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念佛和參禪是否矛盾,看看母音老人李鐘鼎老居士怎麼說(序)

念佛和參禪是否矛盾, 看看母音老人李鐘鼎老居士怎麼說(序)。

佛法三藏十二部, 汪洋浩瀚, 博大精深。 其所指歸不外息妄顯真, 複本心性。 正像《法華經》說:“諸佛世尊唯

以一大事因緣故, 出現於世。 ”所謂大事因緣, 就是開示悟入“佛之知見”—即人人本具的智慧覺性。 《華嚴經》說:“不了於自心, 雲何知正道。 ”《愣嚴經》說:“了然自知, 獲本妙心, 常住不滅。 ”

《大日經》也說:“雲何菩提, 謂如實知自心。 ”因知千經論莫不直指眾生自性。 故明自本心, 見自本性, 實為佛法的精髓, 成道的關鍵。 正如五祖弘忍大師所說:“不識本心, 學法無益。 ”六祖惠能大師也獨具慧根, 高唱頓悟自性、見性成佛之說, 所謂“唯傳見性法, 出世破邪宗。 ”從而使後世學人能舍末究本, 直契心源, 使頓教法門風行天下。 影響所及, 發展成為禪宗的“五家七宗”, 陶冶龍象, 人才輩出。

但近世以來, 學佛者每視明心見性為畏途, 不以悟證本體為要務。

粘境著相, 心外取法, 因此起惑造業, 輪轉不息, 學佛多年痛苦依然。 甚至不明切佛法, 都是善巧方便化度眾生, 無有定法可說, 往往固執法見, 執指為月, 諍論勝劣, 是非紛然, 深可惋惜!

母音老人(李鐘鼎老居士), 深入禪海, 徹悟心要, 隱居滬濱數十年,

離親斷愛, 棄絕名利, 融通淨密, 隨機施教, 默默耕耘, 毀譽不動。 老人鑒於明心見性, 徹悟本來, 實為佛法的綱宗。 因此大聲疾呼, 奮起提倡。 並因時制宜, 大力弘揚直指法—“直指人心, 見性成佛”。

又鑒於禪宗行人, 因無明師鉗錘逼拶, 往往參究多年, 了無消息。 故常以與禪相近而修法簡捷的無相密乘心中心法, 方便接引學人, 便仗三密加持之力, 速得定慧, 豁開正眼。 隨學善信絡繹不絕, 老人是心中心法門的第三代傳人。 早年曾著有《略論明心見性》一文, 並對王驤陸上師的《悟心銘》進行詮釋。 兩文對明心見性的內容、要領、涵義、悟前悟後用功方法、證體起用等問題, 闡述精詳, 妙義入神。

此外,近年來曾為溫州同學開講宋朝圓悟克勤禪師的《碧岩集》公案, 發揮拈花妙旨, 啟發般若, 剖析至理, 指物傳心, 言言見諦;還論述了淨土法門“消業往生與帶業往生”和有關“往生西方的關鍵問題”, 說明禪淨不二、心淨土淨的玄義和懇切念佛、“一心不亂”的重要性。

綜觀老人修證綱要, 是以般若為宗,

以總持為法, 以淨土為歸。 上述各文曾刊載于河北《禪》編輯部所編的禪學叢書、北京《法音》月刊和福建廣化寺佛經流通處的《廣化文選》中。 可謂施甘露味, 開方便門, 直指心源同歸淨土。 此書實是悟心的寶筏, 修證的良導。 謹綴此文共添法喜。 (以上摘自母音老人《略論明心見性》徐恒志序)。 希望本書廣為流傳, 念佛堅持下去自得心開。 有一句說得好“花開見佛”, 母音老人提倡的禪淨不二, 念佛和禪是相輔相成的, 個人理解。 以後將持續分享此書的內容, 每天持續更新, 希望能帶給您母音老人的智慧指導。

備註:淨密中的淨指的就是,淨土宗的淨土法門,也就是說的念佛,念阿彌陀佛往生西方淨土的方法。拈花,就是當年佛陀本師釋迦牟尼佛拈花微笑。

附,禪宗與念佛的關係得出以下幾點看法:

一、自菩提達摩禪法傳入中國以來,先是兼修念佛,隨後一度偏離念佛,後來又轉而提倡念佛,可以說,在禪與念佛的關係上走了一個“之”字形。這其間的變化,慧能和馬祖、延壽分別起了關鍵性作用。

二、宋代以來禪淨結合的形式,大體上有三類:一是念佛禪,是實行念佛的禪法。二是看話念佛,即以阿彌陀佛四字為話頭的參禪方法。三是融禪於淨,這是以禪為修持往生西方淨土的一個法門,強調歸心淨土。

三、禪淨融合是古代中國佛教的最終走向,體現了自力與他力、內在超越與外在超越、此岸世界與彼岸世界的結合與統一。

四、禪淨融合的理論機制,一是根機說,多數禪師都認為禪淨兩種法門是適應眾生的不同根機的修持方法,各有適用的物件,從這種意義上說,兩者不矛盾的。二是圓融論,即將禪淨與理事、二諦等相配,以理事、二諦的圓融,來論證禪淨的融合無礙。三是配合論,如主張動散時念佛,靜坐時參禪,如此互相配合,更富修持實效。 以上摘自《菩提》2007年第6期

備註:淨密中的淨指的就是,淨土宗的淨土法門,也就是說的念佛,念阿彌陀佛往生西方淨土的方法。拈花,就是當年佛陀本師釋迦牟尼佛拈花微笑。

附,禪宗與念佛的關係得出以下幾點看法:

一、自菩提達摩禪法傳入中國以來,先是兼修念佛,隨後一度偏離念佛,後來又轉而提倡念佛,可以說,在禪與念佛的關係上走了一個“之”字形。這其間的變化,慧能和馬祖、延壽分別起了關鍵性作用。

二、宋代以來禪淨結合的形式,大體上有三類:一是念佛禪,是實行念佛的禪法。二是看話念佛,即以阿彌陀佛四字為話頭的參禪方法。三是融禪於淨,這是以禪為修持往生西方淨土的一個法門,強調歸心淨土。

三、禪淨融合是古代中國佛教的最終走向,體現了自力與他力、內在超越與外在超越、此岸世界與彼岸世界的結合與統一。

四、禪淨融合的理論機制,一是根機說,多數禪師都認為禪淨兩種法門是適應眾生的不同根機的修持方法,各有適用的物件,從這種意義上說,兩者不矛盾的。二是圓融論,即將禪淨與理事、二諦等相配,以理事、二諦的圓融,來論證禪淨的融合無礙。三是配合論,如主張動散時念佛,靜坐時參禪,如此互相配合,更富修持實效。 以上摘自《菩提》2007年第6期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