的工作。 ”

是啊, 的確發人深省。 在我們的常規的理解上, 等待是一種時間上的浪費, 是一種無所事事的贅餘過程。

但是, 這句話, 卻把“等待”上升到了“工作”的高度。 仔細想想, 生活與工作中不的確是如此嗎?

記得以前在看足球時, 隱約聽說過, 一場足球賽下來, 皮球在一名運動員的腳下的時間, 不會超過五分鐘。 也就是說一名運動員在九十分鐘的比賽時間裡, 真正操控著球的時間, 僅僅是百分之五左右。 那麼, 這些足球運動員在場上幹什麼?

他們在接觸皮球之外的奔跑與運動是出於一種什麼樣的意義與目的?其實, 他們更多的時間所做的工作就是在“等待”。 他們等待機會, 用自己的奔跑, 創造著自己接近著皮球的機會。

我不由想到小平同志說過的一個精妙的比喻。 有人問他在長征中做了什麼, 小平用三個字作了概括:跟著走。

“跟著走”, 這也是一種等待。 在“跟著走”時, 他沒有自己的目標, 沒有自己的主體意志的發揮, 只是服從於一種命令, 等待自己出場的機會, 但是, 這也是一種工作。 在這一過程中, 積累著經驗與思考, 有朝一日, “跟著走”中層層累積的豐富體驗, 便可以支撐起一個理念的創新, 一個思想的新大陸。

在我們的工作中, 同樣會碰到很多茫無邊際的“等待”。

在我們的崗位上, 並不是每時每刻, 都有客戶前來辦理業務, 在沒有人的時候, 我們的狀態, 就是“等待”。 在我們的行銷過程中, 當我們去介入一個行業, 去接觸一個企業, 有了最初的接觸, 但是, 並不是很快就能立竿見影, 取得成果, 這時候, 我們不得不面臨著一種“等待”。 這些“等待”沒有意義嗎?不, 恰恰相反, 這些“等待”恰恰是工作的一部分。

在崗位上,因為有了我們的“等待”,而完美地製造了我們不停頓的全天候的服務,可以讓客戶心理有一種鮮明的暗示:他到這個部門來可以隨時隨地地受到熱情的接待,辦理他所想辦理的業務。這種“等待”製造了一個單位的完美,營造了一種不間斷的服務流水線。所以說,“不存在”也是一種“存在”,“等待”也是一種充實的“工作狀態”。

同樣,在行銷過程中,我們更多的是一種佈局與潛伏。當一個行業嶄露頭角,一個企業初現生機,在這時候便滲透我們的服務,就像種子播入泥土,這才會有日後的成長與收穫。在“等待”中,我們讓我們的希望沐浴著雨露春風,施捨著茁壯成長的營養與慰籍,這樣才會有花開果結的豐收時節。

接著讀這一本書,又看到一句話,似乎是對第一句話的說明:

“偶然性只能幫助那些思想上早有準備的人。這是法國科學家巴斯德得出的結論。”

巴斯德是誰?我查了一下資料,他是微生物學奠基人之一,第一個完整地揭開細菌奧秘的人,他當年發現啤酒變酸的原因,是因為裡面有細菌的作用,為此,他發明了至今仍在使用的“巴氏消毒法”。這麼一說,我倒想起來了,家裡訂的牛奶瓶上,明明白白地注明著“巴氏消毒”。可見,這位隔著我們今天兩個世紀的法國人,無論是他的技術,還是他的思想,都讓今天的我們受惠與受益。

“等待”,如果按巴斯德的說法,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無所事事的等,一種是有準備的等。而只有那種有準備的等待,才能創造出臨腳破門的“偶然性”,才會有馬到成功的行銷奇跡。

因此,這告訴我們,等待,並不是一種百無聊賴的守望,而是一種積極的“時刻準備著”的狀態。在“等待”的時候,我們可以把自己更好地武裝起來,可以積極地像足球運動員在球場上跑動那樣捕捉接近皮球的機會,一旦一個“偶然性”放在自己的面前,那麼,便會有一個“必然性”的石破天驚的結果接踵而至。

一本書裡,讀到兩句環環相扣且互為因果的話,已經感到相當的滿意了。孔夫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大概正說的是這種境界吧。

欲知此書為何物?仍前蘇作家布良采夫所著之《如履薄冰》。

在崗位上,因為有了我們的“等待”,而完美地製造了我們不停頓的全天候的服務,可以讓客戶心理有一種鮮明的暗示:他到這個部門來可以隨時隨地地受到熱情的接待,辦理他所想辦理的業務。這種“等待”製造了一個單位的完美,營造了一種不間斷的服務流水線。所以說,“不存在”也是一種“存在”,“等待”也是一種充實的“工作狀態”。

同樣,在行銷過程中,我們更多的是一種佈局與潛伏。當一個行業嶄露頭角,一個企業初現生機,在這時候便滲透我們的服務,就像種子播入泥土,這才會有日後的成長與收穫。在“等待”中,我們讓我們的希望沐浴著雨露春風,施捨著茁壯成長的營養與慰籍,這樣才會有花開果結的豐收時節。

接著讀這一本書,又看到一句話,似乎是對第一句話的說明:

“偶然性只能幫助那些思想上早有準備的人。這是法國科學家巴斯德得出的結論。”

巴斯德是誰?我查了一下資料,他是微生物學奠基人之一,第一個完整地揭開細菌奧秘的人,他當年發現啤酒變酸的原因,是因為裡面有細菌的作用,為此,他發明了至今仍在使用的“巴氏消毒法”。這麼一說,我倒想起來了,家裡訂的牛奶瓶上,明明白白地注明著“巴氏消毒”。可見,這位隔著我們今天兩個世紀的法國人,無論是他的技術,還是他的思想,都讓今天的我們受惠與受益。

“等待”,如果按巴斯德的說法,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無所事事的等,一種是有準備的等。而只有那種有準備的等待,才能創造出臨腳破門的“偶然性”,才會有馬到成功的行銷奇跡。

因此,這告訴我們,等待,並不是一種百無聊賴的守望,而是一種積極的“時刻準備著”的狀態。在“等待”的時候,我們可以把自己更好地武裝起來,可以積極地像足球運動員在球場上跑動那樣捕捉接近皮球的機會,一旦一個“偶然性”放在自己的面前,那麼,便會有一個“必然性”的石破天驚的結果接踵而至。

一本書裡,讀到兩句環環相扣且互為因果的話,已經感到相當的滿意了。孔夫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大概正說的是這種境界吧。

欲知此書為何物?仍前蘇作家布良采夫所著之《如履薄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