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打造高品質發展的黃金經濟帶

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 是關係國家發展全域的重大戰略。 近日, 習近平總書記深入湖北宜昌和荊州、湖南岳陽、三峽壩區等地實地考察, 在武漢主持召開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 習總書記從全域角度和戰略高度, 深刻闡明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總體謀劃和久久為功、破除舊動能和培育新動能、自身發展和協同發展等5個重大關係, 為新形勢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指明了正確方向和實踐路徑。

全長6300公里, 流經11個省市,

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 也是中華民族發展的重要支撐。 黨的十八大以來,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總攬全域、科學謀劃, 部署實施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 取得了顯著成效。 也要看到, 長江生態環境形勢依然嚴峻, 流域發展不平衡不協調問題突出, 長江經濟帶發展面臨路徑轉變、結構轉型、動力轉換等重要課題。 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 必須從中華民族長遠利益考慮, 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引, 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 堅定不移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 建設生態更優美、交通更順暢、經濟更協調、市場更統一、機制更科學的黃金經濟帶。

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 前提是堅持生態優先, 關鍵是要處理好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的關係。

這不僅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 而且是推進現代化建設的重大原則。 實踐深刻昭示,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不是矛盾對立關係, 而是辯證統一關係。 給子孫後代留下一條清潔美麗的萬里長江, 當務之急是刹住無序開發, 限制排汙總量, 依法從嚴從快打擊破壞生態行為。 從長遠看, 必須在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上有根本性的突破, 走出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路子。 要以壯士斷腕、刮骨療傷的決心, 積極穩妥騰退化解舊動能, 徹底摒棄以投資和要素投入為主導的老路, 實現騰籠換鳥、鳳凰涅槃, 從而激發新動能、推動新發展。

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 需要堅持正確方法論。

從生態系統整體性和長江流域系統性著眼, 既增強各項措施的關聯性和耦合性, 又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實現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相統一, 才能做好長江生態環境保護修復工作。 長江經濟帶發展是一個系統工程, 涉及水、路、港、岸、產、城等多個方面。 運用系統論的方法, 樹立“一盤棋”思想, 使長江經濟帶的各地區、各城市實現錯位發展、協調發展、有機融合, 方能形成整體合力。 在做好頂層設計的基礎上, 聚焦既定目標明確時間表、路線圖, 穩紮穩打向前進, 一張藍圖幹到底, 就能不斷開創發展新局面。

“大江來從萬山中, 山勢盡與江流東。 ”從青藏高原奔向太平洋, 浩蕩向東的長江宛如一條巨龍舞動在世界東方,

象徵著中華民族自強不息、開放包容的精神, 蘊藏著無限的生機與活力。 讓我們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 凝聚合力、真抓實幹, 堅定不移沿著綠色發展之路建設長江經濟帶, 為推動高品質發展、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打下堅實基礎。

(新華社北京4月26日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