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提高服務效能增強公共圖書館“悅”讀性

□ 本報記者 朱甯寧

公共圖書館已成為全民閱讀的主要陣地。

資料顯示,2017年,全國共有公共圖書館3126個,總流通72641萬人次。

今年1月1日起施行的公共圖書館法,對我國公共圖書館事業發展給予了強有力的法律保障。

但業內人士指出,真正要將每一項法條落到實處,則要抓緊研究制定與法律相銜接、相配套的規章制度,把更多讀者吸引到公共圖書館。

立法為閱讀提供保障

“立法,就要立需要之法。 閱讀,是政府應該提供的公共文化生活。 公共閱讀習慣的養成,首先必須對人民群眾公共文化權益提供法律保障。 ”貴州省文聯副主席姚曉英作為十一屆、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當選人大代表這10年間,她多次就閱讀立法以及基層公共閱讀保障提出建議,並親身參與了我國首部閱讀立法——公共圖書館法的立法過程。

在姚曉英看來,閱讀不是活動,而是個人的生活方式表達,是國家國民文化素養的重要指數。

“閱讀需要養成,而養成需要環境。 一方面,推廣公共閱讀需要有圖書館這樣的環境,另一方面,圖書館也需要開展交流分享活動的閱讀者,如此資源組合會產生很好的社會效果。 全民閱讀連續幾年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中,這足以說明閱讀的重要性和面對的困境。 如果閱讀基礎設施供給有限、經費有限、圖書購置有限,就會影響相關活動的開展,所以立法提供保障尤其重要。 期待公共閱讀社會化資源有效配置的步子能再大一些,動作再快一些,對閱讀中需要的人力資源保障措施也能更開放、更創新一些。 ”

“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 ”4月18日,全國人大代表、西安廣播電視臺播音部主任孫維在她個人專門推廣閱讀的微信公眾號上,為讀者朗讀了杜甫的詩——《麗人行》。

作為一位活躍的閱讀推廣人、讀詩使者,孫維已堅持了兩年多時間,推出500多期節目。

“閱讀對人成長的影響是巨大的,一本好書往往能改變人的一生。 ”孫維認為,通過公共圖書館法,對公共圖書館開展閱讀指導、讀書交流等活動作出明確規定,進一步加強了全民閱讀活動的推廣,這樣就可以幫助更多人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從而真正做到多讀書、讀好書、善讀書。

法條起作用落實是關鍵

今年春節剛過,正月十六那天,河南省林州市圖書館館長王獻增接到了一位元老同學的電話。 原來,這位老同學想租下圖書館三間房屋供個人開展業務用。

但這個請求被王獻增一口回絕了。

王獻增之所以這麼“不講情面”,一個重要原因是從1月1日起,公共圖書館法開始施行。 該法第五十條明確規定,不能將設施設備場地用於與公共圖書館服務無關的商業經營活動。 “這三間房屋如果挪作他用,就是違法,要被追究責任的。 ”電話中,王獻增向對方進行了解釋。

有了立法保障,像林州圖書館這樣的基層縣級圖書館,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契機。

王獻增告訴記者,目前,圖書館總分館制建設工作正在實施,城市書房即將於5月份開館試運行。 針對公共圖書館電子閱覽室發揮作用不大的情況,還專門進行了改擴建,成立多功能演播廳。 此外,林州圖書館還積極爭取資金,對館藏古籍進行有效保護。

“‘尚方寶劍’現在有了,但更重要的是,從上到下如何落實、如何執行。 ”王獻增認為,公共圖書館法能否真正發揮作用,一個是看各級主管部門對當地圖書館事業發展的關心關注程度,特別是政策傾斜資金支援力度;另一個就是上級部門要對新法執行的督導督查督促,確保公共圖書館事業良性發展。

增強吸引力提升服務效能

剛剛過去不久的清明小長假裡,北京的董女士特意帶7歲的女兒來國家圖書館看書。 一進門就發現,這裡的熱鬧程度不亞於熱門景點。 “座位早已被占滿,很多人只能席地而坐,有的孩子甚至趴在地上看書,連下腳的地方都沒有。 ”董女士說。  

眼下,越來越多的父母認識到閱讀對孩子成長的作用。 公共圖書館法也明確規定,政府設立的公共圖書館應當設置少年兒童閱覽區域,根據少年兒童的特點配備相應的專業人員,開展面向少年兒童的閱讀指導和社會教育活動,並為學校開展有關課外活動提供支持。

這就意味著,公共圖書館不僅要提供基本的借閱服務,還要提供更為舒適的閱讀空間。

而記者在隨機採訪中發現,不少人更願意選擇個性化書店等場所,理由是公共圖書館服務還有很多不足。比如,圖書館數量少,借書還書不便;有的開放時間有嚴格限定,平時只開放半天;有的環境比較傳統老舊,缺乏童趣;有的甚至存在安全衛生隱患,室內通風情況較差等。

此外,公共圖書館在服務效能方面也有很多需要提升的空間。比如,少兒閱讀區缺乏專業推薦和服務指導;兒童書籍更新較慢,舊書維護情況堪憂;原版外文繪本較少,無法滿足閱讀需求;因為成本高昂,一些精美的繪本只能看不能借等。

顯然,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與現實之間還有不小的差距。如何提升服務效能,成為能否吸引更多民眾的關鍵。

“公共圖書館法規定了公共圖書館的明確任務和職責,硬體、軟體都需要提高,這也是接下來我們的努力方向。”為此,全國人大代表、國家圖書館館長韓永進建議,抓緊研究制定與法律相銜接、相配套的規章制度,儘快完善基層公共圖書館設施網路、健全公共圖書館各項管理制度,把更多讀者吸引到公共圖書館。

將服務延伸到社區

少兒閱讀推廣活動年均300餘場、1.5萬人次,殘障讀者活動年均100餘場、6000人次,電子閱覽室年均100餘場、2000人次,這是南京圖書館過去一年為讀者提供閱讀服務的資料。

“公共圖書館在舉辦閱讀推廣活動的時候,必須充分考慮各類群體的具體閱讀需求,有針對性地開展。”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南京圖書館學報編輯部常務副主編劉忠斌認為,公共圖書館承擔著傳播文化、開展社會教育的重要職能,公共圖書館面向弱勢群體,按照平等、開放、共用的要求提供服務,公共圖書館要為彌補這種差距作出努力。

此外,劉忠斌認為,將公共圖書館服務延伸到社區甚至家庭,是未來公共圖書館發展的方向之一。秉持圖書館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在服務功能精准定位基礎上,為空巢老人提供多樣化服務內容,無疑是老齡化社會中公共圖書館服務理念轉變的一個重要方面。

公共圖書館法也明確規定,政府設立的公共圖書館應當設置少年兒童閱覽區域,根據少年兒童的特點配備相應的專業人員,開展面向少年兒童的閱讀指導和社會教育活動,並為學校開展有關課外活動提供支持。

這就意味著,公共圖書館不僅要提供基本的借閱服務,還要提供更為舒適的閱讀空間。

而記者在隨機採訪中發現,不少人更願意選擇個性化書店等場所,理由是公共圖書館服務還有很多不足。比如,圖書館數量少,借書還書不便;有的開放時間有嚴格限定,平時只開放半天;有的環境比較傳統老舊,缺乏童趣;有的甚至存在安全衛生隱患,室內通風情況較差等。

此外,公共圖書館在服務效能方面也有很多需要提升的空間。比如,少兒閱讀區缺乏專業推薦和服務指導;兒童書籍更新較慢,舊書維護情況堪憂;原版外文繪本較少,無法滿足閱讀需求;因為成本高昂,一些精美的繪本只能看不能借等。

顯然,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與現實之間還有不小的差距。如何提升服務效能,成為能否吸引更多民眾的關鍵。

“公共圖書館法規定了公共圖書館的明確任務和職責,硬體、軟體都需要提高,這也是接下來我們的努力方向。”為此,全國人大代表、國家圖書館館長韓永進建議,抓緊研究制定與法律相銜接、相配套的規章制度,儘快完善基層公共圖書館設施網路、健全公共圖書館各項管理制度,把更多讀者吸引到公共圖書館。

將服務延伸到社區

少兒閱讀推廣活動年均300餘場、1.5萬人次,殘障讀者活動年均100餘場、6000人次,電子閱覽室年均100餘場、2000人次,這是南京圖書館過去一年為讀者提供閱讀服務的資料。

“公共圖書館在舉辦閱讀推廣活動的時候,必須充分考慮各類群體的具體閱讀需求,有針對性地開展。”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南京圖書館學報編輯部常務副主編劉忠斌認為,公共圖書館承擔著傳播文化、開展社會教育的重要職能,公共圖書館面向弱勢群體,按照平等、開放、共用的要求提供服務,公共圖書館要為彌補這種差距作出努力。

此外,劉忠斌認為,將公共圖書館服務延伸到社區甚至家庭,是未來公共圖書館發展的方向之一。秉持圖書館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在服務功能精准定位基礎上,為空巢老人提供多樣化服務內容,無疑是老齡化社會中公共圖書館服務理念轉變的一個重要方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