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浙江寧波這項科技厲害了,準確預警水產流行病,還能對症下藥

(資料圖:黃慶宏(右二)正交流檢查對蝦養殖經驗。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象山泗洲頭, 70畝蝦塘內, 對蝦苗茁壯成長。

站在岸邊的黃慶宏笑容滿面,

不出兩個月, 他將迎來對蝦的豐收季, 畝產達到3000到4000斤。

在過去的3年時間裡, 黃慶宏所在的紅升水產養殖有限公司累計實現銷售收入5030萬元, 養殖病害發病率平均降低13.76%, 新增利潤300多萬元。 “有了這項科技的支持, 水產病害的影響大幅下降, 養殖戶安穩多了。 ”他說。

黃慶宏所說的“這項科技”, 來頭不小, 最近摘得寧波市科技進步一等獎, 全名是“ 水產養殖病害監測、預警和減損技術集成研究及應用”, 由寧波市海洋與漁業研究院、寧波大學、中國農業大學、浙江大學、慈溪市生產技術推廣中心等單位共同完成。

這個科技專案到底厲害在哪裡?“根據風力、降雨量、溫度等環境因數, 能精確測算出水產流行病的爆發時間、規模等,

並通過短信的方式通知養殖戶進行防範。 ”寧波市海洋與漁業研究院病害防治中心主任王建平解釋。

(在實驗室準備細菌培養)

寧波水域廣闊, 水產養殖業發達, 養殖面積80余萬畝, 但水產病害致損也很嚴重, 每年因水產病害而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超過2億元。

甬派記者瞭解到, 在這一預警模式出現之前, 多數水產養殖戶採用的是“亡羊補牢”的方式——直接往水面上潑灑藥物, 或在飼料內拌合給藥。 可這種做法效果並不理想, 還對生態環境造成影響, 威脅水產安全。

有沒有辦法, 將漁業養殖疫病防治從“亡羊補牢式”的後期補救轉為“防患於未然”的前端應對, 最大限度地減少水產病害損失?

這個問題的答案, 寧波科技團隊一找就是十來年。

在寧波市科技局、市海洋與漁業局等各有關部門的支持下, 由市海洋與漁業研究院牽頭多單位、多學科、多領域的專家團隊, 開始了病理學研究、重要病害監測、流行病學分析等重要創新和大量高強度的工作。

(科研人員正在採集水質資料)

十來年的工作成效, 包括全市範圍內設立起了51個監測點, 通過大資料、物聯網等技術, 成功實現了大黃魚、擬穴青蟹、三疣梭子蟹、南美白對蝦等寧波主要品種的養殖環境資料線上即時採集與分析, 建立了重要病害預測報方法和數位化監測預警平臺,

開拓了病害快速診斷和自動診斷技術。

在此基礎上, 團隊研發出了快速選藥試劑盒和抗菌漁用藥加工方法。 “如今, 一種病害只需要幾個小時就能確診, 選藥準確率也有了較大提高。 ”王建平說, 選藥週期也從傳統方法的1到2周縮至不超過2天, 極大提升了疫病發現的及時性、早期性和應對的時效性, 減少了用藥量和盲目性。

團隊還在水產病害死亡率與溫度、降雨量、風力等氣象因素建立了聯繫, 為水產保險定損提供了技術支撐。 近年來, 大黃魚、梭子蟹、南美對蝦等氣象指數保險紛紛在寧波率先落地, 讓萬千養殖戶倍感踏實。

(科研人員給養殖戶介紹檢測試劑盒適使用方法)

據統計,從2014到2016年,這一預警減損技術已 在寧波近三萬公頃的養殖面積推廣,將病害發病率降低了8.8%。在這把科技利劍的護衛下, 寧波水產養殖產業減少病害損失近4億元,新增養殖效益超7億元。

“試驗效果很不錯,今年還擴增20畝石斑魚養殖。”黃慶宏,這位元當地的水產大戶對這項技術充滿信心。

(科研人員給養殖戶介紹檢測試劑盒適使用方法)

據統計,從2014到2016年,這一預警減損技術已 在寧波近三萬公頃的養殖面積推廣,將病害發病率降低了8.8%。在這把科技利劍的護衛下, 寧波水產養殖產業減少病害損失近4億元,新增養殖效益超7億元。

“試驗效果很不錯,今年還擴增20畝石斑魚養殖。”黃慶宏,這位元當地的水產大戶對這項技術充滿信心。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